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咯攤是什麼怎麼念 永春咯攤火鍋功效吃法(圖)

2021-01-18 閩南網

永春咯攤是什麼怎麼念 永春咯攤火鍋功效吃法(圖)

  咯攤(閩南語讀音為Ko tua),福建永春五裡街鎮的一種名小吃。是一種最會體會親情的吃法:幾個圍坐在一起,像吃火鍋一樣把許多食品放在鐵鍋裡煮,這些食品以煮熟後的豬內臟為主,湯用骨頭燉成,同時加上青菜和豆腐、豆乾等配料。

  永春咯攤火鍋最大的特色就是清淡,而功效就是補鈣。湯底以農家豬大骨熬製,純白淡香,菜都是耳熟能祥的永春農家特色:三層肉羹、瘦肉羹、大腸羹、永春特色炸豆腐、小腸、脆腸、水煮鵪鶉蛋、農家土雞鴨......有趣的還是八卦桌和矮方凳,一長條,是鄉下人家常用的那種,漆成朱紅色,人坐上去,隨意自在,一句話,坐上去,你就不能還端著架子,因為吃,就是這麼簡單。

  食物食材

  湯底:大骨頭湯

  下鍋食材:大腸頭、灌腸、豬肺、豬肝、肝沿(好像是豬肝附近的肉)、羅漢肉、瘦肉、五花肉、豆腐、豆腐泡、菌類、筍、山藥、芋頭、鵪鶉蛋、蛋腸、火鍋料等等,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添加,到最後放各種各樣的青菜。

  必配佐料:鮮蔥花,永春老醋,醬油,生油,辣椒。

  用餐講究

  品嘗永春咯攤可有不少講究。首先要在碗中放些切碎的蔥末,將煮沸的湯舀到碗內並攪拌幾下,讓蔥末燙熟。喝上一口熱湯暖暖胃,大骨湯的鮮濃和蔥的清香完美融合,讓人回味無窮。

  之後,大家就可以眾筷齊下夾起食物,並沾點醋和醬油,而且必須是永春老醋才夠味,配上香香的米飯飽食一番。值得一提的是,吃咯攤時青菜一定要最後才放,因為放了青菜的湯與之前是不同的味道。店主都會準備一碗油用來澆在青菜上,這樣煮熟的青菜更加鮮嫩。

  咯攤最大的特色就是清淡,而功效就是補鈣。

  起源傳說:

  咯攤起源於永春五裡街,至今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據說清朝時期,五裡街是繁榮的海鮮農副產品集散地,南北商貿往來頻繁。當時,商人們聚集於此,吃飯時擺上朱紅色的八卦桌和長條矮方凳,圍著熱鍋燙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類似火鍋的咯攤。當時,商人們圍坐成一圈,一邊吃飯一邊隨意自在地談天說笑。由於食材煮熟後會在鍋中翻滾,發出「ko ko ko」的聲音,和「咯」的閩南語發音相似,咯攤便因此得名。

  因為咯攤吃法最能體會親情、友情,每逢節假日,總會有許多人特意圍坐在一起吃咯攤。就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英國等外國人都愛上這種特色小吃,每當來到永春,總要吃上一頓咯攤才算旅程結束。 現在永春咯攤已經成為永春名小吃的一道標誌,一談永春好吃的,便道是咯攤! 以前五裡街有個人家裡蠻窮的,大過年的人家都在煮著好料,他沒啥煮的竟放了幾塊石頭下去鍋裡燉,鄰居問他燉什麼呢?他開心的說燉豬蹄呢這是。由於石頭會在鍋裡發出「ko ko ko」的聲音,就像真的在燉豬蹄一樣,所以咯攤由此而來。

  一切都是清爽的,湯鍋的顏色,還有食物,清清淡淡的色澤,清爽不膩,配上翠綠鮮蔬,悅目之極。

  吃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將切碎的蔥末和香芹末撥在自己的碗中,等鍋中湯開後,舀要自己的碗中,充熟,先喝碗熱湯,暖暖身子暖暖胃,接下去就可以放其他食物,然後熟透後,大家眾筷齊下.有意思的是被稱為咯攤的炸豆腐,是火鍋的招牌,也是這火鍋名的來源,咯攤是越煮越滑軟可口。(來源:永春新聞網、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一邊吃著閩式火鍋——咯攤,一邊泡著天沐溫泉,來永春這樣玩才夠味
    這兩年,由於工作的緣故,來永春的次數多了起來,對永春的了解也慢慢深入了些,尤其是美食,耳熟能詳的如醋豬腳、石鼓白鴨湯、榜舍龜等等。而永春咯攤,這種類似於火鍋的美食,號稱「中國最早的自助餐」、「歷史最悠久的共享餐」,更是不能錯過。
  • 吃在永春
    括號是我加的,這個三寶四喜五幹是永春全域旅遊凝練的,我覺得硬要這樣湊的話,養脾散和紅菇更有代表意義。當然用數字怎麼湊也湊不齊永春的特產,蘆柑、佛手茶、山茶油、甜粿、鹹粿、鼠曲龜、榜舍龜、炸春卷、桔紅糕、永春白粬、甜白酒,再加上咯攤、一都紅酒、石鼓白鴨湯、醋豬腳、養脾散豬肚、芋頭面線、蓬壺肉羹湯等等,就如同莎士比亞講的「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一千個永春人心中有一千個不近相同的美食地圖。
  • 永春特色小吃將亮相央視
    起源傳說咯攤起源於永春五裡街,至今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據說清朝時期,五裡街是繁榮的海鮮農副產品集散地,南北商貿往來頻繁。當時,商人們聚集於此,吃飯時擺上朱紅色的八卦桌和長條矮方凳,圍著熱鍋燙肉吃,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類似火鍋的咯攤。當時,商人們圍坐成一圈,一邊吃飯一邊隨意自在地談天說笑。由於食材煮熟後會在鍋中翻滾,發出「ko ko ko」的聲音,和「咯」的閩南語發音相似,咯攤便因此得名。  因為咯攤吃法最能體會親情、友情,每逢節假日,總會有許多人特意圍坐在一起吃咯攤。
  • 永春白鶴拳歷史
    練武健身功效大,攻防技擊價值高;內涵樸實而豐富,拳理辯證又精妙。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取象於名,冠稱以雅。三盤上中下,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一百零八法。白鶴亮翅,十三步搖,七步三戰十三太保;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彈抖勁力足,技手變化多;結構嚴謹清晰,攻防意識鮮明;留情不舉手,舉手不留情。     永春白鶴拳是中國漢族南派武術發展歷程中誕生的一個主要拳種。
  • 大導演張紀中永春討教白鶴拳
    來源:泉州網張紀中在武館內領略永春白鶴拳魅力臺海網11月30日訊 據泉州網報導 這幾日,永春縣可謂熱鬧,先是著名導演張紀中來看永春白鶴拳,著名主持人劉儀偉還將在永春達埔現場直播帶貨。「張紀中導演是27日晚上到大羽村的,看了村裡永春白鶴拳的起源和發展,後來還和拳師們討教,現場比劃了一下。」大羽村翁公祠武術館拳師潘瓊琪告訴記者,觀看了永春白鶴拳的精彩表演後,張紀中欣然提筆留字「白鶴高飛」。據了解,張紀中有意拍攝一部與永春白鶴拳有關的電影,當日他就永春白鶴拳電影的劇本創作、拍攝等方面與相關負責人進行深入地交流、探討。
  • 永春宗師陳華順
    梁贊後來得知陳華順與梁春比武一事,亦驚訝萬分,得李華推薦,即破例收陳華順為學徒,讓李華代教,正式開始學習永春拳小練頭。再說到陳華順的學武歷史,38歲才開始學永春拳,明明是梁贊的小徒弟,為什麼他的門人葉問等人說他是梁贊的首徒呢?陳華順38歲開始被梁贊收為學徒,39歲正式入門成為入室弟子,本來是違反永春門規的,因為傳統的永春門要學完三年三套功夫才能正式入門拜師學藝!這個跳躍這個就要從一次特殊的經歷講起。
  • 福建永春老醋:嫁接新科技 「釀」出新維度
    永春老醋又名福建紅曲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也是福建省的傳統特色食品產業,素有「中國紅曲醋看福建,福建紅曲醋看永春」之說。近日,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和福建省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的首屆中國紅曲醋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永春舉行。
  • 永春草根音樂人陳小虎登上東南早報,賀歲歌曲《恭喜發財》將取景永春
    「家鄉帶給我最多的創作靈感。」陳小虎說,去年12月,他創作的新歌《緣份比紙薄》錄製MV,畫面裡的東關橋等景點為永春人所熟知,他堅持原創音樂的背後,也始終保有一份家鄉情懷。日前,他和朋友梁建勝、陳進興特別為迎接2020年新年創作的《恭喜發財》歌曲出爐,他也準備在永春取景拍攝MV,給家鄉人帶去新春喜慶。
  • 泉州永春:一支香「點燃」一個產業
    經過300多年傳承,永春香已形成自身獨特的制香技藝,2017年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永春與廈門、廣東新會、河北古城並稱為「中國四大制香基地」。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大潮中,永春香產業堅持傳統,同時加大創新力度,不斷拓展市場,走出了一條多元轉型的新路子。
  • 一分鐘了解永春醋文化
    北宋時期,永春老醋、久六味地黃丸、久熟地被永春民間的富人視為居家「三寶」,民間有祖傳釀製老醋的手工作坊,釀醋要家,年年要在新醋中添加陳釀,一傳幾代,歷經百年,視為吉祥如意象徵,是禮贈賓友的極品。但長期以來永春老醋都是民間各戶自釀,基本是供自己食用或者作為禮物饋贈親友,發展緩慢,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永春老醋才有專業生產廠(永春釀造廠)。在永春老醋發展中起到關鍵性推動作用的人物當屬旅居印尼的著名僑領尤揚祖先生。
  • 永春金桔糖
    春節期間,你到永春僑鄉親友家作客,主人在端茶遞煙的同時,總要端出盤(或一碟)橙黃色、飄著桔香的金桔糖,敬請吉嘗。你至少得從中揀起一顆,塞進嘴裡,隨後向主人道謝:「恭喜、恭喜,新年大吉!」每到年關,還有不少人用郵包或託友人,把這種金桔糖饋贈旅居海外的親友,寄託故鄉親人對遊子的思念,祝願旅外親人居家平安,吉祥如意。
  • 永春草根音樂人 閩南語歌賀新年
    ■早報記者 許奕梅 王盼琛 文/圖「喜慶豐年好運來,恭喜大家發大財,事業興旺通四海,滿面春風笑嗨嗨;恭喜大家發大財,頭路順風順水順順來,恭喜大家發大財,別墅洋房起甲幾十排……」這首喜慶的新年音樂,出自永春岵山鎮土生土長的草根音樂人陳小虎和他的朋友。
  • /車禍現場/永春白鶴拳亮相捷克首都/永春電影院影訊//永春縣計劃性停電公告/永春特色產品走進古絲路終點段
    將【吉祥草】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微信群,截圖發送給吉祥草客服號,就有機會贏取永春電影票一張喲。!!手指長按以下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找吉祥草客服號就是那麼簡單。,洽談永春佛手銷售事宜。6月23日,康金義隨團參加了在匈牙利舉辦的中國出口商品展暨福建品牌產品交易會,永春香、永春佛手茶、永春紙織畫被帶到這個古絲綢之路終點段歐洲物流的重要樞紐匈牙利進行了展示交流,得到客商喜歡和給予很高的評價。當天,在匈牙利訪問的泉州籍企業家還與匈牙利華僑界在布達佩斯舉行「一帶一路」戰略座談會。
  • 永春五裡街民生路上的往事(下)
    此事不知怎麼被達番師知道了,他把我叫去問:「你是夢如嗎?你們這夥人跟生特說什麼?以後他找不到對象,我要找你們算帳。」嚇得我屁滾尿流,回來後召集幾個好友狠狠把生特揍了一頓……後來竟然是我母親給生特做媒成功,秀枝師親自到我家答謝:「彬嬸啊,你做人真好呀!我跟我阿狗生特說了,以後認你做乾媽。」
  • 這瓶香醋是不是山寨版「永春香醋」!?
    咱們再仔細瞧瞧,人家這瓶「永舂香醋」的生產商家就跳出來啦,這「永舂香醋」的廠家和標誌跟我們家鄉永春可都不一樣啊!客官們要仔細看清楚啦!永春?永舂?傻傻分不清楚再來看看正宗的永春老醋 永春香醋,又名烏醋,是福建省傳統名特調味佳品, 永春老醋,全國四大名醋之一。
  • 福建永春紙織字圍屏
    福建永春紙織字圍屏,清乾隆,共12扇,高240釐米,每扇寬57.8釐米。
  • 永春青年吳玲萍的返鄉創業經歷!
    我認為在國內生態旅遊這個板塊,整個市場還沒有被怎麼開發。相較於國外,在聯合國2002年的時候就已經將該年定為生態旅遊年,所以毫無疑問生態旅遊在未來會是一個大趨勢,發展空間無限。健康安全的農產食品,也必定會越來越有市場,因為現在很多的發病率非常高,很多是因為富貴病吃太好。
  • 【物產】冰肌玉骨襯紅妝 ——永春荔枝漫談
    那麼永春從什麼時候開始種植荔枝呢?明嘉靖五年(1526年)《永春縣誌》在「風氣習尚」一節中特地提到「木棉、荔枝弗產」,可見當時永春境內尚無荔枝的蹤影。有明確記載種植荔枝是在清代。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和五十二年(1787年)兩版的《永春州志》的物產志均提到了「荔枝」,並引錄《閩大記》的相關記載:「樹高二三丈,大可合抱,四時不凋,葉類冬青,花似木樨。閩產比南海、巴蜀尤殊。」
  • 導演張紀中到泉州永春看拳啦!將拍攝白鶴拳相關電影
    早報訊(記者陳玲紅 通訊員蘇福彬文/圖 )這幾日,永春縣可謂熱鬧,先是著名導演張紀中來看永春白鶴拳,明天著名主持人劉儀偉還將在永春達埔現場直播,為永春老醋帶貨。觀看了永春白鶴拳的精彩表演後,張紀中欣然提筆留下墨寶「白鶴高飛」,並將自己所著書籍贈予大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