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 開 有 聲 · 文 藝 理 性
本期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談談章瑩穎案。
01
從2017年6月案發,到2019年正式開庭審理,整整兩年時間,中國訪問學者章瑩穎在美遇害案件,終於有了實質性進展。
受害人章瑩穎
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已證實了這樣令人髮指的案發細節:
變態殘忍的嫌疑人克裡斯滕森,假扮臥底警察,說服去籤訂房屋租約的章瑩穎上了自己的汽車,然後強行將其帶回公寓,強暴,綁架,謀殺,拋屍。
惡魔克裡斯滕森
媒體暴露了許多細節,不忍再次重複,只想再次提及的是:
之前兩年內,由於章瑩穎的屍首成了迷蹤,克裡斯滕森又一直矢口否認自己殺害了章瑩穎,案件遲遲沒有進展。
但這次開庭,越來越多的證據鏈條,都指向這樣的真相——可怕的克裡斯滕森,就是殺害章瑩穎的惡魔。
除了調查人員在克裡斯滕森家中提取的血跡,經DNA檢測和章瑩穎相符,FBI還從安裝在克裡斯滕森前妻身上的竊聽器中,獲取更多證明「他就是兇手」的有效證據。
比如,案發後,克裡斯滕森專門去了親朋為章瑩穎舉辦的守夜活動現場,甚至得意洋洋地說:
「他們來這裡是為了找我……她(章瑩穎)屍體永遠不會被發現……她的家人註定空手而歸。」
後來,檢方又展示了一段來自當地社區商店的監控。監控顯示,章瑩穎遇害的第三天,克裡斯滕森購買了專用於疏通下水道的化學製品和廚房垃圾袋。
但願伴隨庭審的繼續,越來越多的證據能組成完整的證據鏈條,讓美國法律能判處克裡斯滕森死刑。
而不是,因他婚姻受挫,他學術受阻,他長期飽受酒精和藥物的困擾,而免於極刑。
即便,克裡斯滕森的死,也換不回章瑩穎的重生,但他不死,就更難以消除那些活著的親朋的傷痛。
殺人償命,這是最樸素的公平,也是法律的起源。
這一刻,我甚至不想糾纏於什麼國度和法律,更不想討論什麼安全和自救。
因為,面對這種以殺人狂為偶像的殺人犯,再好的人道主義和人權精神也不過是塊遮羞布,再強的防範意識和自救本能也不過是紙上談兵。
面對章瑩穎年輕的生命,還有她親朋的傷痛,沒有人有資格以所謂的美國法律給那個殺人犯開脫,更沒有人有理由用所謂的安全教育當事後諸葛亮。
極端個案無法預防,所以死刑嚴懲理所應當。這是悲劇之後的唯一光亮,也是受害親人最大的期望。
章瑩穎父親接受採訪,希望兇手被判處死刑。
02
遇害時,章瑩穎才27歲。這位來自普通之家的優秀女孩,一度是父母的驕傲。
她2013年從中山大學本科畢業,考上北京大學的研究生,2016年畢業後還曾在中國科學院客座學習一年,2017年4月才前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交流學習。
案發時,她剛剛到美國才兩個月。
她失蹤後,父母一度相信「她還活著」。希望變成絕望後,父母最大的願望是找到她的屍首,帶她回家。
章瑩穎父母
由於案件遲遲無法進展,父母在徹夜難眠中淚流不斷,快速衰老。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逼入陷入絕境的,還有她的弟弟和男友。
痛失女兒江歌的江秋蓮的一句話,或許能概括正在歷經這種生命無法承受之痛的天下父母的心:
「歌子沒了,我也沒了以後。」
所以,過去兩年間,江媽媽才像個偏執狂一樣,去異國他鄉呼籲死刑,去網絡人間怒撕劉鑫,去喋喋不休地討公平,去憤恨滿滿地要復仇。
甚至,在熱點變涼後,在人潮散去後,在人們麻木後,在被某些人嘲諷為「消費女兒的死」後,江媽媽依然活得像個鬥士。
多少人感嘆她因恨而執,又有多少人看見她為愛而活。
對世界而言,那孩子,只是一個受害者。對她而言,那孩子就是她的整個世界。
沒有經歷過她的暗夜和絕望,就沒有資格勸說她放下和堅強。
03
在這個全民都倡導愛和寬容的時代,恨和復仇,好像成了狹隘、愚昧、低級、拿不到檯面上的代表詞,被排斥,被嘲笑,被詆毀,被群而攻之。
但今天,我想說:
如果法律非常操蛋,如果公平無法彰顯,如果傷痛並未治癒,對那些受害者、絕望者和倖存者,請讓我們一起,允許他們暫時心懷怨恨,理解他們同態復仇。
因為,這可能是他們活下去的擺渡,也可能是他們愛下去的救贖。
「你們休想得到我的恨。」
這句話,一度來自法國記者安東尼·萊尼斯,也曾在4年前風靡全球。
2015年11月13日,巴黎發生恐怖襲擊,來自26個國家的130人遇難,安東尼·萊尼斯的愛妻海蓮娜不幸遇難,留下他和剛滿17個月的兒子。
3天後,在Facebook上,他這樣致信殘殺愛妻的恐怖分子 :
「星期五晚上,你們偷走了一條出色的生命,我的生命之愛,我兒子的媽媽,但你們無法得到我的恨……
我不會以仇恨來滿足你們。這正是你們想要得到的。但是,以憤怒回應仇恨,就是向同樣造就了今日之你們的愚昧認輸。」
一時間,這封信感動治癒了整個法國。安東尼·萊尼斯也被人們稱為「反恐英雄」。
4個月後,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他以日記體寫成《你們無法得到我的恨》這本書,記錄下暴恐事件後,沒有妻子的歲月裡他和兒子的微末日常。
很多人被他靈魂深處的堅強,還有人性良善的光輝打動,他的書也被稱為「愛與親情的詠嘆調」。
鎂光燈下,安東尼·萊尼斯帶著兒子馬不停蹄地開新書發布會,接受這樣那樣的採訪和榮譽,收到來自全球的慰問和讚美。
但,兩年後,再次面對採訪,這位發誓像士兵一樣堅強的男人,最終坦言,妻子離開的日子裡,他其實無法不恨那些濫殺無辜的恐怖分子,恨不得能把他們從地球表面抹去。
為了避免過度悲傷,他甚至沒有辦法看自己寫過的文字,總是和兒子一起跳過書中那些恐怖的片段。
他說,他甚至搞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把那篇《你們無法得到我的仇恨》發到臉書上。
「也許這就是一種自我保護,當你經歷過這麼可怕的事情,當你陷入陰影,你必須給自己找一點光亮,這是一種本能。」
他說,獨自相處的漫漫長夜裡,他其實很脆弱很無助,依舊被恨和絕望填滿。
「我必須承認,我不是什麼超級英雄,而是巴黎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父親。」
不願再用愛和寬容包裝自己的安東尼·萊尼斯說,他更願意接受自己真實的仇恨和絕望,帶著年幼的兒子在日復一日的療愈中,一點一點地走向堅強。
04
是的。
比仇恨更可怕的,是虛偽的寬容。比絕望更可怕的,是假裝的堅強。
所謂真實的人生,不過是我們正視自己具體而幽暗的情感,然後在時光中一步步擁抱理性和溫暖。
所以,面對不公和殺戮,面對暴戾和罪行,當法律軟蛋,當懲戒缺席,當傷痛仍在,請允許受害者心懷怨恨,那是他們在校正愛的航向;請理解倖存者挺身復仇,那是他們對公平的訴求。
就像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中,當可愛美麗的女兒被灌醉、被強暴、被毆打、被扔進下水道險些喪命,飛揚跋扈、買通法律的嫌疑人,卻逍遙法外,毫髮無傷,悲痛欲絕的母親決定採取自己的方式復仇時,屏幕上出現的那句意味深長的臺詞:
「你要相信神。」
「可是,神也不是無處不在的。」
「我知道,所以,他創造了母親。」
因無私而復仇的母親,因深愛而執著的家人,才是人間永遠的神。
在正義無法抵達的角落,是他們,守望著最後的公平。
——結束,是另一種開始——
有一種隔屏深愛
叫星標閒時花開
猜 你 想 看
上一篇:
推薦篇: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能寫親情愛情故事,會寫親子教育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