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檸
圖:網絡
又是被劉洋氣到的一天。
從《親愛的自己》開播到現在,青檸不是被陳一鳴虐得肝疼,就是被劇裡的三個女人氣得胃疼。
難道我追劇就是為找虐的?也許是吧,誰讓我那麼愛劉詩詩和朱一龍。
只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指責闞清子扮演的張芝芝,不知道是站在誰的角度考慮問題?
「不把自己當回事,就別怪別人看不起你。」
「別心疼張芝芝了,她的婚姻悲劇都是自己作的。」
「張芝芝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被打真是活該。」
一個個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要是不追劇,我差點以為張芝芝身上有什麼不可饒恕的大問題。追完劇後才發現,她除了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鑽牛角尖,讓人覺得不可理喻,其他時候簡直賢惠得不能再賢惠。
先說說討好型人格。
很多人覺得,劉洋下班後,看見被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兒,衝張芝芝發火不對。但這件事的前提條件是:張芝芝削尖腦袋想擠進富人圈,劉洋從一開始就不同意。
在這種情況下,他看見女兒小小年紀,就被做事不靠譜的顧曉菱打扮得妖裡妖氣,心裡怎麼能不來氣?
張芝芝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理虧,趕在劉洋情緒大爆發之前,借煮餛飩轉移話題,在我看來並沒有什麼問題。夫妻相處,不就是要學會在理虧的情況下閉嘴嗎?
再來說說她婚後不懂提升自己。
在說這個話題之前,先來看一看張芝芝和劉洋的家庭收入。
張芝芝在被婆婆逼生二胎時,曾跟婆婆算過一筆帳。她和劉洋每個月工資加起來21000。
這兩萬一,還房貸要花掉6100元,養車1500元,每月生活費3000元,女兒雨薇上早教班加幼兒園用去8000元,電費交通費等各種雜費加起來450元。實際算下來,他們每個月餘下來的錢不到兩千。
這麼一點錢,還不包括每個月的各種人情往來、生病吃藥、喝茶聚會。
經濟這麼窘迫的情況下,誰還有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己?
有些人可能會說,既然窮成這樣,那還讓孩子上什麼貴族幼兒園,找一個花費少離家近的普通幼兒園不香嗎?是,讓孩子上普通幼兒園,是能節省不少開支。可我們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裡,不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嗎?
父母省吃儉用一輩子,日子過的再苦再難,只要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即使砸鍋賣鐵,他們也不後悔。這就是愛的傳承。
要是按某些人的思維,人活著就應該為了自己,每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得空就出去旅遊學習。那我們那一代人,估計很多人會失去上大學的機會。因為在那個物質貧乏的年代,很多父母都供不起。
人結婚生子,並不完全是為了活出閃閃發光的自己。很多時候,為了家庭的和諧,為了孩子的未來,我們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尊嚴和夢想,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就像那個在婚姻裡灰頭土臉的張芝芝,強迫自己融入有錢人的社會,努力扮演在經濟上遊刃有餘的角色。你可以笑她蠢,卻不該懷疑她想過好日子的誠意。
「你們說的我都懂,我也想好好打扮自己,我也想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可是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以後,很多事情就只能想想了。」
張芝芝和《三十而已》中聰明賢惠的顧佳一樣,她們都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為了愛人和家庭,願意犧牲自己的好女人。所不同的,只是張芝芝沒有顧佳的臉蛋和能力。
她溫順又懦弱,善良又倔強。她是中國千千萬萬個普通女性的縮影,也是被婚姻傷得最深的一群人。
她們婚前把自己打扮得光鮮亮麗,一旦步入婚姻的殿堂,就主動化身為孺子牛,為了一家老小的生計,心甘情願地奉獻自己。好一點的包包捨不得買,貴點的化妝品又用不起。
因為把姿態放得太低,所以被人看不起。
但這不是她的錯呀,錯的明明是那個不知道珍惜的男人。既想娶一個能陪他同甘共苦的妻,又嫌棄她沒有外面的女人有吸引力。
有句話說的好:如果女人是水,那麼男人就是盛水的容器。水是什麼狀態,得看容器是什麼樣子。
在我眼裡張芝芝沒什麼錯,如果非要追究她的問題,那就是她還不夠愛自己,性格中又缺少那麼點凌厲。但這應該是男人要反思的,而不是只要婚姻出了問題,就說是女人做得不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