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雅茶文化公益平臺訊: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也就是過年。過年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改革開放以來,年前一個月,火車票就開始預售。天南的海北的,坐車的自駕的,乘機的……到處瀰漫著一個念頭:回家!回家!回家過年!「家」這個字很有意思,上邊一個「宀」,象徵著房子;下邊一個「豕」,代表著豬。可見,古人在造字的時候,覺得有房住有肉吃,才稱得上是豐衣足食的家。時過境遷,人們對家的理解,也更明確更深刻了。家是一個有親人居住的地方。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伴侶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祖輩的家稱為老家,晚輩的家稱為小家,家是一個快樂成長的地方。從孩提憧憬到青春綻放,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時光。在這裡,留下了學步的腳印,也留下了甜蜜的夢想。家是一個傾訴衷腸的地方。不用掩飾,不用擔心,不用偽裝,家裡的人,會永遠站在你的立場,給你安慰鼓勵諒解和寬容,家是一個補充能量的地方,你的進步是家人最大的快樂,你的成功是家人最大的榮光,他們的理解支持和分享,也會成為你奮鬥和追求的巨大力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是愛的殿堂避風的港灣,是修生養息的領地加油充氣的場所,家也是一首難以讀懂的詩,更是社會的一個細胞生活的基礎,所以想家是人之常情,回家是世之常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它發出了古往今來人們共有的思鄉思親之情,據說唐代王維當年寫這首詩的時候才17歲,他一個人從山西蒲州到陝西長安參加科考。長安在華山以西,蒲州在華山以東。他家裡還有三個與他一起玩耍的弟弟,可能是因為趕上重陽節,也可能科考沒有及第,當時王維的心情非常失落,於是就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一個獨字,兩個異字,還有一個倍字,把自己孤孑的處境和對親人的思念,全部拋灑出來。
時間的河流奔騰不息,闊別2020年,將我們帶入充滿希望的2021年。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為我們掀開了嶄新而繽紛的一頁,打開了一扇通往春天的大門,召喚著我們又要揚帆遠航,開啟新一輪夢想的徵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思親回家過年,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無論多遠,無論多忙,到了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歸心如箭,風雨無阻。正如歌手王傑在《回家》中所唱:走過的世界不管多遼闊,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回家過年也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回到家裡、埭裡、自己族裡,成功者講一下創業的經驗,跋涉者講一下攀登的感受,競爭者講一下較量的風險,探索者講一下新鮮的信息,成長者講一下進步的智慧,頤養者講一下人生的真諦,每個人都有得意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在展示和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支持,這樣的年過得舒坦愉悅寓有意義,新的一年再進一步。(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