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對同志生活和出路的深刻討論

2020-10-12 夜雨聞鈴

2-5季我都給9分以上,它們和第一季相比,對同志群體的生活和出路進行了更深刻的討論。

一是性和愛的關係,我以前對性持極度保守態度,但在BJ二人的戀愛關係中我看到了性和愛是可以截然區分的,真正的愛不是佔有,而是付出,是需要,B和J從不相互佔有,甚至能送對方和別人性交,只要這樣能夠使對方快樂,但是,在對方需要時,BJ總是在對方身邊默默付出(比如B被指控職場性騷擾、侵害幼童時,J都默默在背後解決了問題;即使J「出軌」伊森,B還是悄悄幫其交了學費),更進一步,在自己有更好的未來可能性時,B可以義無反顧離開匹茲堡去紐約,後來J有更好的未來的可能性時,B都義無反顧地推動J 離開自己,這樣的愛是極自私又無私的,當然,從時間線以及J離開後B的表現看,更可能是從自私的愛變成了無私的愛,B寧願自己難受也希望J在年輕時活得精彩,沒有後悔。

第五季還探討了婚姻的存在似乎不是必要的,愛不需要戒指和誓言來證明,QAF批判了一些虛偽的誓言(伊森的甜言蜜語,再浪漫的表達和海誓山盟也阻擋不了出軌)和婚姻。劇中提到「直男每28秒意淫一次,同志則每8秒一次」,雖然誇張,但如後來黛比告訴艾美特的一樣,你年輕時也放蕩過,因此艾美特允許了Drew先風流幾年,後面linz出軌後的「離婚」鬧劇以及mel和linz最後的抉擇也說明這一點,單純的肉體出軌似乎並不重要,性不關乎愛,這一點上BJ的完全信任關係完全避免了「出軌」這一佔有欲對愛情的影響。當然,同志並不是完全不需要婚姻,其實M和Ben、linz和mel追求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也是一種出路,只不過如上面所說,婚姻的基礎應該是愛情,而不是責任,作為一種責任可能真正導向愛情的墳墓。

二是對愛滋的去汙名化,以前的各種講座都沒有消除我對愛滋的恐懼和對其患者的「有色眼鏡」,但QAF中以Vic來展現了愛滋病患者和家人之間的扶持以及患者之間的可以互相理解的愛情;M和B的關係更進一步展現了非愛滋患者和愛滋患者之間也能存在愛情,當然QAF特別強調了安全性行為,在安全性行為的前提下,他們亦能組合成家庭。Hunter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原來愛滋攜帶者可能經受的是你難以想像的痛苦,他們可能是被強迫賣身的男妓,他們的成長中遭受了數不清的歧視,甚至在其在遊泳隊取得巨大成功,在學校步入正軌後,另一個家長在學校高聲一呼「他有愛滋病!」就可以毀掉這樣一個艱難地謀求正常生活的孩子。劇中的Hunter是幸運的,M和Ben對他以無比的愛和包容最終感動了他,使得Hunter自己願意再次回到學校,但是現實中的愛滋患者能得到這麼無私的愛嗎?QAF能夠讓和我一樣的部分觀者對愛滋攜帶者消除了偏見,這是很偉大的意義。

三是家庭壓力。黛比可以說是最理想的同志父母的形象,不僅完全理解、支持同志運動,甚至因為兒子不能結婚所以自己也以不婚的方式來對抗法律,黛比這一角色也是整部劇中的重要的「人生導師」。J的媽媽Jennifer是即理想又真實的一個角色,其從J出櫃後心路歷程的變化很清晰。但是現實中也不乏linz的父母這種不承認自己兒女的同性身份和伴侶的存在,也不乏J的爸爸和B的媽媽這種嚴重恐同父母的存在,J的爸爸想要親手將兒子送進警局,B的媽媽甚至在得知B得了癌症後還堅持他是要下地獄的罪人(最諷刺的是她的牧師還是一個被B上過的gay,而B思量再三為了自己母親的幸福沒有告訴她這一真相),更可恨的是B的姐姐的兒子因為這種家庭風氣的薰染,污衊B性侵他。QAF展現了這形形色色的父母,將家庭帶給同志群體的理解的力量和污衊的壓迫兩方面都展現出來。

四是社會的壓力。一是工作歧視,當時的勞動法不保護因同性戀被解僱的情況,QAF一針見血的指出這是比不承認同性婚姻更嚴重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結婚,但是每個人都需要工作,mel在當律師的過程中代理一對拉拉的案子時也體會到了這種歧視。二是政治歧視,反同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傳統家庭價值觀,想要通過法案來剝奪同志群體的一切權利。三是暴力威脅,J和Hunter都遇到過校園暴力,並且在第五季的同志集會上,反同者甚至使用了恐怖主義犯罪的手段來對抗同志群體。此外還有上面提到的宗教壓力。QAF要表達的是同志群體對以上這些的反抗和鬥爭,但有的時候似乎又不得不認輸,linz和mel最終選擇移民加拿大,因為在匹茲堡她們要對抗的東西太多,但是她們的孩子不能經受這些風險。

此外,還有通過Blake、ted等的故事展現的吸毒者的救贖。總之QAF在描繪一幅生動的同志生活圖景時,沒有迴避,而是血淋淋地撕開了那些負面的東西,讓人能夠共情式地體會愛滋攜帶者的無奈和痛苦、吸毒者的選擇和救贖、體會同志群體的家庭和社會壓力,並深入思考性和愛的關係,婚姻是否必要等基本問題。即使放在幾天,我認為這也是發人深省的一部好劇,遑論其在2000-2005年頂著極大的社會壓力而創作和播出,起到的先驅、引領和啟蒙的重要歷史意義。

相關焦點

  • 同志亦凡人 第一季 至第五季完結 豆瓣評分9.0+
    【同志亦凡人 第一季的劇情簡介】  這是一群生活在匹茲堡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的故事。【同志亦凡人 第四季的劇情簡介】  Brian Kinney 是自由大道上最性感的野獸,他崇尚性愛,生活對他來說是永無止境的欲望追尋。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queer什麼時候能成為folk
    fire blazer作為劇中性別少數群體追捧的電視劇,描繪了一種十分fancy的同志生活方式:他們博覽群書,有不俗的品位,出入高端場合,在同志身份之外還是這個社會的精英群體;這和徹夜蹦迪,酗酒嗑藥,私生活極端混亂的queer們形成了尖銳對立,卻成為除Brian外的眾主角羨慕的對象,並希望這能作為一種正面宣傳改善自己在「直人」面前的形象。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結局
    最讓我悲傷不是他們的分離,而是B一生的愛都留給了J,但是年輕有才華的J去了紐約,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他還會遇到各種各樣新鮮有趣的人,也許J的愛不再像年少時候那麼強烈。就像最後歌詞裡說的,雄心將你我打敗,B和J都是有事業心的人,他們會忙於事業,時間不是想有就有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方的愛在心裡變成了一段美好的回憶。見不見面也不再那麼重要了,只要對方過的好,堅持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就好了。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QAF-同志界的教科書
    QAF簡直教科書一樣的電視劇,它是我看過最長的同志劇,也讓我思考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同志。全劇展現了queers生活方方面面,而不僅僅是B&J的動人愛情故事。LES婦婦的生育撫養問題讓一些想生育和領養孩子的gay們提供了示範;miky叔叔和hunt的愛滋問題讓我們思考如何正確對待愛滋;Football名將DREW的出櫃告訴大家,gay不是只有娘娘腔,大男子主義的人也會是gay,認清自己的內心,不要自欺欺人;Miky和大學老師的結合為同志婚姻提供了參考,尤其是miky的伴侶是HIV攜帶者,我們得思考如果伴侶是positive怎麼辦,如何去做;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光芒萬丈
    我最愛的Brian,他太迷人,身上散發光芒,在我心中他無疑是最可愛的人,他完美的外貌和優越的大腦,他永遠知道自己要什麼,在別人都迷惑時他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對朋友和愛人默默的付出。他與Justin,是愛人更是知己,還是他人生的引路人。Brian成長中沒有得到的愛和支持,他全給了Justin,幫他成了最好的queer,最好的人。
  • 美劇《同志亦凡人》
    《同志亦凡人》這是一部最具影響力的同志電視劇。本劇中主角們性格鮮明、角色頗有魅力,同時劇情對白幽默又常常有些哲理。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前有Justin Taylor,後有Ian Gallagher
    很湊巧,《無恥之徒》和《同志亦凡人》我前後腳看完。看完《同志亦凡人》以後,我琢磨Justin五季變化的時候,我突然發現《無恥之徒》裡的Ian Gallagher和Justin非常相似。分手以後和Mandy說,「我很想念Mickey,但是我更享受現在的生活。」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Forever BJ
    追完同志亦凡人,對我來說好像是短短的戀愛過後經歷了長長的失戀痛苦期。這部劇裡的每一個人,Michael,Emmett,Ted,Lindsay,Melanie..都展現了他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論是經歷過性向歧視,失業,生子,甚至是每一個人都經歷過低潮期,但是他們可愛、單純、進取,為最終的幸福歸宿不斷努力著。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至QAF
    用了五個月,看了一遍同志亦凡人,以至於ipad輸入法都記住了這個詞,最後一部簡直心都懸著,真真切切被劇裡人物們的喜怒哀樂牽著,哈利波特之後,似乎沒有哪部劇,裡面的人物這麼讓人牽腸掛肚了,他們的家長裡短,有時讓人覺得瑣碎狗血,忍不住吐槽,有時卻讓人覺得無比溫情,羨慕到不行,Michael和Ben結了婚成了家,有了Hunter,是我期望的故事,Mel和Lindsay一起走過了十年光陰,經過風雨,慶幸柳暗花明
  • 《同志亦凡人》將重啟!原版製作人加入
    威爾斯電視製作人拉塞爾·T·戴維斯曾在2005年重啟了英國經典電視劇《神秘博士》,並在2009年創作了《火炬木小組》,《同志亦凡人》是他相對早期的作品。拉塞爾·T·戴維斯原版《同志亦凡人》在1999年播出,講述了三個同志在曼徹斯特的生活 ,由艾丹·吉倫、克雷格·凱利、 查理·漢納姆三人主演,共10集。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人生.愛情.過客.成長
            一開始看同志亦凡人就是想滿足作為一個腐女yy帥哥的想法,到後來竟然就情不自禁的陷進去那一場關於蜜戀的意淫中去,無法逃離。看到第五季的結局,眼睛想像關不緊的水龍頭,淚流滿面。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同志亦凡人第五季 隨感
    但從心底,愛一個人難道不會有一點點佔有欲嗎?B最後選擇有家庭,而結束年少的任性,不是一種成熟嗎?是J讓他不再害怕婚姻,選擇長大,戰勝恐懼,挑戰新的生活。一成不變,永遠孤獨的追求性並不是他最終的歸屬,但是J卻說這不是他想要的改變。編劇這種邏輯我不懂。 去紐約發展,就不可以結婚了嗎,去紐約社交,辦畫展,在家鄉畫畫,出差兩邊跑,都可以吧。
  • 《同志亦凡人》編劇回歸 將開發兩部新同志劇集
    左邊的金髮正太就是現在事業如日中天的《環太平洋》男主查理-漢納姆  曾在90年代末一手打造了同志劇集《同志亦凡人》(QAF)英國版,之後參與了《神秘博士》、《火炬木小組》、《卡薩諾瓦》等劇集的英國著名編劇兼製作人拉塞爾
  • 同志亦凡人的最美好詮釋
    畢竟同性題材本身具備著極有吸引力的元素:對愛情的求而不得,對社會及宗法的反抗,毫無理由的迫害和美輪美奐的表達,所有這些對不論商業片還是文藝片都是極大的寶庫。我對這類電影本身異議,而且這些同性題材的電影往往做的特別細膩,不論是畫面還是文本都做的足夠精緻,可是當這類電影橫掃所有電影節,「雞賊」越來越變成了這些電影給我的最大感受。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同志亦凡人裡j的邏輯我不太懂
    還是想寫點什麼……5季陸續看完最喜歡第一二五季……大家都喜歡世紀大複合的第三季我覺得一般,第四季印象不深,好吧來說說我們的魅力先生b神,他簡直就是個天使好麼,不論他的工作和生活任他在哪一領域都幾乎完美,對就是你們理解的完美,他忠於自己,忠於朋友,對愛人坦誠,他認為辦不到的事絕對不輕易給出承諾,一但給了就會履行到底從不會讓對方失望,就像他在求婚的時候說的「之前他是某種信仰的反對者一但他扭轉了想法他就是最忠誠的守護者
  • 同志亦凡人 「上癮」之後的出路(內附「資源」¬_¬)
    《上癮》已經下架,覺得生活無趣的朋友們可以回過頭看一下柴雞蛋的上一部劇《逆襲之愛上情敵》。雖然電影《斷背山》落選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但卻由此揭開了同志電影在北美乃至全世界的風潮,臺灣、英國、法國、日本、泰國、香港、韓國、拉美等地區百花齊放,層出不窮的同志片進入更廣闊的大眾視野。
  • 對同志最好的認同,從來不是振臂高呼「同志亦凡人」
    其實,對大多數同性戀者來說,他們的生活是平淡的。同志亦凡人,可媒體偏好曝光那些高調的或者成功的同性戀。《艾草》的可貴之處就是將鏡頭對準普通同志,它沒有喊「同志亦凡人」,因為同志「本就是」凡人。而更可貴的是,「恐同者」這樣一個政治不正確的群體,公視也給予了其公正的對待。不得不說,媽媽艾草是個典型的恐同者。然而,恐同者真的這樣面目可憎嗎?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Brian之我見
    Brian之我見美版《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是雖然建立在英版的基礎之上,但它絕不僅僅是簡單的翻拍。83集的長篇巨製、長達五年的時間跨度、對美國社會矛盾的全面揭露、對人性的冷靜剖析、對於角色更加細膩真實的刻畫,這些使得本劇成為了同性史和影視史上裡程碑式的佳作,播出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同志亦凡人 第五季》成人世界裡的Peter Pan
    看完「同志亦凡人」(美版),我腦海中只有一個想法:我的三觀又被刷新了!對於一個習慣接受不同事物的新時代女性來說確實是個挑戰,一直被fuck洗腦的過程中,還堅持看下去,這讓我的人生又添了一筆「輝煌」。不得不說這部美劇中我最喜歡也最欣賞的是Brian,他真實直白,無所畏懼,最主要的特點是沒心沒肺,所以他成了所有人眼裡的混蛋,但偶爾流露出的溫情卻使他成為一個真正活著的人。
  • 淡藍網介紹LGBT「殘疾」青年電影,同志亦凡人建議用「殘障」
    同志亦凡人官方微博轉發淡藍網的這條微博予以批評。 同志亦凡人建議使用「殘障」一詞 同志亦凡人表示: 哎呦媽呀,什麼年代了還用「殘疾」,現在用「身心障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