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RLES MOSS
譯者|本王派猴子去巡山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的預告片四月亮相以後,一些影迷抱怨對超人的設定過於冷酷。觀眾所熟悉的超人是一個如上帝般的英雄。而事實上,在最初的角色發展中,他根本不是一個英雄,而是一個惡棍。
一些影迷抱怨扎克·斯奈德「超人:鋼鐵之軀」中,對超人的構思過於冷酷——但這並沒有背離這位超級英雄的根源,反倒是一種回歸。
自從《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這部電影的官方預告片今年四月亮相以後,影迷們和評論界對於扎克·斯奈德在他的電影《鋼鐵之軀》的續集中想要塑造的超人形象展開爭論。這場爭論源於斯奈德想要將超人塑造成一個沉默憂鬱的,黑騎士般的人物——相比救人,超人更關心打擊壞人。這種角色的分配已經在超人影迷中產生了分歧:一些人喜歡這個新的化身,將他視作一個尖銳的人,一個與人物相符的更切合實際的版本。
但是斯奈德的超人與伴隨著影迷們一起長大的超人是不同的。很多人表達了他們的不滿。甚至「超人:天賦使命(電影的原始劇本)」的作者Mark Waid,在2013年鋼鐵之軀上映後,也表達了他對超人形象變得憂鬱的擔心:
除了第一次飛行打鬥外——超人第一次飛到空中時露出笑容——其餘都是完全不快樂的。從頭到尾,徹底的不快活。而我對一個無情無趣的會飛的人,也沒有任何興趣。
但是很多影迷沒有意識到超人並不是他們一直以為和喜愛的穿著藍色衣服的大男孩。事實上,在最初的角色發展中,他根本不是一個英雄,而是一個惡棍。即使在早期超人成為一個正義執行者,他的那套正義也是灰色的,從道德層面來說,正是斯奈德的電影所歡迎的那種。換句話說,超人的最新化身並沒有違反人物的初衷,反而可能是在無意間的回歸。
儘管很多人相信,但是超人的第一次亮相併不是在1938年5月的漫畫書《Action Comics》第一卷第840期中。Jerry Siegel和Joe Shuster 在1933年的一本名叫「超人的統治」的插圖短篇中首次出現了這個人物,書中的超人是一位禿頭的超級反派,與Lex Luthor不同。不過,替代了強大的物理能量,書中的超人有讀心和控制人們思想的能力,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掌控世界。然而,西格爾重新考慮了超人惡棍的角色,把歪扭成一個英雄——一些人推測改變的靈感源於西格爾的父親死於強盜之手。改造後的人物力氣大的足以舉起一輛汽車,一跳能跳很遠,確切的說是八分之一英裡。
在20世界30年代後期,40年代早期的時候,漫畫書還是一個新生的媒介,超人更多時候是一位執行者,他代表了窮人和被剝奪公民權益的人,叫板那些由於企業和政府的貪婪導致的社會大蕭條所造成的社會不公正現象。起初,Shuster和Siegel的超人注重植根於現實世界很多美國人面臨的的問題:貧窮,住房條件差,黑道暴力還有企業和政府的腐敗。在他的書「明天的人們」中:極客,暴徒還有漫畫書的誕生。Gerard Jones這樣描寫的早期超人:這是一個冷酷的,近乎殘酷的超人。他的功績沒有任何裝飾……整個人物都有早期大蕭條時期的金屬氣味。
這個超人遠不是一個如上帝般的英雄,而且他經常被描寫成一個道德的縮影。例如,在第一期《動漫》中,超人面對著一位揮舞著一把槍的女性罪犯。她朝著超人開槍。超人抓住她的手槍,用手粉碎,威脅著要朝這位女性罪犯開槍——這在「新」版超人中是不會這樣做的。在另一個故事中,一個惡棍要殺死超人,超人反過來也威脅要殺死這個惡棍。超人更像是遵循舊約中以牙還牙的原則中,而不是耶穌的聖經哲學中,寬容大度的原則。這聽起來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這些年來,超人已經變成影迷崇拜的偶像,希望的象徵,他保持著高標準。正如理察·唐納執導的1978版電影《超人》中,扮演超人父親Jor-EI的馬龍·白蘭度對超人說的那樣:「他們可以是一個偉大的民族,Kal-EI.他們希望他們能夠做到。他們只是少一條指引的光芒。這理由高於一切——人類對善行的追求——所以我把你送給他們,我的唯一的兒子。」
在Bradford Wright的《動漫王國》一書中,作者寫到:
觀眾所熟悉的超人是拘謹的,品行端正的,因此他們會驚訝的發現西格爾和舒斯特的原始人物形象實際上是一個堅韌、憤世嫉俗、又聰明的人。就像Sam Spade,在大蕭條時期特別受歡迎。超人打擊犯罪,同時又嘲笑和羞辱他的敵人。
早期的超人不僅製造威脅,而且還傳遞威脅。讓他更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他威脅的是純粹的凡人,而不是邪惡的超人。一個故事中,一個瘋子把有毒氣的容器扔到地面上,隨著毒氣的漫延,空氣嗆人,超人看著瘋子死去,說「你死在自己的手上」,超人沒有去救他,事實上超人此時是一個兇手。(在主人公77年的歷史中,這種情況發生好多次)。在另一個場景中,在飛機即將著陸的時候,超人威脅兩個在飛機下掛著的罪犯,讓他們給出他想要的答案:「當飛機著陸,你們就死定了。承認吧,否則我不會放了你們。」對暴徒和讀者都慶幸的是,他們照著做了。
1940年,《超人歷險》在無線電臺熱播後,可能是基於角色的變化,超人更加暴力了。在那部影片中,他有了飛的能力。「冠軍的折磨」這個綽號變成了「真理、正義和美國方式」口號,成為今天的《鋼鐵之軀》中的超人。20世紀50年代主演George Reeves 和Chiristopher Reeve的電影在70年代和80年代讓無線節目發生另一個變化,而這也成為動漫超人神話的一部分。氪星是超人唯一的弱點,這允許超人和他分身的配音演員Bud Collyer有休假的時間。一些人物如星球日報的總編輯Perry Whiter以及他最好的朋友Jimmy是最初為無線節目設置的,最終也加入到漫畫中。這個節目有一個很著名的介紹:
比高速子彈還快。比火車頭更有力量。一躍跳過高樓大廈。看!在天上!它是鳥!它是飛機!它是超人!
大蕭條時期的黑暗,憤世嫉俗和諷刺的超人都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有趣的更有愛的超人——一個更適合主流,對觀眾友愛的,以前的漫畫書中達不到的形象。
在1941年12月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超人——是獨自一人的。作為轟炸的直接結果,超人成為美國最高境界的宣傳渠道。因為超人能憑個人力量贏得戰鬥,漫畫編輯認為這可能不利於軍隊在真實世界中作戰。他們反倒是找到了一個幫助作戰的好方法,就是宣傳推銷戰爭債券以及鼓勵孩子們回收廢金屬以便於武器製造。
到20世紀50年代結束時,超人已經有大部分影迷所熟悉的能力:飛行、熱視覺、超強的力量、超高速、X射線視力、超聆聽以及超呼吸。鋼鐵之軀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變得更加強大,D.C.漫畫努力尋找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以使超人與歷史相關聯,例如民權運動、約翰甘迺迪總統被暗殺事件,還有越南戰爭分裂了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社會動蕩的背景下,漫畫書中的超級英雄的故事顯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