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影妹帶大家吃了韓國娛樂圈的連環大瓜。
藝人李勝利、鄭俊英等人涉嫌性犯罪,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被牽扯進來。
這些性犯罪包括但不限於性招待、散播偷拍的親密視頻、下迷藥性侵……
這件事甚至牽扯出了很久之前女藝人張紫妍等多人因不堪公司「迫害」而自殺的舊案。
在這件事中,受害者被人侵犯身體和隱私,被人妄加詆毀,
而肆意貶低她們的人並不以為恥,反而言語中帶著炫耀。
難道就因為受害者是女性嗎——
《就算敏感點也無妨 第二季》
去年,影妹安利過第一季。
第一季發生在校園,第二季發生在職場。
短短10集,每集15分鐘左右。
講述的是女性在職場遇到的種種性別困惑。
還別說,裡面就有前面提到的那群「人渣」。
崔寶英就是被猥瑣觀看、被當做物品一樣評價、被偷拍親密視頻的受害者。
上學的時候,就有男生評價她的身材:
「你的腿很漂亮。」
工作的時候,也有同事遠遠地評價她的長相:
「眼睛很漂亮啊,要是鼻子再高點就好了。」
就連公司要辦新品試吃活動,都會讓女生穿著暴露一點,以便吸引顧客。
在他們眼中,崔寶英不是一個人,而只是一件可以被評價被貼標籤的物品。
雖然知道沒必要在意這些評價,但寶英還是會下意識注重自己的容貌,每天必須化好妝才有自信出門。
直到有一天,一個學弟對她說:
「我不是說你的臉或者衣服漂亮,你自己是一個很漂亮的人。」
如今單身的崔寶英依然被前任所糾纏,他甚至往寶英的手機上發自己之前偷拍的親密視頻,
並威脅說如果寶英不跟他好好聊聊,他就把這段親密視頻發到寶英的公司。
明明寶英才是受害者,可她為什麼卻有種羞恥感,想懇求對方不要把視頻公之於眾?
明明前任才是偷拍視頻的罪犯,為什麼卻有咄咄逼人,不以為恥的氣勢?
在寶英做的噩夢中,公司的人都看到了這段親密視頻。
同事會背著她議論紛紛:「拍了那種東西還厚著臉皮來上班」。
油膩的領導會一邊欣賞親密視頻,一邊評論「好色,好色」。
雖說這是噩夢,但誰敢說事實不會比這更壞?
不止是寶英,一起實習的劉閃耀和姜允珠也都遇到了各種職場困惑。
在公司會議上,閃耀的大姨媽突然提前一周來了。
她不禁思緒萬千:「弄到褲子上怎麼辦?沾到椅子上怎麼辦?」
因為開會期間去衛生間,閃耀被領導找談話了。
在閃耀勇敢地說出實情後,領導責怪閃耀不會調節,不能忍一忍。
可大姨媽又不是水龍頭,要怎麼調節怎麼忍?
更重要的是,女性為什麼要為自己突然來大姨媽而向領導道歉?
如果說大姨媽的事還只是小事,性騷擾可就嚴重多了。
在公司裡,領導竟當眾對閃耀說:「腿看著挺漂亮的,就應該穿裙子啊」。
閃耀直說這是性騷擾,卻被領導反駁:
「都是因為像女兒一樣才這樣說的。」
但是,正常的父親怎麼會把女兒當性對象一樣去看待去評價?
在公司聚餐中,領導一直勸酒就算了,手還不老實,
不是想摸閃耀的腿,就是想摟閃耀的腰。
閃耀不禁想:
如果拒絕的話,在別人看來很奇怪吧。如果大聲喝止的話,工作就丟了吧。
更何況,同事會相信自己的話嗎,性騷擾自己的可是領導啊。
到底要不要為了工作,為了生活而忍耐一時半會呢?
閃耀的領導裡有一個看似人好心善的車科長,
某段時間開始,他總是給閃耀發一些奇奇怪怪的郵件或簡訊,
甚至在某天加班後想對閃耀動手動腳。
在閃耀推開他後,他反而斥責閃耀:
「你先勾引我,現在又裝什麼純潔啊?」
閃耀想要告發他,又怕被公司開除。
在她為萬分糾結的時候,姜允珠對她說:
「工作是很重要,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姜允珠是一個三觀正,靠實力說話的人。
在領導吐槽徐珉俊(男主角)喜歡粉色喜歡烘焙不像男人像小丫頭 ,允珠則各方面都像男人不像女人時,
姜允珠立馬懟了回去:
「我就只是我自己的性格而已。
像男人一樣,像女人一樣,這種東西哪裡有啊?」
因為不服輸的性格,連續加班的允珠做出了實習生裡的最好成績。
沒想到,卻被有的同事冷嘲熱諷是靠身體上位,滿公司都在傳她和科長的緋聞:
「女人們真是容易生活啊,女人的身體就是武器啊」。
領導知道這件事後,不是責罵造謠者,而是指責允珠:
「最初做出了足以讓人誤會的事的人,難道不是你嗎?」
為什么女性的實力在職場這麼難以被認可?
為什么女性做出成績也要承受流言蜚語?
不止是實習生,就連做到領導的洪代理,也遭受著種種不公。
和客戶一起開會前,領導囑咐洪代理穿漂亮點。
洪代理不明白,工作和漂亮有什麼關係。
因為結婚,洪代理被領導看輕,努力準備了6個月的項目被領導轉交給了別人負責。
她去找領導理論,領導卻說這是在照顧她。
男人結婚生子在公司是被祝福的,
女人結婚生子為什麼在公司看來有如洪水猛獸?
《就算敏感點又何妨 第二季》雖然劇情走向有些虛假,又過於主題先行,但是立意很加分。
在現實生活中,當然不可能身邊全是猥瑣男。
這部劇不過是把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情況都綜合在了一起,並給出了一些三觀很正的引導。
每當這些事發生時,做出讓女性感到不舒服行為或者說出讓女性不舒服的話的男性總會說:
「碰一下怎麼了?評價兩句怎麼了?別搞的男人都像是罪犯。」
旁觀者中的很多人也會附和說:
「你們女生也太敏感了吧。」
可是當你看到滴滴空姐遇害後司機群的猥瑣言論,當你看到埃航遇難者微博下的不堪評價,
當你看到李勝利案中還有很多藏在暗處的「加害者」,當你看到張紫妍案的相關者幾乎沒一個被抓。
你或許就不會選擇視而不見,
你或許就不會去附和那些冷嘲熱諷。
你或許也會說:
「敏感一點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