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做好媽媽美夢中的袁詠儀,卻被孩子叫「壞媽媽」?哪出錯了

2021-01-09 JOJO育兒說

袁詠儀和老公的婚姻生活,是很多女人都羨慕的理想生活,然而她和兒子之間的關係,卻和大部分寶媽一樣。

在《魯豫有約》這檔談話節目中,袁詠儀就提到過,因為自己的父親是警察,所以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是指令大於溝通,家裡有很多的規矩,父親的要求也非常嚴格,她一直沒有感覺這種教育方式有什麼問題,因此在有了兒子之後,自然的就對兒子要求更加嚴格,可是卻發現根本行不通。

對兒子的嚴厲管教,讓她成為兒子口中的壞媽媽,爸爸卻依然是好爸爸,這種落差感讓袁詠儀不能理解,甚至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想要找找其中的問題,卻發現原來最大的問題源於自己。

哪怕母親苦口婆心地說自己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依然不會領情,在孩子眼中自有好壞的標準,可大部分的父母在孩子口中,都是壞父母。

1,滿心地付出,卻成了孩子口中的壞媽媽?

珍妮·艾裡姆說過,孩子存在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庭觀念和管教方法。很多父母的教育都是這樣,單方面為了孩子好,給予孩子各種管教,卻忽視了孩子的意願和態度。

父母過度負責任,幹預孩子的成長,過度控制孩子的行為,就是一種錯誤的教育。小王作為一個全職媽媽,對孩子的付出可謂是巨大的,放棄了自己研究生的學歷,在家一心育兒,為了孩子更好的教育,夫妻兩地分居,自己獨自帶著孩子生活在城市裡,每天為了孩子的學習操心,早上六點要叫孩子起床讀英語,中午要送孩子去輔導班,晚上要接孩子去私教老師家。

家長無微不至的陪伴,成為了孩子叛逆的理由,小王的照顧密不透風,讓孩子喘不過氣,甚至不想回家,開始逃課、厭學。

小王一昧地將自己以為的最好的,都捧在孩子眼前,卻忽視了孩子想要出去玩的眼神,聽不見孩子想要去遊樂園的提議,孩子不能理解父母為什麼會聽不見自己說話,他感受不到一點點的關愛,好像自己就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工具人,只要任何一個人代替自己,成為了媽媽的孩子,都無所謂。

這讓孩子更加牴觸小王的關愛,甚至會產生厭惡的心理,滿心的付出卻不能被孩子看到,反而讓孩子糟蹋自己的關愛,對於任何一個媽媽來說,都是心痛的經歷。

2,媽媽自以為的好,和孩子眼中的壞,這矛盾如何阻礙孩子發展

媽媽總以為讓孩子有更好的未來,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關愛,總是想讓孩子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受到更高等級的教育,摒棄掉所有的壞習慣,因為害怕孩子學會抽菸,十幾年的老煙槍甚至開始戒菸。

一家人為了孩子開始拼搏,可孩子想要的卻只是陪伴,《以團之名》中的楊桐,作為富二代,經常十天半個月見不到爸媽,他最想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哪怕生活會不好。可陪伴和未來恰恰是父母不能同時給予的。

每當媽媽強制讓孩子改變想法或者行為時,孩子就會有種被束縛的感覺,時間長了看見媽媽就會感覺壓抑,這種壓抑和牴觸的情緒,讓媽媽在他們心中開始變成壞媽媽。如果問孩子是喜歡孩子媽媽還是爸爸,大多數孩子是喜歡爸爸,因為爸爸不太管教。

孩子和媽媽之間的矛盾,是需求和要求之間的矛盾,孩子需要媽媽的關愛,媽媽卻要求孩子有更好的習慣和未來,馬斯洛的基本層次需要論中,愛與歸屬的需要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成長陪伴的需要,可媽媽直接要求孩子要達到自我實現的需要,跳過了滿足關愛的需求,就是矛盾點。

對於自己的高要求是阻礙親子關係發展的原因,媽媽太想做一個好媽媽了,以至於對自己要求高,還對孩子要求更高,想要讓孩子對自己的教育做出一個明顯的反饋,卻忘記一個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壓力教育。

高壓教育的弊端就是反彈,壓得越厲害,反彈越嚴重,一個好媽媽和壞媽媽之間,僅一念之差,就可以讓彼此的親子關係,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

3,從壞媽媽到好媽媽,寶媽需要哪些發現和改變

孩子嚴重的壞媽媽不近人情,對自己要求嚴格,只要是出現在自己面前,總是伴隨著各種要求,好像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達不到媽媽滿意的程度,這種挫敗感讓孩子討厭自己,也討厭媽媽。

想要做一個好媽媽,首先就要轉變自己的認知,一個好的媽媽需要做到的是什麼,就是放鬆自己,不要給自己太大的育兒壓力,非要孩子達到一種什麼成就,對於孩子來說,最珍貴的是快樂和想像,最難得的是完整健康。

心理上的健康更難,需要媽媽細心地發現孩子成長的問題,一個好的媽媽不僅僅會溝通,還會觀察,通過一些小舉動,觀察孩子的成長煩惱,在合適的時候出現,充當一個傾聽者,並且給予孩子鼓勵和安慰。

一個孩子最大的底氣源於父母,很多孩子都無所畏懼,對於很多事情都非常喜歡嘗試,好像不知道害怕,那是因為父母沒有教過孩子害怕。父母的關愛和鼓勵,就是他們面對世界的勇氣。

成為一個好的媽媽,自然也不能缺乏管教,一昧的放養反而是毀了孩子,但是管教的方式卻可以選擇,不那麼強勢,也不事無巨細的準備,處於一種抓大放小的態度,大事上嚴厲,小事上模糊,讓孩子知道對錯,情緒又不用一直緊繃。媽媽帶給孩子的感覺,更多的是包容,哪怕是媽媽更多的管教,在成年後依然會被理解,那麼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童年,也是媽媽們的心願。您對於母親強勢管教如何看待?歡迎分享您的看法。

相關焦點

  • 袁詠儀被兒子吐槽是「壞媽媽」,我也是,好媽媽該怎麼當?
    」但是沒有想到,兒子卻忽然說:「媽媽,你好壞哦!你這樣,誰來說我?」作為「壞媽媽」的袁詠儀跟大家分享的這一段育兒經驗,不經意間戳痛了不少媽媽的心:是啊!誰願意做個「壞媽媽」呢?但是因為逆著孩子的想法,才成為了口中的「壞媽媽」。孩子在小的時候,根本就不能清晰的分辨好媽媽和壞媽媽,他們只知道媽媽的一些做法和要求,讓他們不能隨心所欲,不能很自由地玩耍,這就是「壞媽媽」。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是這樣成為孩子口中的「壞媽媽」。
  • 袁詠儀自爆兒子稱她「壞媽媽」: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略這一點
    袁詠儀前段時間因參加綜藝節目《成為媽媽後》備受關注,她在節目中坦然的將生活常態展現給眾人。在我們的印象裡,她是率真大氣的,和老公張智霖結婚十幾年依舊甜蜜如初,看起來很幸福。但在節目中,袁詠儀坦言,她也她的困惑,她原本覺得當一個媽媽應該是很簡單的,可隨著孩子的成長,她發現與孩子越來越遠,讓她無比焦慮。
  • 袁詠儀自爆兒子稱她「壞媽媽」:不要因為孩子小,就忽略這一點
    最近,優媽在追綜藝《成為媽媽後》,通過袁詠儀、胡可、謝楠、唐菀4位明星媽媽展現「成為媽媽後」的變化,從她們的角度,將女性群體和媽媽群體的困惑與但在節目中,對於媽媽的身份,她開始迷茫與焦慮。袁詠儀原本覺得當一個媽媽應該是很簡單的,可隨著孩子的成長,她發現與孩子越來越遠,甚至孩子都開始討厭自己。與兒子緊張的關係,讓袁詠儀覺得無比焦慮。因此她決定去了解下年輕人的想法。
  • 「壞媽媽」,才能培養出好孩子,孩子不需要一個100分的媽媽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負責教育孩子,相信世界上的每一位父母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待。《請回答1988》裡面,有一句話令人感動:聽說神無法無處不在,所以才創造出了媽媽,即便到了媽媽的年齡,媽媽的媽媽仍然是媽媽的守護神,媽媽這個詞只是叫一叫,也覺得喉間哽咽。媽媽,是最有力量的名字。
  • 我有個壞媽媽
    《我有個壞媽媽》(一)世上都說媽媽好,我卻有個壞媽媽,我現在一點不愛她我是姑姑帶大的……那些年——我是天天盼媽媽來看我,可是她像沒有我這個孩子,一次也不來。可是,可是她真的叫人煩,誰都討厭她!(二)世上都說媽媽好,我卻有個壞媽媽,我現在一點不想她 。
  • 袁詠儀自爆兒子曾想「換個媽媽」:學會傾聽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但心理醫生的話讓她很震驚,醫生告訴她,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她這個做媽媽的存在問題。原來,袁詠儀脾氣很暴躁,也非常強勢,是個很嚴厲的媽媽,很少關注孩子內心的需求和想法。其實袁詠儀的事情,也值得我們很多父母深思。你和孩子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有時候你想多關心關心孩子,但是話剛開了頭就進行不下去了?我聽過很多媽媽抱怨,孩子越長越大,跟家人說話卻越來越少,無論我們說什麼,孩子總是漫不經心,左邊耳朵進去,右邊耳朵就出去了。這樣的情況,到了孩子的青春期尤其明顯。
  • 4歲寶寶超市拿了草莓就要吃,媽媽制止,卻被寶寶叫「壞媽媽」
    案例:4歲寶寶超市拿了草莓就要吃,被媽媽制止,卻被寶寶叫「壞媽媽」!寶媽小月有一個4歲的兒子,平日裡一直都是由奶奶帶娃的,但是讓寶媽小月沒想到的是,由於老人的溺愛,4歲兒子有了很多壞習慣。在一個周末,寶媽小月帶著兒子去逛超市購物,就發生了一件讓寶媽小月非常頭疼的事情。
  • 袁詠儀為兒子慶生,自曝是「問題媽媽」:你有多嚴,孩子就有多慘
    在袁詠儀看來,這是為兒子的未來著想,因為男生必須要嚴教才有出息。可在慕童眼裡,媽媽很嚴肅,「什麼都不可以」。正是這份說一不二的決絕,讓慕童對她越發反感疏遠,甚至拒絕跟她說話。好在,意識到問題所在之後,她及時做出了調整,母子倆才和好如初。其實,袁詠儀的經歷,正是很多家庭關係的縮影。
  • 優秀的孩子背後,總有一個「壞」媽媽
    媽媽每天叫起床、催上學,放學回來還要督促作業,讓孩子學教養、立規矩、抓成績……苦口婆心,最後卻成了孩子眼裡的「壞蛋媽媽」。而爸爸呢?帶著孩子偷個懶、陪孩子去趟遊樂園、給孩子偷偷買幾個冰淇淋,再在媽媽吼孩子的時候,適時來一句「你這麼兇幹嘛呀」,那何止是孩子眼裡的「好人」,簡直是孩子心中的「英雄」了。所以,「壞」媽媽總是有苦說不出。
  • 扶貧路上的「壞媽媽」和「壞兒子」
    「叫你不用回來了嘛,你媽這有我呢,工作要緊。」父親一直在說,可他卻一句話也說不上來,只是默默地往父親碗裡夾了菜。鍾世軍心裡想,自己何嘗不是個「壞兒子」呢。她的名字叫李婷,今年女兒4歲了。每天晚上,在工作間隙,她總會騰出時間跟女兒視頻通話。在短短的幾分鐘裡,平時在工作中都緊鎖著眉頭她定會舒展開來,滿滿的幸福感洋溢在臉上。有段時間,由於工作任務繁重,隊友們都忙著加班,很多時候都會加班到凌晨。這期間,李婷沒有給孩子開過一次視頻,有時候孩子開來的視頻忙不上接,也只能狠狠心掛掉。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隨著孩子漸漸的長大,開始改了稱呼!叫「媽」了!
  • 袁詠儀自曝兒子想換媽媽:為什麼我愛孩子如命,他卻依然恨我?
    明星當中,最喜歡的明星莫過於袁詠儀。有愛著自己的老公,還有可愛帥氣的兒子,卻沒想到在生活中,袁詠儀對孩子的控制欲這麼大,一度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需要看心理醫生。    每個媽媽一開始都是新手,我們陪伴孩子長大本來就是互相學習,互相成長的過程。真正的為孩子好,是學會尊重娃,給予他們自由,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做他們最堅強的後盾。如果你也是性格有些強勢的媽媽,那麼不妨學著做一些改變,多給孩子點自由,少一些控制。這才是我們在娃人生道路上,最該做的事。提起娛樂圈最幸福的女人,袁詠儀必須榜上有名!
  • 你的孩子叫你「媽媽」還是「媽」?
    閨蜜卻道:「最近幾天我兒子都直接叫『媽』了,我突然覺得他長大了,但不知道怎麼回事,那一刻我真的好失落!」雖然我的女兒目前仍然還是叫我「媽媽」,但閨蜜的那種心情我是能理解的——從「媽媽」到「媽」,不僅意味著孩子長大了,也意味著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又遠了一些,不知道各位媽媽們,是否也有同樣的感受呢?
  • 袁詠儀自爆兒子想換媽媽:「為何我這麼愛孩子,他卻依然恨我?」
    但是媽媽卻說:「我知道你煩,可媽媽無非就是為你好。」 就在最近的綜藝上,袁詠儀也談到了自己教育兒子的問題,袁詠儀表示:「我覺得我對兒子有時仍太火爆,我不是罵,而是我有時仍有少許操控症,希望他是跟著我,聽我說的坐在這站在那。」
  • 袁詠儀自曝兒子想換媽媽:「為什麼我這麼愛孩子,他卻依然恨我?」
    她曾經坦言說:「兒子跟我在一起時,要聽我的,我讓他站在那或坐在那。」兒子魔童深受其苦,難過地跟爸爸張智霖說「我想換個媽媽!」作為一個母親我能理解袁詠儀的做法,因為我們也總是以各種「愛」的名義,去幹擾娃的吃喝拉撒睡。可我們卻忘了問問娃,他們喜不喜歡這種關心方式?有一個詞叫直升機父母。
  • 【熊仔育兒】孩子控訴媽媽的「壞」,背後真相反讓家長深思!
    ■■■ 10歲童童在旁人眼裡就是個聰明可愛的小姑娘,可是童童媽卻覺得童童一點都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時不時就要跟自己對著幹,童童甚至拿出自己寫的日記,「義正言辭」地控訴媽媽的六大「壞」表現。第一,每次我想和小朋友出去玩一小會,媽媽總是不讓我去;第二,我每次都很認真地做好作業想看動畫片,媽媽卻總是說我不認真;第三,和媽媽出門看到喜歡的玩具,我想多看幾眼,媽媽就說我不聽話,我很傷心,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
  • 孩子愛說壞媽媽該怎麼教育?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孩子愛說媽媽壞該怎麼教育? 孩子總愛說壞媽媽,無論給孩子強調多少遍,強調媽媽多麼愛你,都沒有用,還是依然改不了。 那麼這是孩子在進入語言暴力期,也就3~5歲的時候特有的現象。為此,大家不用過於介意,因為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
  • 好壞之間——觀影《壞媽媽》
    電影《壞媽媽》中的Ami每天早起做早餐,接送孩子上學,上班工作之餘,她要接送孩子們表演班、詩歌閱讀班、輔導班……參加學校的活動,和班主任約談
  • 做一個快樂的媽媽,讓孩子感受世界的溫度
    生活磨掉了小敏的激情,猶如一個行屍走肉的軀殼,每天就這樣活著,按照既定的生活模式,變得越來越沉悶,越來越封閉自己,情緒也壞到了極點,對孩子是失去了以往的耐心和溫柔。有一天,小敏無意中看見了孩子寫的作文《我的媽媽》,讓小敏沒有想到的是,孩子最大的願望,居然是想要自己開心。
  • 媽媽的情緒,決定孩子的性格,別讓孩子活在你「情緒的籠罩下」
    情緒穩定的媽媽必將會感染孩子,讓孩子建立良好的性格,快樂自信,樂觀對待生活;反之一個壞情緒的媽媽也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成長,正如窗邊的小豆豆說"每一個苛刻孩子的大人,都曾經是個被苛刻過的孩子。" 還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靜止臉實驗。看過這個試驗後,觸動很大。媽媽笑時孩子非常開心,積極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