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剛播第一期的《樂夏2》,大家看了嗎?
熬夜刷完3小時的飄,只想大喊,再不燥起來,夏天真的要過去了!
![]()
來源| 《樂隊的夏天2》
這才是音樂該帶來的「嗨」。
不像前陣子,音樂圈好大一場「風波」——
R1SE新歌疑似抄襲
![]()
之前R1SE小分隊的原創新歌《媽媽叫你別哭了》上線。
馬上被網友指出抄襲了草東沒有派對的《大風吹》。
![]()
之後R1SE成員張顏齊回應,不是抄襲,是「致敬」。
![]()
搖滾樂迷對上男團粉絲。
井水不犯河水的飯圈和滾圈,破天荒互掐起來。
R1SE粉憤慨表示,你們就是看不起偶像男團,鄙視鏈警告。
![]()
當然也少不了「正義路人」。
![]()
不過也有搖滾博主站出來說,這不算抄襲,算「高仿」。
![]()
所以,究竟是網友們「空耳鑑抄」,還是抄襲確有此事?
實在看得人頭大。
![]()
R1SE這事兒,大家之所以各執一詞,越吵越「熱鬧」。
歸根究底,還是因為那個一提及「抄襲」,就避不開的老話題——
怎樣區分「抄襲」「模仿」和「致敬」?
![]()
邊界和標準模糊,自然人人有道理插上一嘴。
我們不妨先來聊點最基礎的:
在音樂領域,「模仿」「致敬」「抄襲」,究竟各是怎麼回事?
「模仿」比較好理解。
以某位音樂人的作品為藍本,去部分地臨摹、仿寫,就是典型的模仿行為。
![]()
袁婭維早期的歌唱技巧全靠模仿靈魂樂CD習得
只是需要提出的是,模仿其實是許多音樂人的必經之路。
從照貓畫虎,到融會貫通,再到建立自己的風格,許多音樂人都是這麼開始的。
連草東沒有派對也不例外。
熟悉搖滾樂的樂迷,能從他們音樂中輕易找到涅槃樂隊(Nirvana)等樂隊的影響。
![]()
草東談對自己影響最深的樂隊
但,音樂人能獲得成功,從不是因為模仿得夠好。
而在於能在模仿、學習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和表達方式。
如果純粹只是機械性的模仿,沒有對自我風格和創造力的強調,那和抄襲的惡劣程度也沒差多少。
相比較「模仿」,「致敬」則可以理解為,音樂人更進一步的「粉絲行為」。
![]()
在選秀節目上,粉絲的原創致敬曲目讓範曉萱感動落淚
他們模仿自己的偶像來創作,為的是表達崇敬和仰慕之情。
王菀之致敬偶像Bjork的歌曲《碧玉》。
採用了Bjork最標誌性的弦樂和實驗電子節拍,唱腔和斷句也極力與之演唱風格靠近,連MV和造型也借鑑頗多。
![]()
但最終成品還是保留了鮮明的王菀之風格。
這種能做到在傳承中體現自己個性,可以說是「致敬」的典範了。
再說「抄襲」。
其實不加修改和創造地模仿,到一定程度,就是抄襲。
但難點在於,這個「程度」頗難把控。
音樂不像文字,可以用查重來檢測。
歌曲的抄襲,動不動就要涉及調式、和弦、和聲、節奏型、配器等元素,不同類型的音樂的特點也不同,難以一概而論。
說白了,要將一首歌定性為「抄襲」,沒那麼簡單。
起碼,許多網友僅憑個人經驗,就指出一首歌屬於「抄襲」。
這種判斷,顯然是過於任性、不太公平的。
![]()
最有說服力的,當然還是通過法律程序判定的抄襲。
但法律中對於抄襲的判斷,到現在也沒有具體的標準。
這無疑導致了, 很多時候,「致敬」成了「抄襲」的辯白理由。
至於R1SE這首《媽媽叫你別哭了》,和草東的《大風吹》,從旋律、配器、和弦、立意等方面,的確有相似之處。
將《媽媽叫你別哭了》定義為「抄襲之作」,顯然是不公平的。當年彭佳慧在與偶像林憶蓮同臺竟演時,翻唱《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在作品中充分體現致敬者的用心、用情——至少是能讓致敬對象和其粉絲在欣賞後感到高興、欣慰的。你覺得,當草東沒有派對和他們的粉絲聽到《媽媽叫你別哭了》,會是什麼感受呢?
並且算不上高仿——因為R1SE只仿到了輪廓,最核心的都沒觸及到。這場R1SE新歌疑似抄襲風波,除了「抄襲標準「值得探討外。R1SE在否認抄襲的同時,並沒有意識到,用一首原創度極低的「原創歌曲」來應付聽眾。說實在的,R1SE想要嘗試搖滾,從熟悉的樂隊開始臨摹似乎無可厚非。但前提是,這是不是一首合格的、可以投放市場的優質作品。僅從飄個人標準而言,這首歌當做練習尚可,拿到市場上來,著實缺乏誠意。首先《媽媽叫你別哭了》,處處可見草東,但處處不如草東。
影響草東的音樂人非常多,從他們的音樂中也體現得出來。而在主動學習或潛移默化之間,草東做出的還是極具個性的、帶著草東標籤的音樂。低保真音樂(Lo-Fi)和油漬搖滾(Grunge)都是誕生於90年代的音樂風格,以刺耳又混沌的黑霧質感為特點,以涅槃樂隊的作品為典型。對這種風格的運用是《大風吹》最出彩的部分。草東可謂是融會貫通,將其做出了自己的風骨。《大風吹》前半段是民謠風格,敘事平緩,輕描淡寫中卻透著深深的無奈和孤獨情緒。而直到歌曲最後一分鐘,油漬搖滾標誌性的失真電吉他、激烈的鼓點和模糊嘈雜的的混響才姍姍來遲。他們的憤慨和沮喪在喧囂中放大再放大,但無論這喪氣多麼響亮仍然沒有迴響。也正是這種戲謔和無助,讓《大風吹》引起了如此多的共鳴。正如他們自己所講:「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他們似乎把《大風吹》的重要要素都提煉到了,卻都做了簡化。旋律略顯貧瘠,編曲層次感不足,細節處理也十分笨拙。歌詞「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之後是「那東西我們早就不屑啦」,又提到「孩子交點朋友吧」。寥寥幾句,白描出童年的孤獨,又能引發成人對個人境遇的聯想。「怪罪給時間,它給了起點;怪罪給時間,它給了終點」。語義朦朧的兩句,其實抒發的是不知應埋怨誰的無可奈何。草東的詞不晦澀,不矯情,靠的是意象化卻拳拳到肉的鋒利。《大風吹》所屬的專輯《醜奴兒》取自辛棄疾的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用的是詞的第一句「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典。他們創作初心一直是描繪年輕人的「愁滋味」,即便沒有人聆聽也要用音樂唱出他們的困惑和憂愁,而堅決拒斥因年少而被打發。提出對社會的疑問、表達年輕人的情緒、再到反映社會、引起反思。而這,恰好是R1SE在《媽媽叫你別哭了》中沒有體現出來的。
《媽媽叫你別哭了》中,「媽媽」也有,「孩子」也有。草東的魅力是那股同一代人共通的喪勁兒,堵在心口,難以下咽。那些年輕人說不清道不明的困惑和迷惘,由他們聲嘶力竭地喊出來。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借音樂做出提醒,不要忘記自己作為一個「人」的意義。而R1SE,一直糾結在別哭和哭,喪得讓人不知所云,又沒有宣洩的快意。在創造營時期,張顏齊貫穿於音樂的態度是其最大的標籤之一。張顏齊也打趣,自己是為了表達真實感情而放棄表情管理的人。或許問題在於,他們並沒有過與草東類似的境遇和思索。草東珠玉在前,類似的意象和題材不寫出新意,反而顯得粗陋。主要是它完全在《大風吹》的陰影之下,又做不出突破和創新。創作《大風吹》的時候,草東的年齡和如今的R1SE實際相差無幾。他們不提供成熟清醒的觀點,而是在年輕人特有的視野裡,提出了草東的問題。因而,他們深得樂迷認同,從學生樂隊到斬獲金曲獎三項大獎,從默默無聞到一票難求、被戲稱為「草東沒有門票」。草東的成功,歸功於他們探索出了屬於自己的、無法取代的表達方式和審美價值。王菲曾在採訪中談到自己對學習、模仿其他音樂人的看法——小紅莓樂隊(The Cranberries)、多莉·艾莫絲(Tori Amos)、極地雙子星(Cocteau Twins)與鄧麗君等許多音樂人,都在她建立個人風格的過程中提供了經驗。特別是鄧麗君,王菲一直視其為自己唯一的偶像,還發行過致敬鄧麗君的翻唱專輯。王菲的獨特格調,既不是對那些前輩風格的挪用,也不是簡單的疊加或大亂燉。而是對自己的底子和氣質有一定把握的前提下,對優秀者的學習和借鑑。同時,她認為「個人特色」可以自然而然地從音樂中表現出來。或許正因為這種清晰的認知,王菲才能在不斷吸收養分的同時,形成自己獨一無二的藝術人格。反觀R1SE,作為新人,其實不是缺乏創造力的偶像。講自己的平凡、失敗與愧疚,但又說到自己希望發光的誓言。這樣的作法,挫傷的不僅是音樂人自己的口碑,也是真正想去了解你們音樂的聽眾。
自然,有流量傍身,不論發什麼作品,都不愁沒有粉絲買帳。
但,有誰還記得,創造營第二期中,張顏齊在表演前的那番話?他說,做原創,或者做一個藝人,不應只想著怎麼去表現自己,而應想到如何去引導他人。
很遺憾的是,《媽媽叫你別哭了》不僅沒做到「引導」,連最基本的誠意與態度,似乎也要打個問號。飄一直深信,看得到的誠意,是音樂作品最重要的品質之一,也是音樂從業者基本的職業道德。
但凡看得出誠意和敬畏心的作品,絕不至於落得群嘲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