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年初播出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引起全國的驚豔與熱議後,昨天,中央紀委再度出手,用一部《永遠在路上》,再度吸引了眾多關注。
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講述了一些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
在昨天播出的第一集《人心向背》中,全國人大環資委原副主任、雲南省委原書記白恩培,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和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李春城等三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同時「亮相」,現身說法。在片中,他們對自身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自我剖析和懺悔。
白恩培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的兒子,通過組織的培養、出色的工作,39歲就成為延安地委書記,之後又歷任多個重要領導崗位,曾先後在青海和雲南擔任省委書記。然而臨近退休,他卻因為腐敗問題落馬。
白恩培接受採訪:「我1985年就是延安地委書記。副部級以上都二十多年了,正部級崗位上也十多年,沒想到老了老了,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慢慢隨著職務的提升,再加上環境的影響,考慮自己的就越來越多了。尤其是2005年以後,自己也60歲了,又生了一場大病,這個時候思想就拋錨了,就追求物質的金錢的。」
當私慾代替了理想信念,這樣的結局並不讓人意外。這不僅是白恩培個人的悲劇,更是各級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必須汲取的沉重教訓。
周本順,十八大後又一名落馬的省部級官員,也是十八大後首位被調查的現任省委書記。
「我做夢都沒有想到我會落到這種結局。從小我們吃過很多苦,所以是從貧寒之家出來的,從小就痛恨貪官,到最後自己成了貪官,我感覺這是一個莫大的悲哀。」周本順熱衷於接受各類宴請活動。他曾經這樣說道,我只看到了裡面的五光十色,沒有看到裡面的刀光劍影。
對於黨員幹部來說,廉潔才是立身之本,才是最大的平安,這個道理周本順並非不懂,但他卻把這些當成是說給別人聽的,而沒有把自己擺進去。
李春城,中共四川省委原副書記,成都市委原書記,因犯下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其直接或者通過其妻等人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3979.8萬元。
「我應該接受組織和法律的處罰,因為,人生都是現場直播,沒有辦法重來,而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亙古不變的。」說到後面,李春城懺悔痛哭。
一旦思想上忽視廉潔從政的重要性,對腐敗的危害喪失了應有的警覺,走向違紀違法,就是一種必然。
謝春濤(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主任):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人心如果失去了之後再想來挽回那是很難的,甚至沒有機會了。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贏得執政地位,肯定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個道理很清楚,但是,不是一次選擇一勞永逸了。那麼在今天我們更重要的職責是實現中國夢,是讓人民生活過得越來越好,不光經濟上越來越富足,我們黨和政府的幹部要廉潔,我想老百姓也是看重的。抓好我們的黨風,才可能預防減少腐敗的發生,也才能讓老百姓真的相信你是先進的。
亨利﹒鮑爾森(美國財政部原部長):我很讚賞習近平主席的舉措。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麼是比腐敗更為嚴重的損失和隱患,所以反腐至關重要。我認為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德米特裡·羅戈津(俄羅斯副總理):你們對腐敗分子處理很嚴厲。但經常這些反腐的方法又能得到人們的好感,其中也包括我。
半島電視臺記者:中國國家主席領導的這場反腐行動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在今年的兩會上反腐將成為最主要的話題。
哥倫比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節目:中國遊客在澳門賭場內一擲千金的盛況也已經一去不返。
一個個落馬者的懺悔在警示著:對於每個人,理想和信念的堅守,時刻都不能放鬆。而對於執政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如果黨內的腐敗分子得不到懲處,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會嚴重敗壞黨的形象,吞噬人民對黨的信心。
反腐敗必須保持高壓態勢,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就是為了不讓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歷史重演,它關乎那四個字:人心向背。
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承諾,對世界的宣示。因為,這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每個人都期望生活在一個風清氣正的社會裡,這關乎每個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效果怎麼樣,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桿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碼,也是唯一的砝碼。
(據中央紀委網站整理 編輯:蔡琳)
微信號:zjjwwz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