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2021-02-19 雅茶文化

中國雅茶文化公益平臺訊:春節,是中華民族最為隆重的傳統佳節,也就是過年。過年的時候,是想家的時候,改革開放以來,年前一個月,火車票就開始預售。天南的海北的,坐車的自駕的,乘機的……到處瀰漫著一個念頭:回家!回家!回家過年!「家」這個字很有意思,上邊一個「宀」,象徵著房子;下邊一個「豕」,代表著豬。可見,古人在造字的時候,覺得有房住有肉吃,才稱得上是豐衣足食的家。時過境遷,人們對家的理解,也更明確更深刻了。家是一個有親人居住的地方。父母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伴侶在哪裡,家就在哪裡。祖輩的家稱為老家,晚輩的家稱為小家,家是一個快樂成長的地方。從孩提憧憬到青春綻放,是人生最美的一段時光。在這裡,留下了學步的腳印,也留下了甜蜜的夢想。家是一個傾訴衷腸的地方。不用掩飾,不用擔心,不用偽裝,家裡的人,會永遠站在你的立場,給你安慰鼓勵諒解和寬容,家是一個補充能量的地方,你的進步是家人最大的快樂,你的成功是家人最大的榮光,他們的理解支持和分享,也會成為你奮鬥和追求的巨大力量。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是愛的殿堂避風的港灣,是修生養息的領地加油充氣的場所,家也是一首難以讀懂的詩,更是社會的一個細胞生活的基礎,所以想家是人之常情,回家是世之常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它發出了古往今來人們共有的思鄉思親之情,據說唐代王維當年寫這首詩的時候才17歲,他一個人從山西蒲州到陝西長安參加科考。長安在華山以西,蒲州在華山以東。他家裡還有三個與他一起玩耍的弟弟,可能是因為趕上重陽節,也可能科考沒有及第,當時王維的心情非常失落,於是就寫下了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一個獨字,兩個異字,還有一個倍字,把自己孤孑的處境和對親人的思念,全部拋灑出來。

時間的河流奔騰不息,闊別2020年,將我們帶入充滿希望的2021年。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為我們掀開了嶄新而繽紛的一頁,打開了一扇通往春天的大門,召喚著我們又要揚帆遠航,開啟新一輪夢想的徵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思親回家過年,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文化,無論多遠,無論多忙,到了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歸心如箭,風雨無阻。正如歌手王傑在《回家》中所唱:走過的世界不管多遼闊,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回家過年也是一次難得的交流,回到家裡、埭裡、自己族裡,成功者講一下創業的經驗,跋涉者講一下攀登的感受,競爭者講一下較量的風險,探索者講一下新鮮的信息,成長者講一下進步的智慧,頤養者講一下人生的真諦,每個人都有得意之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在展示和交流中,相互啟發相互支持,這樣的年過得舒坦愉悅寓有意義,新的一年再進一步。(王仕彬)

相關焦點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三首詩詞賞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異鄉:他鄉、外鄉。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佳節:美好的節日。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 重陽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值此佳節,讓我們讀一讀幾位名家筆下的重陽節,在匆忙的生活中尋回那份不易得的閒致。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清·陳枚《月曼清遊圖》之重陽賞菊與客攜壺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飛,塵世難逢開口笑,年少,菊花須插滿頭歸。酩酊但酬佳節了,雲嶠,登臨不用怨斜暉。古往今來誰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 再品每逢佳節倍思親
    真正對「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千古絕唱產生共鳴還是在正式參加工作後,準確的說,是工作後的第一個元旦。
  • 《外鄉人》獨在異鄉為異客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 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有故鄉歸不得|祝福您:人在異鄉身健百不憂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思鄉情更深。人在他鄉,故園常在夢裡頭。而在家鄉的父母親人,在臘八節後,無不是撕下牆上的日曆、一天又一天,翹首以待親人回歸故鄉團圓年。多少人在他鄉的遊子,最為共情的都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人在旅途,總有人會在年關時感嘆: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 中秋佳節:每逢佳節倍思親
    多少文人墨客,多少漂泊天涯的異鄉遊子總想在朦朧如月的夢境中,傾訴著內心的思念和渴望。你看,如洗的夜色中,只有她才是一個不怕孤獨的舞者,接納了無數溫情的目光.       「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闔家團圓,舉杯歡暢,才是最美妙的趣事。異鄉的月亮再美再亮,也不如陪伴在親人的身旁,陪伴是對父母和親人最深情的告白,陪伴是最高的孝道,最珍貴的禮物。
  • 《每逢佳節倍思親》親情教育微電影在鄭州省匯中心鄭州開機
    每逢佳節倍思親,為迎接「國慶、中秋」雙節,《社區故事》攝製組經過精心籌備策劃的《每逢佳節倍思親》親情教育微電影,9月19日上午在鄭州省匯中心鄭州素弘工作室開機了。《每逢佳節倍思親》開機大吉《每逢佳節倍思親》二柱向父母懺悔劇照上午九點,在省匯中心大廈鄭州素弘工作室總部會議室,劇組演職人員齊聚一堂,舉行開機儀式。
  • 異鄉遊子,皆能與之共鳴!
    每日美文·智言智語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 每逢佳節倍思親,醉美重陽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重陽節獨在異鄉的詩句,送給重陽佳節無法回家的遊子!
    但是自古以來就有人在重陽佳節無法回家,唐代詩人王維曾寫下「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如今也有很多朋友在外地工作或者求學,在重陽節也是沒辦法回家,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重陽節獨在異鄉的詩句,送給重陽佳節無法回家的遊子!1、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
  • 重陽節不是只有「獨在異鄉為異客」
    又是一年重陽節,按照古代的習俗,今天應該去登高望遠,賞菊吃酒,或者再吟誦兩句與重陽節有關的詩句,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今日中秋|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日子裡,西財味道給你最溫暖的慰藉
    秋意漸濃,中秋佳節如期而至。
  • 每逢佳節倍思親丨重陽古詩詞100首
    00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005.重陽日(白居易) 敬亭山外人歸遠,峽石溪邊水去斜。茅屋老妻良釀酒,東籬黃菊任開花。暮秋與裴居晦宴,因見採菊花之作。菊花低色過重陽,似憶王孫白玉觴。今日王孫好收採,高天已下兩回霜。
  • 每逢佳節倍思親,說不出的苦,心酸的滋味自己體會
    中秋佳節還沒到,公司領導就給每位職工發了禮品,一盒月餅一盒紅酒,員工們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我也一樣,但我的笑容是苦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全國人民同慶的好日子,也是親人們團圓的節日,遠方打工的我,不能跟家人在一起過這美好的日子,心中的滋味只有自己體會,跟任何人也說不清道不明,心情好鬱悶
  • 每逢佳節倍思親,許可馨送藥來了,攝影新作——送藥郎狐狸
    為助許仙,白素貞命小青去盜庫銀。 端午節,白娘子飲下雄黃酒現出了原形,許仙被嚇死。白娘子從南極山取回的靈芝草,許仙得以起死回生。 民間傳說,許仙之子許夢蛟長大後考取狀元,回鄉祭塔救母等情節,為後世所千古傳頌。 6月25日是中國傳統端午節,許可馨在24日發的這張照片,自然是每逢佳節倍思親,很多人認為是思念國內的網友了,不要一廂情願,你又不是人家的親人。人家能想你?
  • 永遠的鄉愁 ∣ 每逢佳節倍思親
    如今,近四十年過去了,敬平在十多年前外出務工時不幸身亡,其餘眾人也是各自為生活奔走。這個端午節前突然讀到他在異國他鄉寫來的《粽子》,那種淡淡的憂傷中帶著對家國的思念和對世界美好和平的期冀,顯現出經歷了生活風吹雨打之後的成熟、睿智和寬闊的胸懷,這種胸懷不僅是親情友情,還有對世界上每個遭遇過生活困境的人的期許,讓我的內心產生了共振,而這種期冀、期許的背後,則是對曾經生活艱苦清貧的故鄉的依戀和懷念,或許,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