前段時間網傳B站今年不做《說唱新世代》,改做《搖滾新世代》,不過,今年《中國新說唱》要接過《說唱新世代》的班,要做「Z ·少年企劃」,把年齡限制在18到24歲。
少年是指10到18歲,18到24歲怎麼能叫少年呢?22歲都可以結婚了,改叫青年企劃或新血企劃更合適。
少年企劃前面有個Z,Z指Z世代,1995年-2009年出生的人,在關於《說唱新世代》的報導裡,經常出現「Z世代」這個詞。《中國新說唱》的目的非常明確,要做下一個《說唱新世代》。
《說唱新世代》最初招募選手時,年齡限制也是18到24歲,跟今年的《中國新說唱》完全一致。
但在實際操作上,《說唱新世代》並沒有把年齡卡死,Ty. 89年的,TangoZ 88年的,生番90年的,小精靈94年的,均超過了24歲。為什麼《說唱新世代》最終沒有把年齡卡死?因為限制年齡會導致眾多優秀的rapper沒法參賽,拉低選手的整體水平。
很多人都說,《說唱新世代》節目好看,但選手的水準不如《中國新說唱》,這就在於說唱是需要時間積澱的,18到24歲的rapper積澱還不夠。舉例說明,《中國有嘻哈》的rapper,固然也有年齡偏小的,但走到最後的,往往不在18到24歲這個年齡段,GAI當時30歲,艾福傑尼25歲,Jony J 28歲,黃旭27歲。再比如去年的《中國新說唱》,Kafe.Hu 33歲,王齊銘29歲,GALI 28歲,李大奔25歲。很多rapper的巔峰時期都不在18到24歲這個階段,一方面需要時間沉澱,一方面要完成學業,畢業(22、23歲)後才會有更多時間、精力去創作。
其實《中國新說唱》做過類似的企劃,2018年搞了個高校賽區,冠軍是鄧雲峰,實力自行感受,可見卡死年齡並不是個好方案。
為什麼今年《中國新說唱》要限制年齡?回鍋肉太多了,去年走到總決賽舞臺的全是老面孔,觀眾已經審美疲勞了,限制年齡意味著吸納更多新生代。
還有個原因是《中國新說唱》想要複製《說唱新世代》的成功,然而《說唱新世代》的成功並不在於選手偏年輕,而在於主創的理念。嚴敏認為說唱的本質是發聲,他才會引導、鼓勵選手去發聲,才敢把《一塊膠布》放出來。導演的理念決定節目的理念,決定節目的走向。嚴敏是B站從外面請的,節目有多少流量,賺不賺錢跟他沒關係,把節目做好看,把口碑做出來就夠了,但車澈是愛奇藝副總裁,代表的是資本,站在他的角度,必然是以流量、以賺錢為出發點,不然沒法跟公司交差。所以兩檔節目的本質差別不是在於選手年齡,而是在於嚴敏和車澈理念的不同。《中國新說唱》要複製《說唱新世代》的成功,可不是簡單的年齡限制就能達成的。
愛奇藝做了四季說唱節目,口碑呈走低趨勢,想要謀求改變沒毛病,但似乎改變的方向存在問題。官博說「全新賽制 全新企劃」,但願今年的轉變能扭轉局勢吧。今年依舊競爭激烈,騰訊要做《黑怕女孩》,《ListenUp聽我的》要做Hip-Hop男/女團節目,《中國新說唱》也是時候以全新面貌踏入戰場了。
中國說唱節目的第五年,說唱節目紛紛做起了細分市場,今年的《中國新說唱》不禁讓人聯想到韓國的《高等rapper》,然而韓國已經有《SMTM》了,那再去做細分的說唱節目沒毛病,可今年《中國新說唱》做了細分市場後,誰來代替之前的《中國新說唱》呢?超過24歲的rapper去哪個節目呢?女rapper還可以去《黑怕女孩》,24歲以上的男rapper就只能選擇《ListenUp聽我的》了,對於這部分rapper來說,選擇面的減少意味著競爭更加激烈,更難出頭。
我認為《中國新說唱》這步棋下得不夠精明,18到24歲的rapper還不夠成熟,限制年齡意味著將一大批有實力的rapper拒之門外,降低選手的整體實力。另外,rapper不是idol,不是吃青春飯的,限制年齡大可不必,又不是做《青春有嘻哈》,有一說一,偶像類選秀節目都沒有卡死在24歲,去年《青春有你》選手的年齡範圍是18到2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