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新世相 的第 254 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的後半部分,我提供了4條可以遵循執行的「忘記指南」。在此之前,先談談忘記這件事。
一
我該怎麼忘掉那個人?
面對那些令人心碎的場景,比如分手、單戀、離別,這是最常見的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上對「遺忘」這件事的需求是如此之大,很多人經常產生「寧可失去記憶也願意」的感受。
記憶的魔力就是有時候它違背你的意願丟失,有時候卻又頑固地長期停留。想把一個人徹底趕出腦海沒什麼好辦法,療傷電影、老情歌,不斷喝酒,一包接一包抽菸,甚至旅行、搬家、遠渡重洋,還是不管用。而反覆尋找忘掉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方法,事實上是在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記住它。「你越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忘記的時候,你反而記得更清楚。」
忘記這件事漸漸變得有點儀式感,世界上如果有一個叫做「遺忘」的宗教,恐怕會信徒眾多。在美國內華達沙漠裡舉辦的「火人節」上,人們會建一座神廟,很多人去裡面丟掉自己「不希望在承受的痛苦」,包括分手的戀人和死去的家人等。一個狹小的空間裡,人們進去坐下,一會兒之後就會抽泣或者放聲大哭。
需要遺忘的人,真是痛苦的人。
二
先仔細分析你因為忘不掉而遭受痛苦。你會發現一些讓人困惑的東西:那痛苦往往也是迷戀。毫不重要的人不需要忘記,人們之所以想遺忘,其實是因為那事物對自己太有魅力。
結果,一邊想忘記,一邊卻念念不舍,為自己不忘記編造非常多理由。
「忘記」或許是一個人離去之後讓自己振作的口號,但做起來不太現實。如果我們總是反覆在這件事上失敗,就會導致一個結果:高估那個人的價值和對我們的影響。這反過來又加重了離去的痛苦。
這時候會發生一種「浪漫的執念」:無法逃離這些記憶的宿命感,對甜蜜回憶的傷感嘆息,像牆壁把人禁錮其中,人們因為無法逃離而苦惱,又借著牆體的保護在其中做夢。
這就是為什麼失望、被遺棄、傷感會給人帶來奇怪的滿足感。寧願花好幾年對著無法回報的愛凝望,甚至產生一種悲劇式的英雄主義。
三
沒有徹底忘掉一個人的辦法。所以,人們真正渴望的「遺忘」,其實是釋懷,是記起那些人和事也不再帶著痛苦的迷戀。
下面這些方法,也許能幫助你戒掉痛苦的迷戀,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遺忘」。
很多執念是因為對一個人的好的部分懷有憧憬和幻想,上癮,沉迷,所以,有時候戒除對一個人的迷戀跟戒毒差不多。
我們對不再回應的人抱有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成為迷戀不斷膨脹的根源,最終讓人上癮。這種對得不到和忘不掉的人的上癮,在腦內獎賞系統的表現上與藥物濫用者對於毒品的反應如出一轍。
你可以試試有誠意地跟隨這些方法,不要欺騙自己,給心軟或留戀找藉口。我不知道要花多長時間,也許是一周、一個月,但那一天總會到來,而你做的每一步,都在通往那個最後的結果。
1. 警惕那些沒有幫助的回憶
▶1.1 問問自己,為什麼還在執著?是「我們曾一起度過那麼多幸福的時光」,還是「我只是覺得他很棒,很好」?不管答案如何,誠實地告訴自己。然後想想你忽視掉的他的缺點。也許你以為很美好的東西其實不然。
*找到你想忘記這個人的原因。
*珍惜自己的價值,給自己多點自尊。
*不要對欺騙一忍再忍,更不要幫對方找理由。
*不要對沒有TA的生活感到恐懼。
*影響一段關係的因素有很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控制的事情上。
▶1.2 把關於這個人的所有記憶和物品從你的生活裡移除。內心的缺口讓一個人變得深情,而一個足夠大的缺口會讓你分心,對於此時的你來說這不是壞事。
移除不是毀掉。當你老了,和一個愛你的人在一起,這些東西會成為有趣的回憶。
*照片,書信,項鍊,所有讓你再次陷入迷戀的東西,暫時消失一下。
*換個新的日記本,不要寫關於的東西。
*刪除手機號碼和email。
*別去看微信、微博、QQ、Facebook、Instagram、Twitter等等。無學會自控。
*提醒身邊好友不要再向自己更新動態。
2. 改變心理預期
▶2.1 不要讓報復的想法控制自己。讓那個離開的人嫉妒、傷心,都說明你還很在意。
*如果你相信命運,那TA總有一天會付出代價的。
*與生活的不公和解吧。別老想著以牙還牙。
*詩人喬治·赫伯特說得好:「好好活著就是最好的報復」。
▶2.2 控制自己的情緒發洩。下次再想起時,就告訴自己:「我已經把這些情緒都發洩出去了,我可不想浪費時間再做一次了。」
*別聽傷感情歌,別看感人電影。
*每天花十幾分鐘感受自己的思緒。每天來一次,幾天後就會發現,耗在這件事上的時間越來越少。
*如果你怎麼也忘不了TA,那就空出一兩個小時好好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然後丟到一邊。
▶2.3 做一個「關聯遊戲」。不要給自己太多機會再次沉迷。
*TA是不是很傲慢,自負,虛榮,從不接受建議,或者不愛洗澡?
*當你想到TA的時候,試試不要先想好的地方,先想壞的。但別帶侮辱或歧視。
3. 改變習慣
▶3.1 儘量避免跟那個人待在一起。採取一切措施防止不必要的聯繫。聽起來有點殘忍,如果你總是見到某人或聽到關於某人的消息,那你肯定忘不了TA。告訴自己身邊還有很多其他的人值得你去關注。
*刪掉TA的手機號碼和email,如果必要,換一個聯繫方式。
*別一起吃午飯,上課或參加活動時別故意坐同桌,就算你心裡很渴望
*別給自己製造「偶遇」
*如果被迫待在一起,保持有距離感的微笑,離開的時候要主動
*儘量避免肢體接觸
▶3.2 忽略TA。如果TA故意吸引你的注意,管好你的心和腦子,不要輕易被抓住。
4. 創造新的機會
▶4.1 培養新的愛好。你也許只是太閒了,才會有時間「深陷其中」。這並不可怕,但確實給你製造了更多做「白日夢」的機會。找點事情做,忙起來,或者去挑戰一件全新的事情。
*登山,衝浪,陶藝,騎馬,時尚,海洋生物學,攝影,寫作,園藝,滑冰,手工,漂流,跑步,騎車,辯論賽,建築,圍棋……別太在意形象,做一切讓你重拾熱情的事。
*去做志願者,會讓你認識到自己擁有的、可以給予的其實很多,那些無法釋懷的只是小事。
*飲食健康,堅持運動。
▶4.2 依靠你的朋友和家人。不要把自己從那些想要幫助你的人身邊帶走。不要害怕尋求幫助和陪伴。
▶4.3 去旅行。不是讓你去尋找回憶,而是去製造新的回憶。
▶4.4 給自己時間,耐心點。大腦的自愈有五個階段,它能夠專注於當下,漸漸忘記過去。給它一些時間吧,它會盡職盡責。
▶4.5 不學會原諒就很難忘記。別忘了原諒自己。也原諒對方。
四
在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保持清醒,讓自己從浪漫的執念中抽身而出。
浪漫的執念會帶來種種幻想,比如我們腦內期待的那個人比事實上完美很多,而且,因為不再有機會去檢驗,我們傾向於相信我們失去的東西比事實上好很多。無法清醒意味著不可避免的陷入這些幻想的裹挾,人們害怕失去更多。
要具有掙脫「美好」的力量。掙脫意味著自律,它讓人意識到為什麼要選擇對的,不選擇美的。
比起久久的望著那個不會回應的人無法釋懷,要好好想想自己為什麼執著其中那麼久,它背後可能是對於一些恐懼的逃避:不願走出舒適區,拒絕改變;自我厭惡,拒絕別人的愛;害怕暴露內心……保持清醒,解決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忘記變得沒那麼難。
題圖:攝影師 Marta Bevacqua 的作品
晚禱時刻:
有什麼是你無論多痛苦都不會放棄的記憶?
掃描二維碼,關注"新世相"
倡導有物質基礎的精神生活
文章兼顧見識與審美
也許長,但必定值得耐心閱讀
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家的自媒體組織"文藝連萌"發起者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