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特種部隊玩具收藏寶典》眾籌已於5月20日晚19:00順利結束,再次感謝謝八百多位好朋友的支持。五個項目做下來,總有那麼一些朋友始終不離不棄,這是我們繼續做下去的動力。
我想,等於7月這個項目結束時,曾經在中國風光一時的雙塔尖兵:變形金剛和特種部隊,我們的心願都了了。小時候絕對不曾想到,兩個動畫片各自引進三十年的時候,我們居然能成為紀念童年的參與者與見證人,真的太開心了。
好了,說到特種部隊,總會聯繫到變形金剛。今天,我們再一次通過大柴兄的圖文並茂,來重拾關於我們的童年老朋友的映像。
++++++++
變形金剛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美國的玩具公司孩之寶將「特種部隊」玩具授權給日本玩具公司Takara以開發日本市場,由於日本傳統ACG觀念對沒超能力的普通士兵並不感冒, Takara公司把特種部隊玩具改頭換面後設計出了「變身改造人」(Henshin Cyborg)系列。1974年更是將該系列玩具體型縮小改成 「微星小超人」(Micro man)系列。
微星小超人有著透明的身體,銀色腦袋,高10cm左右。當然,這時候的微星小超人和「變形機器人」沒有任何關係。Takara為該系列玩具創作了自己的故事線並以漫畫形式推出。故事講述在名為「微星地球」的星球上生活著兩派外星人,他們是正義的微星小超人和邪惡的阿克羅耶人,兩者長年鬥爭不休,後來微星球發生了爆炸並毀滅,他們不得不逃到地球上並繼續著戰爭。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沒錯,這個故事正是G1動畫裡賽博坦的汽車人與霸天虎鬥爭的前身。故事中微星小超人可以發出射線把物體縮小供自己使用,而阿克羅耶人的能力則是把自身變大。
圖為微星小超人玩具封面
正如筆者在麥克羅斯傳奇一貼中提到的,上世紀七十年代《鐵臂阿童木》和《魔神Z》引發的機器人動畫熱潮席捲全日本,而由《蓋塔》動畫開始機械體變形與合體的元素大行其道,《高達》則將這種「蘿蔔」風潮延續到八十年代,看到商機的Takara公司將機器人元素加入已有六年歷史,逐漸進入衰退期的「微星小超人」系列中,小超人們不再赤手空拳,而是擁有了各種機甲裝備。隨後Takara的設計師餘家英昭主持發明了純粹的機械系列——「微星機器人」(Micro Robot),最終在1983年演變成了一個完整的玩具線分支「微星變形戰士」(Micro Change)系列,微星戰士變形的都是都是諸如相機、手錶、手槍、磁帶播放機、顯微鏡這些體型較小的家電、工具或武器,而這一系列的多款玩具最終都化身成了變形金剛G1動畫中的人物。
下圖是最早的微星戰士瓦爾特P-38玩具,他就是威震天的原形,誕生於1980年的初版是黑色,後來才有了銀色和灰色兩個版本,還配有消聲器等配件,由於玩具人類形態不太美觀,在G1動畫中為了配合霸天虎老大威武霸氣的性格做了不小改動。
下圖為微星變形戰士電視廣告,該廣告的背景歌曲是水木一郎演唱,是不是看到了機器狗、照相機等熟悉面孔啦
而自1982年起,Takara另起爐灶設計了純機器人系列玩具—— 「戴亞克隆戰士」(Diaclone),不同於微星系列的是其設定不再是變形成真實比例的小物品,而是體型龐大的交通工具。戴亞克隆戰士的故事背景是這樣的:瓦魯達外星帝國入侵地球,名為「戴亞克隆」的正義組織擔負起了保護地球的任務,瓦魯達帝國侵略者操縱著可以變形的巨大怪物,而戴亞克隆組織的地球人則駕駛著可以變形成汽車、飛機之類的巨大機器人抗擊敵人。故事後來瓦魯達帝國還用時間機器從白堊紀把恐龍弄到現實來大肆破壞,戴亞克隆組織則開發出了恐龍機器人與之抗衡。
瓦魯達人操縱的巨大怪物成了後來變形金剛系列中的機器昆蟲,而戴亞克隆組織裡的「汽車機器人」成了汽車人,「飛機機器人」成了霸天虎,「恐龍機器人」是那五隻著名的機器恐龍。Takara後來還開發出了可組合成合體機器人的「建築車隊」也就是變形金剛裡的大力神,還有諸多巨大的基地機器人,設計也更為精巧美觀,這裡又要提到《超時空要塞》的締造者——河森正治了,年輕的河森設計了戴亞克隆多款汽車機器人,他們是後來變形金剛裡的鐵皮、救護車、警車、藍霹靂和煙霧,以及汽車人領袖擎天柱。換言之我們兒時看到的擎天柱和太空堡壘裡的變形戰鬥機VF-1其實出自同一人之手(笑)。
下圖為河森正治繪製的大哥原案設定草圖,與完成稿的最大區別是該草圖中擎天柱的頭部不是我們熟知的口罩型,而是和他參與設定的《鬥將戴莫斯》中戴莫斯的頭部頗有幾分類似。
下圖是七位汽車機器人的廣告,其中左側的兩個沒腦袋的是救護車和鐵皮,在戴亞克隆故事中它們其實是人類戰鬥的裝甲炮臺與移動修理臺,並無機器人頭部,駕駛員就是站在擋風玻璃的操作平臺上,因此遷移到變形金剛後成了G1動畫和玩具差異最大的兩個。(你能說出其他幾個是誰嗎)
下圖為河森正治繪製的鐵皮的玩具設定草圖
下圖是汽車機器人的移動基地-戰鬥守衛(BATTLE CONVOY),也就是後來的擎天柱大哥
BATTLE CONVOY的裝甲合體形態,也就是後來的通天曉。因此與G1動畫不同,在戴亞克隆玩具和早期變形金剛玩具裡的擎天柱與通天曉其實是一個人,區別就是穿不穿裝甲。
下圖為玩具廣告中的裝甲合體BATTLE CONVOY,即通天曉
下圖為玩具廣告中戴亞克隆組織為對抗遠古恐龍製造的五個恐龍機器人
戴亞克隆的建設車隊共六輛工程車,塗裝為黃紅兩色,能夠合體成巨大的機器人, 他們成為了變形金剛中人氣最高,水平最菜的大力神
戴亞克隆戰士的成功很快引起了歐美玩具商們注意,一部分微星變形戰士與戴亞克隆戰士人物被義大利的GIG公司開始引進歐美市場,但都只是簡單的引進玩具本身,並無新的創意。而這時一直與Takara公司保持良好關係的孩之寶公司則抓住機遇開始了新的嘗試。
在1983年的東京國際玩具展上,Takara的變形機器人玩具大放異彩,出席展會的玩具製造商奧恩斯坦向時任孩之寶CEO的史蒂芬.海森菲爾德介紹戴亞克隆並引起了他的興趣。由於此時已有POPY等其它玩具公司意欲在美國市場上發售變形機器人玩具 ,倍感壓力的孩之寶迅速採取行動,由項目與拓展部副總裁喬治.鄧西與Takara的餘家英昭達成了合作意向,1983年11月1日,兩家公司正式籤訂了玩具授權協議書,孩之寶將Takara旗下的兩大變形玩具系列一併引入美國,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孩之寶公司主管湯姆.格裡芬和喬.巴卡爾替這些小玩具們做出了歷史性的變革。首先是機器人不再依賴人類駕駛員,而是直接成為了生命體並化身故事主角。第二,將原本都是正義一方的玩具們分為正邪兩派,分別將其命名為汽車人(Autobots)和霸天虎(Decepticons),並以警車和聲波的臉型抽象化設計出了兩派標誌。喬.巴卡爾的兒子傑.巴卡爾將玩具命名為——「變形金剛(The Transformers)」。
(圖為湯姆.格裡芬和喬.巴卡爾,巴卡爾自述他的兒子把這個命名呈送到總裁海森菲爾德手中時曾被對方擔心會不會被觀眾誤會成插在牆上的變壓器電源什麼的(註:transformer原意為變壓器),但最終這個名字成為了一代人最為經典的回憶。)
最初的變形金剛故事並非來自於我們熟知的G1動畫,孩之寶拿到授權後,委託漫威公司將戴亞克隆與微星戰士整合在一個故事中,這就是變形金剛G1漫畫。
下圖是是變形金剛G1漫畫的第一冊封面,封面設計是比爾.斯恩克維斯,他繪製的封面上擎天柱、雷射鳥等與後來的設定不同,上面有1#IN FOUR ISSUE LIMITED的字樣,也就是一共四本,出版發行於1984年5月。這是孩之寶的對市場初試水。
鮑勃•布迪安斯基擔任了這套漫畫的主編,他與吉姆舒特與丹尼奧尼爾(擎天柱的命名者)等人共同設計了故事的整體框架和背景,之後從第5集到55集一直擔任作者(除了從UK引進來的兩集之外)。並給這些無名玩具賦予了我們耳熟能詳的響亮名字和極具特色的性格特徵。包括威震天、機器恐龍、領導模塊等等,他還為孩之寶的玩具包裝編寫了大量的玩具檔案,值得一提的是戴亞克隆和微星戰士原本設定個頭相差甚遠,為了能讓他們同臺競技,他設定讓金剛們變形時可大可小。
漫畫製作採用漫威典型工作風格,畫師比爾.馬特爾和拉爾夫.瑪氏歐從鮑勃手中拿到故事大綱,然後展開想像創作畫面,鮑勃再來根據畫面完成故事。初始的幾本漫畫中包括金剛起源、人物形象在內的許多設定都極為簡陋,甚至簡單地從玩具形象中摘取,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簡直是BUG重重不能忍,可算是變形金剛的黑歷史了。但儘管如此,當時以推廣玩具為目的推出的漫畫依然受到了大眾的好評。變形金剛漫畫變成了一個長篇連載系列並從兩月一集改為每月一集,在接下來的7年裡從未間斷地連續出版了80集,成為了一個輝煌的系列。
漫畫成功的同時,孩之寶與Takara合作籌劃製作變形金剛的動畫推廣片。他們先找到日本原畫師小原涉平,委託他根據原本玩具的外形繪製出變形金剛的動畫人物形象原始設定。然後再由美國原畫師馬克•布魯克斯等人在他的原始形象設定基礎上修改金剛面部表情和人物線條用以區分正邪,並修正了玩具中一些不合理和不美觀的部分(比如紅蜘蛛玩具腳部的尾翼),最後加上汽車人或霸天虎的標誌。
下圖中大圖為飛天虎的原始設定,胸前還是汽車人標誌。原本該組合被設定為汽車人的正義一方,後來才改為小圖中的最終設定。飛虎隊與飛行太保的反串橋段也是筆者認為在G1動畫中頗有創意、設計極為巧妙的一段劇情。尤其是汽車大師叫板擎天柱的橋段至今難忘。
鮑勃對救護車的原始設想是擅長救援醫療的女護士, 他為救護車起的英文名字Ratchet便出自1975年電影《飛越瘋人院》中的Ratchet護士,當然最終它還是沒能成為G1動畫中的首位女性金剛。
由於設計風格差異等原因,原戴亞克隆的許多大型合體與微星戰士中諸如變形鎖與手電機器人等不少人物沒能加入變形金剛的大家庭中,為了彌補金剛人數尤其是反派的不足,孩之寶將戴亞克隆戰士中F-15戰鬥機機器人的紅藍黑三種塗色賦予了三個角色,即我們熟知的紅蜘蛛、驚天雷和鬧翻天。還買下一些其他公司的玩具加入系列,第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震蕩波,它原本是toyco公司的太空槍astro magnum,擁有G1玩具早期獨一無二的聲光電效果,作為霸天虎二號人物它的地位頗高。此外,非合體金剛中體型最大的大力金剛和山貓號都是來自於當時即將倒閉的日本Toybox公司,其實只要細心一想就會發現他們無論是外觀相貌還是變形設計理念都與其他的變形金剛風格大相逕庭,畢竟不是一個媽生的嘛(笑)。而同時買入的Takatoku公司出品《超時空要塞》VF-1S骷髏戰機原本打算作為「天火」角色出現,但由於其相應的動畫形象版權被金合聲從龍之子買走並製作《太空堡壘》,所以在製作G1動畫時不得不重新設定了形象,成為了玩具和動畫完全不同的角色。
下圖為震蕩波的設定圖,其長相與兒時家用遊戲機的電子槍頗為相似。
下圖中的大圖是原始設定,小圖為最終設定,威震天原始設定與最終設定相比更不像玩具,而原始設定的天火就是超時空要塞中的骷髏戰機VF-1S
大力金剛尺寸是巨型金剛卻又不是組合,四分五裂式的變形獨此一家別無分店
下圖是大力金剛設定圖
完成設定之後,孩之寶將劇本和人設通過美國SUNBOW公司送往日本東映公司進行繪製成了三集動畫片,這就是G1動畫的前三集:第一天、第二天和第三天。1984年9月17日開始在美國播放,這三集實質上是廣告的動畫播出後反響強烈,孩之寶當即決定再製作一部長篇動畫,並繼續採用這種美國人設計劇情,日本人負責製作的方式,最終演變成了我們後來看到的98集G1動畫。
下圖為最早的G1動畫人物比例草圖
在G1動畫和漫畫的成功推廣下,孩之寶的變形金剛玩具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到1984年底孩之寶推出了28款變形金剛機器人玩具,光是在聖誕節玩具的銷售額就達到近8000萬美金。到了次年2月的美國國際玩具展上, 孩之寶7天內創下了價值一億美元的批發訂貨記錄。8周內便賣出了三百萬個變形金剛,在7個月內賣掉了一千萬個變形金剛,佔掉了當時玩具市場的43%的份額,變形金剛開始了數十年的歷史。
1984年問世的G1動畫一直到1987年才被引入中國,孩之寶為了將玩具打入中國市場將動畫以免費的形式送給上海電視臺,在上海音像資料館牽頭下,上海譯製片廠、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一批老藝術家為動畫做了精心配音,動畫很快就紅遍了大江南北,當時很多小孩看完這部動畫片都吵著讓大人去商店給他們買變形金剛玩具,可惜由於大多數人囊中羞澀,大部分人買的都是國產的山寨金剛,當時能收藏正版變形金剛玩具的人都是「土豪」的層次了。變形金剛帶來的文化衝擊影響深遠,在動畫熱播的1989年,人民日報甚至五次刊文要求警惕金剛熱,變形金剛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好了,故事先講到這裡,如果反響好的話我下期再講講後面的故事,下面就請欣賞日本畫師高橋朝雄、齊藤明英、野中剛、杉田篤彥、矢野淳、松尾慎、吉岡英嗣等人為變形金剛G1動畫所做的電視雜誌和LDBOX原畫吧。
畫集的封面
內襯
扉頁
衝向地球的方舟號和報應號
兩位人氣最高的領袖
小時候一直好奇擎天柱車廂到底裡面裝的啥
這幅原畫是大柴小時候的玩具盒封面,因此印象極深,機械恐龍出擊!出自日本《電視MAGZINE》1985年11月號
這一張比較特殊,是我發過的第九期鑑賞的油畫封繪大師高荷義之的作品
這張齊藤明英繪製的大力神是海報的常客,自日本《電視MAGZINE》1986年1月號
日本翻譯成的大都市也就是我們兒時的猛大帥
不會說話只會莽的鐵甲龍,內部結構圖解還是很有趣,尤其裡面有個BUG,大家看出來了嗎
電影中大哥之死的一幕
合體金剛人氣總是高居不下,其中廢柴大力神又是人氣最高的一位
反派三組合的詭異造型
幾張是汽車人組合守護神
相比於廢柴大力神,霸天虎中就屬這兩位最為兇悍:飛天虎和混天豹
驚破天的人設和威震天沒有什麼不同,一樣的狂妄自大,這張圖裡它的眼神很傳神
來幾張大哥的英姿
這一張是直拳痛毆老對手
這一張是勾拳吊打尖頭小噴氣機
這一幕還原了大哥和來挑釁的汽車大師對撞的一幕,後來黑客帝國2還致敬了這段劇情
飛行太保成了坐騎 阿這
頭領戰士中聲波和錄音機同歸於盡的一幕
機器恐龍的老大鋼鎖智商忽高忽低,這是編劇的鍋
這是飛行太保在和飛天虎戰鬥
守護神將混天豹拆了
這一張裡面也有個BUG,大家看出來了嗎
據說驚破天強烈要求刪掉此圖(誤)
計算王是合體金剛裡出場最晚的,因此沒啥人認識
新一代領袖間的對決
巨猙獰的翅膀很拉風
第三季的汽車人載具形態都是未來交通工具,沒有前兩季那麼接地氣了
這張威震天的手槍形態內部結構圖非常罕見
紅蜘蛛的載具形態
第三季裡霸天虎眾人
飛虎隊原本最早的設定裡是屬於汽車人這一方的,編劇的天才修改
亂戰場面
開掛忍者六面獸
頭領戰士的巨無霸福特和薩克巨人,還有絕大多數人都不記得名字的換頭小隊……
賣個關子,能說得出這圖裡的獅子是誰那一定是資深鋼絲了
這期就找到這裡,是不是發現不少的原畫正是我們兒時玩過的那種黃色貼紙畫形象呢?(笑)謝謝觀賞
+++++++++++++
我們繼續忙活了,喜歡童年懷舊文化的朋友可以後臺留言,入群交流探討。。。也歡迎大家繼續從下圖刷入,繼續亮寶曬圖,多多交流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