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臺灣爆出一條新聞:一男子手持日本軍刀,砍傷憲兵一名。值得一提的是,該事件中,這名男子所持的日本軍刀,是從臺灣「國軍歷史文物館」盜竊而來的。而且這把軍刀本身也並非普通軍刀!
▲被砍傷的憲兵傷情並不嚴重
▲嫌犯作案流程
▲嫌疑人用鐵錘打破軍史館玻璃,偷走「百人斬」武士刀
▲軍刀的刀鏃上刻有「南京の役 殺一〇七人」的字樣
整體上看,這把軍刀似乎與普通日本軍刀並無二致。但如果將刀拔出刀鞘,就可看到紫銅刀鏃上刻著「南京の役 殺一〇七人」的字樣。簡簡單單的幾個字,卻令人觸目驚心!
▲臺「軍史館」官網上展示的這支軍刀
談及南京大屠殺,無法避開的便是臭名昭著的「百人斬」比賽。1937年(昭和12年)11月30日,《東京日日新聞》首次刊登了關於陸軍少尉野田毅與向井敏明兩人之間展開的「百人斬」比賽的報導。此時,向井敏明已經用軍刀斬殺了五十六人,而野田毅則殺害了二十五人。值得注意的是,二人的比賽是從無錫出發後開始的,此時尚未到達南京。隨後,《東京日日新聞》連續數日跟進了兩人的「比分」,而那張最為著名的新聞照片,也並非拍攝于于南京大屠殺期間,而是在常州拍攝。
▲《東京日日新聞》1937年12月13日關於「百人斬」比賽的報導
在這篇題目為「百人斬超紀錄,向井 106-105 野田 兩少尉延長戰」的報導中,野田與向井不僅相互炫耀其殺人記錄,並約定要重新進行「殺滿150人」的比賽。此後,《東京日日新聞》一直對二人的殺人比賽進行了長期的跟進報導,直到1939年5月。在最終的報導中,《東京日日新聞》的記者稱「為了完成與戰死的野田少尉的約定,向井少尉決定要完成『五百人』斬,已經達到了305人。」
▲南京大屠殺的相關藝術作品令人觸目驚心
但實際上,野田毅並未戰死,而是已經於1938年3月20日調回日本國內——此時,他已經殺害了374人!當他再次踏上中國領土,已經是1947年夏受審的時候了。此後,或許是受到了新聞管制,或是由於其他原因,《東京日日新聞》和其他日本媒體也沒有繼續報導這一事件。
那麼,臺灣「軍史館」收藏的這把軍刀,是否就是向井或野田的刀呢?
▲野田毅的軍刀由其家屬保存至今
在最初的報導中,曾經提到過兩人所佩戴的軍刀。向井敏明所佩戴的,是一把名為「關孫六」的寶刀。關市自古以來便是日本著名的刀劍產地,而「關之孫六」即為室町時代後期關市著名刀匠「孫六兼元」的作品。由此看來,這是一把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寶刀。野田毅的軍刀,也並非是通常軍刀,而是一把家傳的無銘武士刀。之後,向井敏明的軍刀下落不明,但在報導中,向井曾經提到過,要「把這把軍刀送給報社作紀念」。而野田毅的軍刀在戰後則由其親屬保存至今。
▲刀身情況特寫
戰後,日本右翼分子拒不承認日本在戰爭中犯下的種種罪行,試圖為南京大屠殺及「百人斬」翻案。其中一種說法便認為,野田毅的軍刀保存完好,並不像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戰鬥。但戰爭開始後不久,野田毅便回到了日本,其完全有可能請國內的刀工對其軍刀進行修復,甚至更換一把新軍刀。另外,還有人聲稱,二戰時的日本軍刀是「機製品」,一兩次戰鬥就會折斷,根本不可能砍殺上百人。但野田和向井所佩戴的軍刀均為家傳的古刀、寶刀,其性能十分優越。相比同類武器,日本刀的厚度、硬度要大的多,因此即使長時間使用,也還十分鋒利,更是難以折斷。
加之「百人斬」比賽在當年流傳甚廣,在野田毅的家鄉——鹿兒島縣田代村,甚至連小學生都在舉辦「百人斬」比賽主題的演講,並學習「百人斬之歌」。野田毅在回到家鄉後,也曾向同鄉炫耀「實際突擊中殺的只有四、五人,……對著佔領了的敵人的戰壕,「你來,你來」叫著,支那兵都是傻瓜,漸漸的都出來過來了。讓他們排著,然後左一個,右一個斬……得到「百人斬」的評價,實際幾乎都是這樣斬的……」可以說是證據確鑿。2003年,野田與向井兩人的後人曾夥同右翼分子,狀告《每日新聞》(原《東京日日新聞》)報社及報導「百人斬」比賽的記者,但連續兩次敗訴,第三次被駁回。
▲摘掉第二佩環的九四式軍刀
同樣,日本右翼分子還有一些中國人,對臺灣「軍史館」保存的這把「殺107人」的軍刀,也試圖「否認」。
他們聲稱,從佩環來看,「軍史館」保存的是一把九八式軍刀,在1938年(皇紀2598年)才定型,而不可能參加1937年發生的南京大屠殺。但實際上,1938年5月,昭和天皇裕仁頒布了「皇室令第六號・勅令第三百九十二號」,宣布日軍停止使用明治維新以來裝備的西式禮裝,同時廢除軍刀的第二佩環(軍刀稱「佩鐶」,而天皇佩刀稱「佩環」以示尊貴)。這個「第二佩環」本身就是在穿著禮裝的時候才安裝的。平時日軍軍官佩戴的軍刀,也都是只裝一個佩環的。除了取消了這個本身就可拆卸的「第二佩環」,九八式軍刀與九四式軍刀沒有任何區別。將這個「第二佩環」摘掉,九四式軍刀也就成了九八式軍刀。
▲這三名日軍軍官(少尉)均為昭和12年(1937年)陸軍士官學校第50期畢業生,其佩戴的就是只有一個佩環的軍刀,與後來的九八式軍刀完全一樣。順帶一提,這種昭五式軍服也是和九四式軍刀被一同廢止的
以這種蹩腳理由試圖證偽這一證物的人,要麼是真的對日本軍刀不夠了解,要麼就是別有用心了。至於其他一些稱「九八式軍刀為將校佩刀,準尉不能佩戴」,或是其刻字與日語「文法不通」的說法,也完全是謠言。無論是九四式軍刀,還是後來的九八式軍刀,均不分階級,只有刀緒(刀繩)能夠顯示使用者的軍銜。當軍官晉升後,換上相應的刀緒即可。
▲身穿禮服的明治天皇。圖中可以看出禮服是通過兩根皮帶懸掛軍刀的。雖然他的手中是一把西式指揮刀,但其佩戴方式與雙佩環的九四式軍刀是一樣的
如前所說,既然野田的刀保存在日本,而向井敏明的刀則下落不明,那麼這把軍刀是否有可能是那次臭名昭著的「百人斬」比賽裡,向井所用的刀呢?
總體來說,這把軍刀在抗戰後的歷史很是清楚的——這把軍刀是原國民黨軍中將魏炳文將軍的家屬捐獻給臺「軍史館」的。根據家屬的說法,這把軍刀是在1945年末,國軍接受日軍獨立混成第一旅團時於河北接收的。而這把「南京之役殺107人」的「兇刀」,則被時任副軍長的魏炳文留下了。隨後被他輾轉多年,一直帶到了臺灣。60年代的時候,這把軍刀曾被電影《揚子江風雲》的劇組借走,還出現了特寫鏡頭。此後,曾有多名日本人來造訪,希望高價買下這把刀,但魏炳文將軍堅決不賣。1971年,魏炳文將軍去世後,其子魏亮曾將刀拿去拍賣公司估價,竟被告知這把刀價值100萬美元!1974年4月,魏炳文將軍的妻子魏常蓮去世,臨終前交代子女,將這把刀捐獻給博物館。最終,這把軍刀被捐獻給了臺灣「國軍歷史文物館」,作為重要文物保存。
▲臺「軍史館」專門為這把軍刀布置了一個展示櫃,將軍刀與南京大屠殺期間侵略者殺害我國軍民的照片結合在了一起
考慮到,向井敏明在南京戰役後的調任難以考證,其用刀下落不明,因此不排除這把軍刀屬於向井敏明。但根據《東京日日新聞》的報導,所謂「106人」的「戰績」,大半都並非在南京「取得」。一般而言,雖但學界往往都傾向於認為這把刀屬於逃離法網的另一名兇手。而且由於臺「軍史館」保存這把軍刀保存的情況較差,也無法查看銘文,因此要想追查用這把刀的兇手,已經基本不可能了。
▲野田毅、向井敏明、田中軍吉三人在臨刑前獲準吸了人生中最後一支煙,隨後在南京雨花臺被執行死刑。此時,距離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了十一年
但也由此可見,在南京大屠殺期間,以及整個侵略戰爭中,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殺害中國軍民達到百人以上的「人斬」又何止這幾人?
如今這場戰爭已經離我們遠去,追輯兇手也已經十分困難。但這把軍刀作為那段血淚歷史的證物,至今仍然在警醒著後人。正如梅汝璈法官所言:「我不是復仇主義者,我無意於把日本軍國主義欠下我們的血債寫在日本人民的帳上。但是,我相信,忘記過去的苦難可能招致未來的災禍。」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八重櫻,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抗戰大刀被神話?
趣談那些「日洋結合」的日軍軍刀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