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紅靠的不僅僅是實力還有運氣,不少戲骨出道多年,都屬於戲紅人不紅的情況。因此有人耐住寂寞繼續潛心修行,有人耐不住寂寞另尋他路,還有人在兩者之間游離,而馮嘉怡就是這其中的佼佼者。
1969年7月,馮嘉怡出生,父母都是生意人自幼家境比較好,14歲的時候父母便將他送到澳大利亞留學。畢業後馮嘉怡並沒有直接回國接手家裡的生意,而是選擇在澳洲繼續發展尋求新的機會。但是創業的歷程還是比較辛苦的,馮嘉怡最終選擇1997年回國,在家人的安排下接手了家裡的酒店生意。
作為商人的馮嘉怡卻一直有一顆想要做演員的夢想,機緣巧合下馮嘉怡在2006年結識滕華濤導演,並在他的推薦下和海清合作出演了《雙面膠》。他在劇中飾演的黑心醫生譚一刀,讓他收穫了一波好評的同時,也開啟了他的演藝生涯。
也是這個角色讓滕華濤導演對他印象深刻,時隔兩年後滕華濤再次推薦他出演了《王貴與安娜》中的配角周科長。兩次合作都得到了滕華濤認可的馮嘉怡,同年迎來了兩人的第三次合作《蝸居》,這次他在劇中飾演的是商人陳寺福。
經過多次磨合,馮嘉怡經常出演騰導劇中的配角,像《浮沉》中的程逸群、《裸婚時代》中的黃有為,也多次和海清合作,如《媳婦的美好時代》中的李若秋。隨著演技的深入,馮嘉怡也接到不少男二的角色,《幸福保衛戰》中的於連海、《孩奴》中的項立強。
但是馮嘉怡在劇中多為反面角色的配角,其中人物形象多為奸詐類角色,因此馮嘉怡的角色有些偏重於斯文敗類和姦商這樣的定位。演員最怕的一點就是被角色框住,所以馮嘉怡也面臨這樣的困境。
為了打破這種狀況,馮嘉怡做了眾多嘗試,進行人物轉型,不再接類似的劇,終於在2019年馮嘉怡迎來了自己的突破。《長安十二時辰》熱播,並引發熱議,而馮嘉怡飾演的「聖人」李隆基,讓他成功擺脫以往的形象,完成了演員的轉型。
其實。2008年之後馮嘉怡保持平均每年2、3部作品的產出,雖然都是配角,但是馮嘉怡本身都能出色完成,讓角色形象入木三分。比現在的小鮮肉和流量們強的不是一星半點,所以馮嘉怡也稱得上是戲骨。
37歲入行的馮嘉怡在娛樂圈可謂是大器晚成,但是在商場他本人卻比做演員要優秀的多。國內7家凱悅酒店的業主老闆,上億身家,但是他卻表示劇組的盒飯要比鮑魚好吃很多,相比於做商人,他更熱愛演員這個行業。
但是人紅是非多,娛樂圈又向來是八卦和緋聞的集結地,當時不少人說他是帶資進組或者一部作品的演出費,都沒有他的油錢多、王思聰也要給幾分面子之類的話題源源不斷。
馮嘉怡曾公開闢謠,自己雖然是一個商人,但是沒有傳言的這麼誇張,讓大家多多關注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