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布我國2800個產業帶城鎮的各種小微企業工廠正在快速成長,適逢網際網路浪潮與國際化全面開放的大好時機,它們已悄然成為我國經濟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聚焦這些產業帶的小微企業,為他們解決痛點,打通國際市場,是大龍網4.0跨境電商新模式的核心所在!」我國跨境電商龍頭企業——重慶大龍網科技集團董事長馮劍峰告訴記者。
印尼海外活動照片
變局:「舊打法」難以適應「新形勢」
隨著中國製造業日臻成熟,近年來隨著沿海地區的騰龍換鳥推動工業企業內遷的大趨勢,大量的中小企業、小微工廠、家庭式作坊也紛紛散補在眾多內地小城鎮形成新的產業聚集。據統計,各種小微企業工廠在遍布我國2800個產業帶的城鎮縣快速成長,形成各種垂直品類製造業的區域化聚集,那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小微企業大量內遷形成新產業聚集的大背景下,如何實現新的「義烏奇蹟」呢?
大龍網和印尼客戶籤約照片
現在的市場環境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大龍網在安徽省東至縣試點的服裝和箱包產業,以及江蘇省沛縣的產業調查為例,當地政府非常支持本地產業的發展,也出臺了大量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希望能夠對接中小企業,綠色陽光發展,落地稅源和業務數據。
但現實是,這些小微企業的分散和無序,組織起來困難,對接產業政策也困難,特別是在安全生產管理上,由於小微企業不是集中發展管理,多分布在街道、鎮等各個角落,甚至還存在安全生產隱患。另一方面小微企業主大多習慣現金交易,企業數據和稅收管理相對失真,物流也很分散,這些都為政府推動這些小微企業發展帶來不少困擾。
「東南亞四國客商赴安徽東至小微企業參觀考察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對各地自發聚集的小微企業而言,訂單已經不是第一痛點,因為隨著市場的成熟,各地以市場形式自發形成的產業聚集,整體訂單規模是相對保障的。成本、供應鏈資金、招工用工及人力成本成為他們最現實的痛點,這也是能威脅到他們生存的痛點,而訂單規模和品牌化則是他們提升發展的需求了」,深入中小城鎮調研產業聚集中的中小微企業一年多的大龍網集團安徽公司總經理曹崇明說。小微企業由於大多數不正規化運作,不能提供有效規範的財務報表和信用記錄,加上資產管理概念的模糊和不專業,難以對標政策扶持,更難以和銀行金融產品匹配。以至於他們難以享受政府針對小微企業出臺的政策和紅利,沒有支持,小微企業自身更無規範的動力,造成了這種惡性循環,在發展過程中的訴求難以解決,導致發展減緩,進而對成本敏感度提升,患得患失,更加難以響應政府集中要推動的供給側改革的措施。
聚焦:為小微工廠打造線上國際渠道
快速發展的時代,導致小微企業的痛點多元化,無論市場還是政府都難以形成最直接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這也是我國中小企業供給側改革困難的普遍現狀。針對這些現狀,大龍網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將圍繞當特色的各地產業帶的中小微工廠聯合起來,建立起他們與海外渠道的溝通橋梁,形成一個與各地政府對接的平臺。
「近年來,我們在江蘇省沛縣、安徽省東至縣,不斷升級我們的跨境電商產業服務模式,從現在的情況看來,成效非常大。我們希望2800多個城鎮區縣及鄉鎮的小微企業可以重複當年義烏的奇蹟,在伴隨著完成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實現走向一帶一路的目標,最終實現鄉鎮經濟走向一帶一路的新模式。」馮劍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龍網確定了「兩國雙園」的戰略目標,在海外建立中國小微工廠出口海外的服務基地,在國內下沉產業帶聚集地,打造龍工場渠道集採服務基地。我們將致力於為中國小微工廠用網際網路打造屬於自己的國際渠道,幫他們實現「中國造,自己銷。足不出戶,做天下生意的夢想」。
安徽東至小微企業生產的手包在印尼市場深受追捧
在國內,以龍工場為依託,以網際網路跨境電商海外渠道商機及跨境服務作為手段,以助力當地政府出臺政策支持打造平臺,利用網際網路+平臺服務+反向集採+海外拼單的模式,打造龍工場網際網路工貿孵化園,來實現小微企業對接一帶一路。
破局:線上線下撮合和服務生態兩大利器助力
在「兩國雙園」戰略框架的指導下,大龍網採用網際網路渠道市場來推動更高的效率,因為網際網路可以迅速整合各個地方的生產資源來匹配國內市場和包含「一帶一路」在內的國際市場。事實上,消費市場正蓬勃發展的「一帶一路」國家不少中小渠道商都希望有機會來中國接觸認識中國工廠老闆(企業主),獲得一手的價格和最新鮮的產品款式。大龍網順勢推出「渠道通見面會」和「團購中國工廠」兩個面向一帶一路國家的產品,不但提供線上商機撮合,線下還邀請中國企業走出去,海外中小企業走進中國到小微工廠源頭採購。日前,應海外客商要求,大龍網組織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4位客商到安徽省東至縣小微工廠考察,短短兩天時間收穫頗豐,還當場下了400多萬美元的訂單。
印尼海外活動照片
在幫助中小微工廠對接海外市場的同時,大龍網特意推出了海外服務基地,為國內小微工廠提供撮合交易服務包括為本地中小企業提供海外渠道鋪設、市場拓展、海外商旅考察等服務。大龍網集團海外市場部總監曾嚴表示,依託大龍網海外布局的國家和地區的現有渠道,我們將為中小企業提供海外產品展示、代售、組織國外採購商到當地工廠或集採中心看樣、組織國內工廠赴海外商貿城/批發市場深入調研、組織投資貿易雙向促進會、出海一站式解決方案。
大龍網東至龍工場集採中心運營負責人劉慧告訴記者,我們不僅為服務的小微工廠配備了APP和渠道管理網站,提供面對面現場採購,後續跨境直採合作的網際網路平臺,還將依託兩國雙園的海外基地服務保障,用網際網路手段,將碎片化訂單拼單成一個個跨境採購大訂單。這種「拼單」不同於傳統貿易訂單,將徹底幹掉中間商,買賣雙方均得到實際的好處,其中大量的服務由海內外基地服務中心完成,國內小微工廠交易的資金安全在都得到大龍網在海外與國內本地提供交易擔保,在確保交易資金鍊條安全的同時,品牌、服務、人才、資金等大龍網都有一攬子的解決方案。
模式:網際網路時代「大市場」的創新
東至縣堯渡鎮黨委書記陳陽生說:「大龍網深入我們街鎮一線工廠,不僅為小微工廠把準了脈,更是提出了可行解決方案,效果十分顯著」。陳陽生表示,這樣可以不斷提升我們產業帶本地產品的國際化曝光度,建立了基於網際網路的新興市場,這個「新市場」將不再是「義烏市場」的集中批發檔口模式,而是「兩國雙園」框架下線下雙基地、線上網際網路平臺的形式。讓中國的產業帶產品,讓小微源頭工廠的產品也有國際化的機會,就更有產生國際品牌的機會,我認為,這本質上就是一個網際網路時代「大市場」的創新模式。
印尼員工和客戶照片
東至縣委書記李明月感慨地告訴記者,大龍網在東至用事實證明了,大龍網在兩國雙園框架下,用網際網路渠道實現國內產業帶與海外渠道互聯互通,實現「一帶一路、兩國雙園、百城百聯」的商業網絡,真正地把中國自己的產品用自己的渠道網絡走向一帶一路是切實可行的。他們通過這樣跨境電商新模式,不斷突破發達國家對我國產業國際化和國際貿易的打壓和圍剿,利用網際網路不斷集聚一大批「一帶一路」國家的中小企業主,推動當生產端和市場端不通過中間人自由配和連結,不斷增加中國製造的國際話語權,意義十分重大。
馮劍峰最後表示,用「兩國雙園」的框架,藉助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高科技的力量,促進供給側改革和帶動本地企業走向一帶一路是時代的召喚和需求,我們大龍網集團必將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繼續努力不斷打造全國產業帶城區經濟產業轉型升級和走向一帶一路的標杆。
來源:東方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