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帝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朝陽區有三十萬散養的仁波切。」(裡面大多是濫竽充數之輩)
朝陽區是國內貴圈人士分布最為密集的地區,圈中人追求的東西總是特別多,常常需要各種各樣的加持,今天跑一趟泰國拜拜,明天跑一趟武當山辟穀都是常事。
信仰這種事對某部分人來說不需要專一,管用就行,分散投資,說不準哪個就起效了呢?
在這個大壞境下,就給了「仁波切」們發揮的土壤,穿個紫紅僧裙,手上纏個潘家園五塊錢淘來的串珠,雙手合十畢恭畢敬,說起佛法就是「密法不可說」,但談起「雙修、供養」時卻雙眼放光。
而在那些有所求的貴圈人心中,上師的話就是真理,上到投錢,下到日常小事,都是上師說了算。(曾經某位女星在私人社交場合犯菸癮,此等情境下她竟能按捺著,一通電話過去得到上師應允後,才敢啃草山。)
於是,一塊吃不完的大餅,就吸引了無數隻螞蟻。
即便當中鬧出了很多圈中笑話,依舊有人前赴後繼地跳入冒牌仁波切們的陷阱裡,一些女藝人甚至可以豁出去做「明妃」,這其中還包括一位無數人心中永遠的歌壇天后。
01
天后自小家境還算優渥,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北京大妞,她的青春就是一個問題少女的成長史,早戀私奔一個不落,高中被退學之後,父母見她無心學習,唱歌卻頗有天賦,家裡又有點小背景,就索性給她申請了香港移民,找熟人介紹了個老師,讓她進入貴圈裡闖闖看。
天后的個性是圈內非常少見的耿直肆意,這種直來直去的莽撞性子,曾讓她闖下了不少禍,也造了不少孽。
當年名聲乍起的她,先是為了資本抱了香港某富豪之子的大腿,卻因學歷背景等問題被諷刺「不配」,只能灰溜溜借留學之名去美國R流。
回國後,天后變得現實了許多,一邊發展事業,一邊火速和搖滾樂隊裡的鍵盤手談起了戀愛,卻不甘寂寞,沒兩天就劈腿同樂隊的主唱,還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這一系列操作,令鍵盤手一度絕望到要自殺,而這個紅極一時的搖滾樂隊,也因此各奔東西,再難重現曾經的輝煌。
可天后的這段婚姻也沒能維持多久,孩子才一歲半時,天后就屢屢被港媒拍到和一位男模特「徹夜狂歡」。
主唱怒不可遏,溝通多次無果,最終還是沒忍住對老婆動了手,讓天后掛了彩,兩人開始各玩各的,沒多久就離了。
後面搭上港星二代,嫁給內地一線男星後離婚,再和港星二代舊情復熾的事情,已街知巷聞,這裡就不贅述了。
這麼多年,天后事業雖然水漲船高,至今在華語樂壇的神壇上依舊佔據高位,可幾段感情經歷帶給她的惡果和影響卻現世報在了她身上。
看著這些孽報,天后急了,這可得怎麼解?
02
話說,早期出道的天后,嗓音是她的生招牌,迷幻空靈,可在香港嶄露頭角的她,卻意外地遇上了和她旗鼓相當的對手:阿怡。
阿怡的嗓音比起天后不遑多讓,同期出道,卻一度把天后遠遠甩在後面,當時的港人提起「樂壇妖精」,想起的大都是阿怡,對天后大多只有一個印象:土。
可阿怡的爆紅背後,不僅僅有她的實力和資本。
原來阿怡早早就皈依了藏傳佛教,甚至在最美的年華裡做了「明妃」,迷上了一位不丹活佛,頻頻「奉獻自己」,來換取他的「加持」。
天后對此雖略有耳聞,但那時年少輕狂的她,對此根本不屑一顧。
直到遠走美國回來後,事業毫無起色,身心俱疲的她,看著香港風頭無兩的阿怡,到底還是走入了M宗的大門。
世事就是如此玄妙,天后的事業隨後迎來了轉機,回歸的她在兩岸三地都紅得發紫。
相反對手阿怡,卻因做不到「斷舍離」,堅持要把自己和不丹活佛的孩子生下來,之後此事被港媒報導,阿怡沒受得住口誅筆伐,逐漸消失在了大眾的視線裡。
貴圈嘛~成王敗寇,再正常不過。
可天后的日子也沒有她想像中舒心,常年不節制的生活,讓她的身體出了很大的問題,和內地男星生下的女兒又有先天缺陷,她慢慢感到害怕了。
她開始淡出演藝圈,各處拜訪求庇佑,求加持,她不光怕遭受報應,更怕自己年紀越來越大,在這吃人的圈子裡,會被人迎頭趕上,踩在腳底,變成「第二個阿怡」。
於是她開始抄佛經,蓋寺廟,拜上師。可拜的卻不是正統佛教,正統佛教講究的是清修,要無欲,要舍,浸淫貴圈多年習慣了燈紅酒綠的她怎麼可能捨得呢?
她抄佛經,抄的卻是超度墮胎嬰靈的佛經;蓋寺廟,除了媒體報導的那些之外,還曾花錢供養M宗中的「歡喜佛」(促男女「關係」求子,在她和星二代複合之後尤其頻繁);拜上師,只要圈內人認識、拜過的大佬們,都是她的座上賓,其中就包括那兩個後來被打假了的大師和住持。(冒牌住持在後期的採訪時稱,天后說只要讓她年輕二十年,她可以奉獻一切……)
這一切走火入魔般的舉動,也漸漸耗光了一路陪她瘋的內地男星的耐心(當然男的本也不是好鳥),兩人離婚後,天后一個人愈發無所顧忌,只身前往藏地朝拜,三跪九叩等身長頭,常常去找活佛「談經論典」,出入活佛位於尼泊爾的寺院如自己家後院,以致圈裡一度傳出她要和活佛離開去「出家」(出嫁)的傳聞……
其實貴圈裡出錢、獻身給仁波切的人並不在少數,當中雖不乏有正派的仁波切,但更多的都是藉助圈中人的名氣為自己招攬生意、打響名號。
而作為局內人的天后,或其他人其實對事情的本質都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只不過,人自覺罪孽深重時,又想求快,就容易走上偏門之道,從而被人有機可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