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EXELS
到不了的都叫做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家鄉。又到了一年中秋月圓夜,家鄉的親人、家中的美食、兒時的回憶……面對空中的圓月,不知又會勾起多少人對故鄉的思念。今天我們就為你介紹幾本關於鄉愁的作品,希望它們能寄託你的思念,祝你中秋愉快。
認真做飯,用心待客,家的味道與故鄉的菜餚,是我們味蕾最深處的記憶。
《國宴與家宴》
王宣一
中信出版社
本館索書號:I267.1/1131-18
本書中,出身江浙世家的臺灣知名女作家王宣一以母親認真做飯、用心待客的家族故事為出發點,回憶了幼時圍在廚房飯廳,目光追隨著一位活潑時髦、溫暖歡樂、能幹寬厚、「有大將之風」的家庭主婦,記錄下的一個又一個動人的美食記憶——快速又小心地護送冰激淋桶回家、柿子的軟核吃到「嘰咯嘰咯」響、圍蹲在垃圾桶旁啃掉一鍋荸薺和甘蔗……
千山萬水,只為讓我們從他鄉奔赴故鄉,奔赴回不去的從前。
《時間的鄉愁》
余光中
磨鐵圖書/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本館索書號:I217.2/8995-3
本書是當代文學大家余光中遺作,以詩性的語言寫散文,以散文的文採寫評論,情感深沉真摯,文風厚重深刻,是其晚年創作的集大成之作。書中初次結集出版余光中生前未及出版的散文、詩歌、評論,並由余光中之女餘幼珊深情代序,追憶一代大師最後生命中的智慧時刻。
當我們將全世界幾乎走遍,才發現這一輩子的奔走,仍沒有走出那個童年和少年的小鎮。
《日子瘋長》
龔曙光
博集天卷/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館索書號:I267/4869-2
《瀟湘晨報》創辦人首部慢憶時光散文集。《日子瘋長》質樸如山風的文字,記錄了歲月錯落中念念不忘的少年時光與人性溫情,流露了作者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就像作者文中所寫——當我們將世界幾乎走遍,才發現這一輩子的奔走,仍沒能走出那個童年和少年的小鎮。
看清了生命卻不倉促,見多了人事卻仍動情。故鄉,就是你走過的路和曾經愛過的人。
《就這樣走到了故鄉》
余光中 梁實秋 林海音 等
時代華語/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這是余光中、梁實秋、林海音等寫給一代人的生命記事,娓娓道出對故鄉風土人情的感恩與懷念。他們用文字寫下心底思念的家人、日夜回憶的故鄉、曾經陪伴的朋友以及逝去歲月裡的真摯感情。只要記憶的河流不止息, 人就可以詩意地存在。
總之,一個人的口味要寬一點,雜一點,對食物如此,對文化也應該這樣。
《人間有至味》
汪曾祺
果麥文化/江西人民出版社
《人間有至味》是三"味"一體的汪曾祺散文精集,汪曾祺的散文膾炙人口,講究"至味"二字,"至味"之中不止有美食的美味,更有生活的趣味和人生的況味。本書選篇類型獨特,除美食外,著重收錄汪曾祺寫故鄉親朋和奇人奇事的文章。
人的一生不管怎樣長途跋涉,或許都有個蕭紅筆下的「後花園」,那裡有故鄉、親人、往事……有讓一個人走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呼蘭河傳》
蕭紅
博集天卷/湖南文藝出版社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她的代表作。1940年完稿於中國香港。由文學巨匠茅盾作序。小說雖然寫了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七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個整體。蕭紅以她幽默而富韻律感的天才筆觸、明快而萬物有靈的童謠風格,造就了一部 「回憶式」文學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