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自己》張芝芝被逼生二胎,婆婆還說「女人能幹是假能幹 男人能幹才是真能幹」,扮演者闞清子在綠洲發文談此事,呼籲放下偏見,承認男女有不同,但各種權利都應該平等,「女孩不比男孩差,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每個女孩的出生都應該被期待!」
網友①:
我剛上班時有一同事。她是從偏遠的山區逃出來的,因為她父母把她換給一個30左右的傻子,那時她十幾歲,因為小,她嫂子先嫁過來,都生了兒子了,她也長大了,能嫁人了,父母讓她嫁,她死活不答應。她爸逼她,要不出嫁,要不你就去死。她沒出嫁,也沒去死,她用平時偷偷攢的錢,走了不知多少裡路,坐火車到終點。想著死也要遠遠的死到外頭,讓家裡人找不到。到了終點,下火車聽說有一地方房租一個月十塊錢(那時是80年代末)她看兜裡還有十幾塊錢,想著能活一天是一天,就去租房了。結果住下後,跟房東熟了,認識了房東兒子,跟人結婚了,又生了一個女兒,女兒斷奶後到我們單位工作了(我單位屬於最早期的民營企業,正好蓋在她婆家附近)聽到這裡,是喜劇吧,結果後來發生一事,沒把我氣死。一天她來上班時鼻青臉腫,我們問了是被她愛人打的。我們一幫女同事氣夠嗆,問為什麼,想去她家做做工作,給她撐撐腰,別讓她婆家以為她沒人管欺負她。結果她說是因為她跟愛人說想把女兒扔了,她想生個兒子。她愛人就把她打了。她說得理直氣壯,一點不覺得她被打是自找的。同事們聽了啥也沒說,都散了,怎麼想的我知道,當時我都想打她一頓。這事過了三十年,我還記得她當時的樣子。
網友②:
下面這個聽來的故事很觸動我:我一出生,爺爺奶奶一看是女孩,就扔在一個破木盆裡,準備呆會上山幹農活時處理掉。七幾年出生的女孩大都聽聞過,經歷過,那些消失的女嬰。我被匆匆趕來的外婆抱了回去,戶口也上在外婆外公家,十多年沒去過爺爺奶奶家。而我媽媽之後又生了三個男孩,根本無暇顧及我,甚至幾年才回一次外婆家。每次我都怯怯地躲在門後,不敢跟我媽媽——那個因為後面連生三個男孩,而在父親家,在娘家,在村裡揚眉吐氣的女人搭話。等我考上大學,外婆帶我去爺爺奶奶家報喜。畢竟,九幾年大學錄取率相當的低。爺爺斜了我一眼,始終沒有說一句話。回外婆家的路上,外婆一路喜滋滋的要我承諾,以後工作了第一個月的工資給她買雙鞋。可是人生處處有遺憾,這個大字不識,善良勤勞的女性卻沒有等到那一天。外婆,就是那個嚴重重男輕女的畸形年代裡女性的光輝,微弱而堅強。我好掛念她。
雖然倡導男女平等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不過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某些地區以及某些人群當中並沒有根除,還是固執地認為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所以對生男孩這件事非常執著。過於重男輕女,會導致家庭的不和睦;家長們總是寵溺男孩,男孩便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使父母給予的愛再多,兒子也不能體會到父母。重男輕女會使家長在兒子面前的姿態降低,讓孩子看不起自己。很多時候,重男輕女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不尊重,對父母的良好形象產生了了不利的影響。一個思想品德不正確、擁有重男輕女觀念的家長也不會得到孩子應有的那份尊重。
我國發展已經邁進新時代,家長們的思想觀念也應不斷更新,不能把錯誤的教育觀念影響下一代人。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兒也是傳後人。男孩女孩都是父母血脈的延續,家長們不能也不應該區別對待孩子,而應以平等的心態對待自己的每個孩子。平等對待孩子,拒絕重男輕女。家長們理應堅守理性原則,不偏不向,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愛,接受父母的愛,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完善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其實,不管是重男輕女還是重女輕男的思想,都不應該有,都應該被反對。我們得理清一個關鍵的概念:男女平等指的是什麼。男女平等,並不意味著男女在任何一方面都完全相同,因為生理差異是真實存在的,外表、生理機制都不盡相同,要允許和尊重客觀差別。一個人的生存和發展機會、資源的獲得、生活方式的選擇,並不依賴於或者受限於一個人的生理性別,才是真的男女平等。
促進男女平等,不是要讓著女性,更不是要給女性特權,是要尊重女性的選擇與夢想,尊重她們的生理和心理,是要給平等的競爭、發展機會。現在,當我們要讚美女性時,不能只誇讚她們外表漂亮,不能只關注她們的身體,還要認可她們有才華,她們創造的價值,更要關注她們應該得到權益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