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6日訊(記者 李丹)6日上午,經過10年精心打造的成都萬象城整體落成典禮舉行。華潤置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萬象城的體量超過重慶萬象城、深圳萬象城,是成都老城區目前面積最大、商家最多的商業綜合體,也是落實成都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又一最新力作。
成都萬象城的建成投用,對成華區奮力打造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極核和時尚潮流新地標具有強磁示範效應。至此,萬象城商圈的建設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裡程碑,以時尚、潮流著稱的萬象城商圈不久將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一顆璀璨的商圈明珠、時尚新地標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中的新高地。
外景
創新「商業綜合體+街區」
萬象城「一站式」遊購娛
成都萬象城是在420工廠區上修建的,佔地面積160畝,總建築面積72萬㎡,分兩期建設,打造成都最大商業綜合體群落。
萬象城二期項目商業體量達40多萬平方米,為成都主城區最大的商業綜合體,由4座購物中心、1座五星級酒店、2棟甲級寫字樓、1個時尚中心廣場構成,形成了全城獨有的運動潮流集群空間、時尚美學空間、悅享生活社交空間、成都夜晚生活新地標等,匯聚各類首店、名店,涵蓋眾多運動品類旗艦店、智慧生活城市旗艦店、國際時尚標杆品牌等,是成都市兩個五星購物中心之一。
萬象城二期還將800米長的十字內街和環四周步行街打造成5萬㎡的特色商業街區,與獨特的退臺建築造型、屋頂花園平臺相映成輝,地標性藝術打卡裝置點綴其中,通過舉辦音樂周、戲劇周、藝術節、文創集市、光影秀場等,引領假日消費、夜間消費、戶外消費,打造成都「最美光影大道、最具話題步行街」,成為具有國際範和網紅特色的商業街區開發前沿標杆。
成都萬象城通過「商業綜合體+街區」,依託四個圍合布局的主題場館,分別打造城市「中產家庭一站式購物中心」、「女性時尚美學中心」、「高品質生活方式體驗中心」、「活力潮流中心」,零時差把握國際時尚消費脈絡,引領潮流風向標,呈現最新、最酷、最潮的「成都購物」,大力營造「地標商圈潮購」、「體育健康脈動」、「文藝風尚品鑑」、「社區鄰裡生活」、「未來時光沉浸」等消費場景,創造一批服務時尚生活新品牌,打造成渝潮流新地標、西部消費新高地。
商場內
創新「萬象城+」模式
「擦亮」成都城市級商業名片
萬象城商圈將採取「萬象城+」的發展模式,以萬象城為中心,依託超甲級寫字樓、精品酒店、高端住宅、購物中心及TOD商業街區、特色街坊街區,等公共空間,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時尚潮流的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名片,定位成都商圈發展新高度,打造成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地標和城市百億級商圈,構建與城中春鹽商圈、城南交子商圈「三足鼎立」且相輔相成的城市級商圈新格局。
據介紹,萬象城商圈將加快培育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后街經濟等新經濟業態,塑造地標商圈潮購、文藝風尚品鑑、體育健康脈動等消費場景,精心打造新消費體驗策源地,重點發展總部辦公、商旅住宿、休閒餐飲、都市娛樂等綜合服務,整體呈現立體、高效、便捷的商業動線,方便一方群眾、繁榮一片商業、帶活一個區域,形成一個更加完整、完善的城市級商圈,打造推動該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目前,萬象城商圈整按照打造公園城市示範區、國際化社區等標準規範,對片區的交通路網、城市景觀等進行梳理,推動該片區發展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跨越,發展文化創意、休閒娛樂、美食品鑑、沉浸購物等業態,形成公園城市示範街區的新典範。近6萬㎡的「萬象潤街」及配套環境正在升級,在原汁原味、慢條斯理的特色小店中感受城市溫度,品味市井煙火的成都「慢生活」,形成「蜀都味、國際範」的西南品質生活新標杆;與萬象城一街之隔的420企業生活區內5條背街小巷已經完成一期工程打造,蝶變為「工業文化生活街區」;與萬象城相隔約1公裡的「新華坊」正在緊鑼密鼓打造中……
創新「交通樞紐+」
構築成渝地區商業新極核
為深入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部署,發揮成都「東進」橋頭堡和擁有西部最大交通樞紐站的優勢和成渝、成安渝、成南高速入城段的交通優勢,成華區充分發揮成都東客站、東郊記憶、熊貓基地、成都339四大「城市人流出入口」源動力優勢,著力打造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新高地、成渝商旅經濟新名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新極核。
值得一提的是,萬象城商圈按照以樞紐站為中心的高度複合、集聚型開發模式,充分利用交通樞紐帶來的流量資源,萬象城地下一層無縫連接地鐵4號線、8號線換乘站(雙橋站),地面接駁二環BRT快速公交,構建「軌道+交通+慢行」系統,構建「萬象城+」發展模式,推動片區空間形態優化和城市格局升級。
成華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成於中優、華在文商」工作主題,「1556」總體發展思路,他們正抓住實施「愛成都·迎大運」城市空間品質提升等重點工程實施的機遇,加快成都東客站-萬象城、成都339-萬象城、東郊記憶-萬象城等片區基礎設施、公建配套建設和產業規劃布局,推動城東片區城市品質整體提升。
(圖由成華區委外宣辦提供)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