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圖附贈,二十八脈分脈脈歌,詳解於下:
浮脈
【體象歌】浮在皮毛,如水漂木;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主病歌】浮脈為陽,其病在表。寸浮傷風,頭疼鼻塞;左關浮者,風在中焦;右關浮者,風痰在膈;尺脈得之,下焦風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澀。
【兼脈歌】無力表虛,有力表實。浮緊風寒,浮遲中風;浮數風熱,浮緩風溼。浮芤失血,浮短氣病;浮洪虛熱,浮虛暑憊;浮澀血傷,浮濡氣敗。
【體象歌】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餘,舉之不足。
【主病歌】沉脈為陰,其病在裡。寸沉短氣,胸痛引脅;或為痰飲。或水與血。關主中寒,因而痛結;或為滿悶,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陰下溼癢。淋濁痢洩。
【兼脈歌】無力裡虛,有力裡實。沉遲痼冷,沉數內熱;沉滑痰飲,沉澀血結;沉弱虛衰,沉牢堅積;沉緊冷疼,沉緩寒溼。
【體象歌】遲脈屬陰,象為不及;往來遲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遲脈主髒,其病為寒。寸遲上寒,心痛停凝;關遲中寒,癥結攣筋;尺遲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牽陰。
【兼脈歌】 有力積冷,無力虛寒。浮遲表冷,沉遲裡寒;遲澀血少,遲緩溼寒;遲滑脹滿,遲微難安。
【體象歌】數脈屬陽,象為太過;一息六至,往來越度。
【主病歌】 數脈主腑,其病為熱。寸數喘咳,口瘡肺;關數胃熱,邪火上攻;尺數相火,遺濁淋癃。
【兼脈歌】 有力實火,無力虛火。浮數表熱,沉數裡熱。陽數君火,陰數相火。右數火亢,左數陰戕。
滑脈
【體象歌】滑脈替替,往來流利;盤珠之形,荷露之義。
【主病歌】 滑脈為陽,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滿吐逆;關滑胃熱,壅氣傷食;尺滑病淋,或為痢積,男子溺血.婦人經鬱。
【兼脈歌】浮滑風痰,沉滑痰食。滑數痰火,滑短氣塞。滑而浮大,尿則陰痛。滑而浮散,中風癱瘓。滑而衝和,娠孕可決。
【體象歌】澀脈蹇滯,如刀刮竹;遲細而短,三象懼足。
【主病歌】澀為血少,亦主精傷。寸澀心痛,或為怔忡。關澀陰虛,因而中熱;右關土虛,左關脅脹。尺澀遺淋,血利可決;孕為胎病,無孕血竭。
【兼脈歌】 澀而堅大,為有實熱;澀而虛軟,虛火炎灼。
虛脈
【體象歌】虛合四形,浮大遲軟;及乎尋按,幾不可見。
【主病歌】虛主血虛。又主傷暑。左寸心虧,驚悸怔忡;右寸肺虧,自汗氣怯。左關肝傷,血不營筋;右關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痺;右尺火衰,寒證蜂起。
【體象歌】實脈有力,長大而堅;應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血實脈實,火熱壅結。左寸心勞,舌強氣湧;右寸肺病,嘔逆咽疼。左關見實,肝火脅痛;右關見實,中滿氣疼。左尺見之,便閉腹疼;右尺見之,相火亢逆。
【兼脈歌】 實而且緊,寒積稽留。實而且滑,痰凝為祟。
長脈
【體象歌】長脈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長竿。
【主病歌】長主有餘,氣逆火盛。左寸見長,君火為病;右寸見長,滿逆為定。左關見長,木實之殃;右關見長,土鬱脹悶。左尺見之,奔豚衝兢;右尺見長,相火專令
短脈
【體象歌】短脈澀小,首尾俱俯;中間突起,不能滿部。
【主病歌】短主不及,為氣虛證。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見右寸,肺虛頭痛。短在左關,肝氣有傷;短在右關,膈間為殃。左尺短時,少腹必疼;右尺短時,真火不隆。
【體象歌】洪脈極大,狀如洪水;來盛去表,滔滔滿指。
【主病歌】洪為盛滿,氣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煩舌破;右寸洪大,胸滿氣逆。左關見洪,肝木太過;右關見洪,脾土脹熱。左尺洪兮,水枯便難;右尺洪兮,龍火燔灼
【體象歌]微脈極細,而又極軟;似有若無,欲絕非絕。
【主病歌】 微脈模糊,氣血大衰。左寸驚怯,右寸氣促。左關寒攣。右關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陽衰命絕。
【體象歌】細直而軟,累累縈縈;狀如絲線,較顯於微。
【主病歌】細主氣衰,諸虛勞損。細居左寸,怔忡不寐;細在右寸,嘔吐氣怯。細入左關,肝陰枯竭;細入右關,胃虛脹滿。左尺若細,洩痢遺精;右尺若細,下元冷憊。
【體象歌】濡脈細軟,見於浮分;舉之乃見,按之即空。
【主病歌】濡主陰虛,髓絕精傷。左寸見濡,健忘驚悸;右寸見濡,腠虛自汗。左關逢之,血不營筋;右關逢之,脾虛溼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損;右尺得之,火敗命乖。
【體象歌】弱脈細小,見於沉分;舉之則無,按之乃得。
【主病歌】弱為陽陷,真氣衰弱。左寸心虛,驚悸健忘;右寸肺虛,自汗短氣。左關木枯,必苦攣急;右關土寒,水谷之痾。左尺弱形,涸流可徵;右尺弱見,陽陷可驗。
緊脈
【體象歌】緊脈有力,左右彈指;如絞轉索,如切緊繩。
【主病歌】緊主寒邪,又主諸痛。左寸逢緊,心滿急痛;右寸逢緊,傷寒喘嗽。左關人迎,浮緊傷寒;右關氣口,沉緊傷食。左尺見之,臍下痛極;右尺見之,奔豚疝疾。
【體象歌】緩脈四至,來往和勻;微風輕颭,初春楊柳。
【主病兼脈歌】緩為胃氣,不主於病;取其兼見,方可斷證。浮緩風傷,沉緩寒溼。緩大風虛,緩細溼痺。緩澀脾薄,緩弱氣虛。右寸浮緩,風邪所居;左寸澀緩,少陰血虛。左關浮緩,肝風內鼓;右關沉緩。士弱溼侵。左尺緩澀,精宮不及;右尺緩細,真陽衰極。
【體象歌】弦如琴弦,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指下挺然。
【主病歌】弦為肝風,主痛主瘧,主痰主飲。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頭疼。左關弦兮,痰瘧癥瘕;右關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飲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攣疝痛。
【兼脈歌】 浮弦支飲,沉弦懸飲。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大主虛,弦細拘急。陽弦頭痛,陰弦腹痛。單弦飲癖,雙弦寒痼。
動脈
【體象歌】動無頭尾,其動如豆;厥厥動搖,必兼滑數。
【主病歌】動脈主痛,亦主於驚。左寸得動,驚悸可斷;右寸得動,自汗無疑。左關若動,驚及拘攣;右關若動,心脾疼痛。左尺見之,亡精為病;右尺見之,龍火奮迅。
【體象歌】促為急促,數時一止;如趨而蹶,進則必死。
【主病歌】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見促,心火炎炎;右寸見促,肺鳴咯咯。促見左關,血滯為殃;促居右關,脾宮食滯。左尺逢之,遺滑堪憂;右尺逢之,灼熱為災。
【體象歌】結為凝結,緩時一止;徐行而怠,頗得其旨。
【主病歌】結屬陰寒,亦由凝積。左寸心寒,疼痛可決;右寸肺虛,氣寒凝結;左關結見,疝瘕必現;右關結形,痰滯食停。左尺結兮,痿躄之痾;右尺結兮,陰寒為楚。
【體象歌】代為禪代,止有常數;不能自還,良久復動。
【主病歌】代主髒衰,危惡之候。脾土敗壞,吐利為咎;中寒不食,腹疼難救。兩動一止,三四日死;四動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經旨。
革脈
【體象歌】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渾如鼓革。
【主病歌】革主表寒,亦屬中虛。左寸之革,心血虛痛;右寸之革,金衰氣壅。左關遇之,疝瘕為祟;右關遇之,土虛為疼。左尺診革,精空可必;右尺診革,殞命為憂。女人得之,半產漏下。
【體象歌】牢在沉分,大而弦實;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牢主堅積。病在於內。左寸之牢,伏梁為病;右寸之牢,息賁可定。左關見牢,肝家血積;右關見牢,陰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體象歌】散脈浮亂,有表無裡;中候漸空,按則絕矣。
【主病歌】散為本傷,見則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關之散,當有溢飲;右關之散,脹滿蠱疾。居於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陽消命絕。
【體象歌】芤乃草名,絕類慈蔥;浮沉俱有,中候獨空。
【主病歌】芤脈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喪血;右寸呈芤。相搏陰傷。芤入左關,肝血不藏;芤現右關,脾血不攝。左尺如芤,便紅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脈
【體象歌】伏為隱伏,更下於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伏脈為陰,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鬱之證;伏居右寸,氣鬱之痾。左關值伏,肝血在腹;右關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見,疝瘕可驗;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體象歌】疾為急疾,數之至極;七至八至,脈流薄疾。
【主病歌】疾為陽極,陰氣欲竭;脈號離經,虛魂將絕;漸進漸疾,且多殞滅。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關疾也,肝陰已絕;右關疾也,脾陰消竭。左尺疾兮,涸轍難濡;右尺疾兮。赫曦過極。
版權聲明:本文轉載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文中內容為轉載,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六四脈訣是指左手寸、關、尺,右手寸、關、尺,兩手共六部脈。每部脈按浮、沉、遲、數四種脈象進行闡述,全用歌訣形式表達,便於臨床使用。並結合五行生剋關係,恰當的選方遣藥。融脈、證、方、藥為一體,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脈、證、方、藥全具的診脈法。切脈知病,方藥即出。易誦易記,得心應手。是張文義教授50年中醫臨床經驗的總結,臨床用之無不靈驗。也是對中醫基礎、中藥、方劑、中醫診斷、內科、外科、婦科等書籍精華的臨床濃縮。一訣在手,妙行天下。
1、什麼叫做六四脈訣?
2、六四脈訣與其他脈訣的區別
3、六四脈訣的優點
4、六四脈訣的特徵
5、六四脈訣的診病要點
6、六四脈訣的注意事項
7、心脈浮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8、心脈沉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9、心脈遲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0、心脈數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1、肝脈浮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2、肝脈沉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3、肝脈遲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4、肝脈數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5、腎脈浮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6、腎脈沉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7、腎脈遲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8、腎脈數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19、肺脈浮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0、肺脈沉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1、肺脈遲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2、肺脈數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3、脾脈浮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4、脾脈沉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5、脾脈遲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6、脾脈數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7、命門脈浮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8、命門脈沉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29、命門脈遲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30、命門脈數的脈象特點、主病及方藥
31、常用中藥的簡易炮製方法
32、各種蜜丸的手工自製技術
33、各種常用軟膏的配製妙法
34、胃腸病的針刺療法
35、胃腸病的拔罐療法
36、胃腸病的放血療法
37、胃腸病的膏藥貼敷療法
38、胃腸病背部俞穴注射療法
39、胃腸病的按摩療法
40、胃腸病的刮痧療法
41、胃腸病的飲食療法
42、中藥離子導入療法
43、養胃合劑的製作技術
44、結腸炎口服液的製作技術
張文義:中國針灸推拿協會客座教授,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畢業於河南中醫藥大學,國家執業醫師,國家一級針灸師,中醫內科主任醫師,著名胃腸病、疼痛病、偏癱康復專家,八字針法、六四脈訣的發明人。曾任河南省平頂山市政協委員,北京中衛聯康復醫學研究院、北京高等中醫藥培訓學校、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培訓中心(北京中昌現代疼痛醫學培訓中心)、中國中醫研究院華佗培訓學校教授,河南省郟縣四知堂中醫院名譽院長、業務院長,河南省魯山縣博愛醫院名譽院長,河南省魯山縣中醫院康復科主任。現任世屆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消化病專業委員會理事,河南省新鄉市新華區人民醫院康復理療科技術顧問。
同時,早在1969年-1973年,20多歲的張文義教授就在河南省裴城醫院埋線科,專業從事穿線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哮喘等病,患者遍及各地,震動全國。又是直腸點滴療法、平行針埋線療法、肛門注藥療法、八字針法、六四脈訣的創始人。
公開出版醫學專著17部。主編《中西醫結合論治疑難病》、《直腸點滴療法與平行針藥線植入技術》、《無防腐劑口服液與張文義八字針法》、《中醫臨床薈萃》、《疼痛病臨床指南》、《內病外治臨床指南》、《八字針法臨床指南》、《中醫診法大成》、《胃腸病臨床指南》9部。主審《中醫論治奇難雜症》、《中醫臨床精要》、《養生秘訣》3部。作為副主編參編5部,均由國家中央級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獲得地級中醫二等科技成果獎兩項,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醫學論文28篇,均為第一名。以上成績,在國內外醫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
《魯山報》、《鄭州晚報》、《河南商報》對其成就作了特別報導。主要業績載入《當代中國人才庫(名醫卷)》、《中國民間名醫大全》、《魯山年鑑》等多部書中。2003年《中國紅十字報》以「中華名醫」稱號向全國報導。18年來,在北京共培訓在職醫務人員28000餘人,學員遍及日本、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瑞典、瑞士、韓國、香港、臺灣等13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研修方式及證書:
1、由張文義教授親自授課,並且現場示範教學。保證每位學員都能掌握此療法。
2、培訓結束經考核合格,授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I類繼續教育學分證書或中國針灸推拿協會頒發的中英文對照學業證書。(可申請勞動部頒發全國通用高級按摩師證書及健康管理師)。
3、經中推聯合醫學研究院決定,所有參會人員均頒發研究院結業證書,可以作為就業上崗的參考證明。
4、憑本研修班中推研究院證書自參會之日起24個月內,免費複習3次。(參加複習者必須帶中推結業證書及身份證)
5、報到時交四張2寸照片。歡迎各學員收集整理臨床病例現場與專家交流。
1、研修費每人3800元(包括:資料費、證書費、合影以及三次免費複習的費用)。食宿協助安排,費用自理。
2、參加學習的學員必須以傳真、電話、簡訊、郵箱或其他聯繫方式報名註冊。
針推針灸正骨網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強烈推薦: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每天都有精選醫學好文章免費分享!
1 3 9 3 0 4 0 6 4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