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25日晚,熱播劇《大江大河2》已經在東方衛視播出了12集,近30000網友在豆瓣上給出的評分仍高達9.3分。服裝、化妝、道具逼真、到位的復古感,王凱、楊爍拿捏精準的演技自然都在被誇贊之列,無需過多贅言。今天我們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的是已更新劇集中廣受熱議的另一大話題:職場生存,或者說王凱飾演的宋運輝如何能既堅持原則、理想,又不被邊緣化、甚至提前「領盒飯」。
宋運輝的職場路一直不平坦
一如網友所言,「有點好奇,宋運輝的『倔脾氣』放到差點30年後的今天,他還能『活』過多少集?」劇裡呈現的當年的職場PK放到現在來看,絲毫不過時。
「越級」、不按規程很要命
其實從熱搜結果就已經可以看出,宋運輝的職場之路,既是《大江大河2》更新至今的重頭戲,也是引發觀眾共鳴最多的部分。光是#宋運輝好難#、#宋運輝打工人#、#王凱李光潔對手戲#這3個熱搜,就全都和他在進入新單位的表現有關。
工作上的無私是宋運輝身上的一大閃光點
首先,還是那個「倔脾氣」的宋運輝一到新的東海項目組任職,可以說就「被迫」犯了一個職場大忌:越級,並且還接連犯了兩次。先說第一次,他初到東海項目組遇上的就是國家縮減投資,項目組十之八九會被叫停,為了說服領導他不惜動用私人關係,才和具有審批權的司長路小第見了面。因堅持自己的先進技術理念,「頂撞」得罪了路小第暫且不論,宋運輝能見上路司長就已經是不按規程辦事了。這是第一「錯」。
隨後,東海項目組在化工部被徹底否決。宋運輝又基於自己的技術理論知識積澱,想出了跳出化工部,向其他國家部委申請的辦法。申報倒是成功了,如此典型的「越級」也徹底惹惱了路司長。他被下放去做東海項目的前期開荒,明顯都和這些有關。
反過來看,從宋運輝一開始就犯的這兩大「錯」也能看出《大江大河2》編劇的用心巧妙。一方面,他能「錯」成這樣,有性格使然的原因;但同時也可以說是很自然地故意為之:沒有他越級的「錯」,東海項目都不存在了,後面的故事更無法展開了。他的「錯」確實也「被逼的」。
因為專業絲毫不顧領導面子
有不少觀眾都對宋運輝和路小第僅有的一次正面交鋒印象深刻。其中路小第作為捏著審批權的司長說過這樣一句話:「很少有人敢這麼當面頂我的。」這一橋段播出當晚就有網友笑言:「在職場裡,這句話幾乎等於領導跟你撕破臉了。」然而,宋運輝還在「不知趣」地根據自己的專業據理力爭。
雖然宋運輝不會承認自己是仗著極其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在做實事,但無疑在面對「領導面子」問題時無論在哪個年代的職場都是需要掌握一些分寸感的。只是宋運輝明顯沒這麼想。
再回到他和路小第的交鋒中,大家可以再去留意一下,東海項目審批通過後宣布任命那場戲。他被下放去開荒,無奈接受後,他又在會上第一時間拿出了自己需要調派人手的名單,路司長當面就表示了「誇獎」。明眼人都能看出,路司長更多是捧殺的意思。宋運輝拿出名單的動作也完全不必在會上就表現出來。
再看後面,東海項目突然遭遇貿易封鎖事件,宋運輝又是在會上當著一把手馬廠長的面,力排眾議提出了替代方案。這最後確實是以他用硬實力說話拿回項目主控權告終,但也有不少網友指出,「當下的職場上,這樣的案例的確不少,但可能更多人會選擇相對委婉一些的方式。」
馬廠長就是一面「鏡子」
相比之下,可以說和宋運輝既有良好合作,又有交鋒的廠長馬保平就是他最好的一面鏡子。馬保平(霍青飾)深沉內斂,為人溫和但卻是一個不懂技術的外行人。他知人善用,在東海項目報批遭遇重大考驗時,他意識到唯一的勝算便是利用宋運輝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優勢,以提高產能的目標爭取部委支持。項目報批前期,他與宋運輝共同戰鬥、攻克難關。
馬保平就是宋運輝的一面「鏡子」
而在東海項目順利立項後,面對上頭作出的下放宋運輝的決定,很明顯他也有不服,但他根本就沒有立刻表現出來。到現場完全接手東海項目後,他既穩步推進著自己的計劃,同時也安撫著宋運輝。尤其是在關於設備引進問題上,宋運輝一度當面質問他,他也用「我也需要方方面面的關係都照顧到」來安撫、化解。就像有觀眾感慨的:「這句話同時不也是宋運輝想要成大事,需要做到的麼?」
宋運輝真放到現在的職場裡,能活多少集?這個問題可能還真不好回答。深厚的技術積澱是他的「護身符」,但是宋運輝或者說當下的「打工人」是不是真的應該變得更圓滑、更有情商,爭論應該不會停止。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