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藝人在一檔節目中的表現討不討巧不僅與自己定位有關,也和節目的氣質有關,並不是所有的挑戰自我都能收穫好的結果,也不是所有的態度誠懇都能彌補能力上的不足。
九月初,《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進行了10強的合作舞臺戰,這期節目播出了好幾天以後,在這季節目中曾以樂評人身份出鏡的丁太昇發文評論了這期的10組合作表演,其中關於椅子樂團的合作嘉賓劉維的評價引發了一連串的口舌之戰,可謂是熱鬧非常。
首先是丁太昇評價透過劉維這次與椅子樂團的合作表演,評價劉維「唱唱不行,寫寫不好,搞笑又搞不笑,一上臺連舞臺都覺得尷尬的爛綜藝咖」。劉維本人於次日回應,自稱綜藝混子,並重申自己本來就是歌手,為了溫飽開始成為「綜藝咖」,但仍然渴望做歌手等等,語氣謙卑。
禮尚往來,隨後丁太昇再次回應劉維,毫不避諱地回應了劉維發文中的所有內容,並針對劉維發文中的「教師節快樂」強調自己不是個老師(其實在此之前丁太昇恰好發了一條內容,對於管什麼人都叫老師的現象表達了無奈),也算不卑不亢。至於之後李佳航力挺劉維發文稱丁太昇是綜藝界的「樂評混子」那就是另外的插曲了,丁太昇也有回應,就不在此贅述。
關於這場口水戰,吃瓜群眾們各有站隊。有的樂迷站在不喜歡劉維表演、覺得他的回應有賣慘博同情之嫌等立場上力挺丁太昇敢於說真話;而丁太昇的一貫毒舌也讓不少人本就對他反感,再加上劉維的態度也比較謙遜,所以也有不少人力挺劉維。
其實在筆者看來,站在二人各自的立場上,他們的做法都可以理解,無所謂對錯,就更加沒必要去站隊。丁太昇一開始的說法語氣確實比較衝(也是他一貫的風格),但也能看出那就是他的真實想法,倒也不是為了故意黑誰。不少觀眾看節目之後的第一反應和丁太昇無甚差別,說出來的話說不定比丁太昇更狠。只不過丁太昇是公眾人物,這樣的說辭顯得不夠委婉和周全。但作為樂評人,他的職責所在是評價表演的好壞,本就沒必要苛求他委婉。至於他對劉維的評價上升的高度有點兒過火,有點兒沒深入了解就妄言的嫌疑,他本人也承認了並沒看過劉維的綜藝,但擁有評判權的觀眾從來就不能也不該指望他們要深入了解一個藝人的前世今生再去作出評價。丁太昇的評判只代表他本人,他的評判未必準確,但他去做評判這件事卻無可厚非。
至於劉維,他本就是歌手出道,為了生存而走向了綜藝的分支,但內心仍渴望唱歌,所以努力抓住機會去在舞臺上唱歌,這樣的情緒其實很容易令人產生共情。而且他因為把唱歌當作很嚴肅的事情在做,而在《樂隊的夏天》節目中丟掉了平時的綜藝感,這樣的態度當然值得肯定。並且客觀來說,表演的失敗也不見的全是劉維的責任,低調內向慣了的椅子樂團和在舞臺上誇張慣了的劉維搭在一起本就不太合適,而椅子樂團在表演的構想中也完全按照自己的模式來做,並沒太考慮劉維的風格融合問題,所以最後的合作自然會很勉強。
劉維為了自己心中對唱歌這件事的堅持去參加節目沒有問題,丁太昇作為樂評人觀眾看了節目後發表評價也沒問題,其實到此為止即可。但劉維偏偏要選擇回應,這問題就來了。不管怎麼說,劉維和椅子樂團的合作演出確實不佳,這一點劉維自己也很清楚。而且因為這個節目本身是以樂隊為主導,那麼格格不入的只會是劉維。那麼會出現類似於丁太昇這樣的評價劉維應當有心理準備。如果他真的只是表明自己有音樂理想,並坦誠自己這次發揮得不好那一定是加分項,但他看似謙遜地回應中依然帶著明顯的反擊意味。可正如丁太昇所說,他又不是真的老師,他沒有義務在評論的同時去加以指導,且劉維如果真的很確信自己還熱愛唱歌,就沒必要在意他的評論。拋開對丁太昇既往行為的印象,單就本輪口水戰中發言的水平來說,是劉維差了點兒意思。
話又說回來,綜藝咖是否適合跨界?其實無論是綜藝咖還是別的身份,跨界都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譬如小瀋陽原本是位喜劇演員,他在表演小品時也時不時會唱歌,而且唱得不錯。他本人擁有唱歌的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但喜劇舞臺上進行喜劇表演時順帶的唱歌和真正作為歌手的唱歌依然是兩個體系裡的事,所以當他宣布發唱片正式擁有歌手身份時,受到了業內的不少質疑。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他當時發的歌《大笑江湖》依然沒有剝離喜劇表演元素。
但劉維不同,他原本就是歌手。那麼從當一位歌手或演員已經有了綜藝咖的標籤,他們是否能回歸本來身份去參加相應的競技類節目呢?未必不可以。
比如節目中坐在臺下的大張偉原本就是玩兒樂隊的歌手,這些年在各種綜藝中頻頻露面,也擁有了較強的綜藝屬性,然而他在各種晚會表演中依然能較好地保持他的歌手身份。或許有人說他的一些歌本身也帶有較強的綜藝色彩。但實際上朋克曲風和綜藝還是有差別,且一些綜藝感沒那麼強的歌大張偉也依然能好好唱,比如《靜止》。這正是因為大張偉在平時就能把綜藝與音樂分開。
又譬如綜藝咖標籤明顯的楊迪,他也有著演員的學習經歷和夢想。但他在平時不斷提升自己作為綜藝咖的接梗能力,並沒有在綜藝中總是想著秀演技。這至少能讓他在綜藝表現能力上不斷提升。而當他真的認真去《演員請就位》裡表演非喜劇的角色,可以全然不代入綜藝感,當成另一件事情去做。
還有沈夢辰,作為娛樂節目的主持人,她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與綜藝咖也很類似。但她本身的專業是表演,出於喜愛她又常常在練習舞蹈。非常重要的一點,她在平時也很能分清綜藝舞臺上的耍寶和其他形式的表演。所以《乘風破浪的姐姐》裡她在真人秀部分依然綜藝感滿滿,可到了舞臺上,就是標準女團成員的架勢,絲毫不會混亂。此前她在《演員請就位》中回歸表演時,亦能應對自如。因為她從未把她的表演或唱跳的夢想強行借平時的綜藝去實現。
劉維此次在《樂隊的夏天》中嘗試失敗並不代表他真的不能再好好唱歌了,只是他需要加強或找回作為歌手唱歌的能力。長期在綜藝舞臺上唱歌讓他無法自如地切換模式,所以當他真的面對一個要一板一眼唱歌的節目時顯得很緊張,但表演時依然會因為慣性而帶有一定的綜藝屬性。那麼他要做的就是要麼順應現狀不再強求回到純粹的歌手模式,專心以綜藝咖的身份唱歌;要麼學會將音樂與綜藝剝離,不再把綜藝作為退而求其次的唱歌舞臺讓二者混在一起,這樣才能讓自己真的做到平衡和切換兩種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