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世界頂尖經濟學教授,卻因為沒有孩子被質疑對國家沒有貢獻?
最近全球各大媒體都報導了這樣一個事件,在社交媒體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在韓國議會對下一任公平貿易委員主席的提名進行確認的過程中,一位保守派議員鄭甲潤對被提名人Joh Sung-wook質問道:「我發現你還是單身,而我們韓國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女人們不再生育,」隨後他又補充:「你有份不錯的簡歷,但是,拜託也請完成你對這個國家的義務。」
這番充滿性別歧視和霸凌色彩的言論,是對著一位女性經濟學家Joh Sung-wook說出的。
Joh Sung-wook是韓國首爾國立大學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是第一位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經濟學的韓國女性,也是第一位加入韓國大學和首爾國立大學商學院的女性,此外,她還是第一位被提名為公平貿易委員會主席的女性,在競爭政策和公司治理方面擁有非常豐富的專業知識。
然而在這一份令人讚嘆的履歷背後,鄭甲潤卻只看到了她是個50多歲且單身未育的女人,並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她作為一位經濟學家給韓國帶來的貢獻,粗暴地下結論她沒有盡到對國家的義務。
這番言論隨後在社交媒體上引起巨大反響,不少人認為鄭甲潤的提問非常失禮,「如果對方是一個男性,他還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嗎?」一位網友這樣寫道。
韓國婦女聯合協會就此事發表的一份聲明中寫道,「在確認提名聽證會上,基於被提名人的性別而做出對其婚姻和生育選擇的評論,是明顯的性別歧視,侵犯了女性公民權利和勞動權利。」
9102了,一個女人的婚否育否仍然是評判她的重要標準
最終迫於輿論壓力,鄭甲潤道了歉。
然而這件事結束了嗎?
不,沒有。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女人的子宮,仿佛是她們的原罪。無論她們在專業領域取得多麼大的成就,無論她們自己的日子過得多麼充實,只要她們不曾結婚、不曾生育,她們永遠都有可能被路人莫名其妙地指指點點一番。
這不是《使女的故事》,這是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
想像你身邊一位才能突出,頗具領導風範的中年女性,這一類「女強人」本身就要面對許多非議,若再加上她終生未婚、沒有孩子,不難想像她身邊的輿論會如何暗暗可憐她,儘管婚姻和孩子或許根本就不是她想要的。
普通人如此,世界領袖們也未能逃脫這番評判。
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有眾多女性民主黨候選人,然而根據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政治學學者Dawn Langan Teele研究發現,選民們對於女性候選人同時兼顧政治家和妻子/母親的身份有著很高的期待,女性候選人必須是超人一般的存在,而男性候選人則不會面對這個問題。
當擁有5個孩子和9個孫子的川普聲稱自己從未換過一塊尿布時,人們聳了聳肩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但試想若是一位女性候選人,她一定會遭到許多攻擊。
世界上只有23%的國家領導人是女性。
弔詭之處在於,一個在專業領域內成功的女性,幾乎不可避免地將面臨人們對她私生活的窺探,當發現她未婚未育時,會將她的價值大打折扣;
而另一方面,由於女性要承擔婚後家庭的大部分家務和育兒工作,她在職場上的發展空間被壓縮,換句話說,如果她想取得成功,只能選擇遠離家庭生活。
這大概是每個現代女性都要面對的難題。
想讓女性生孩子?需要平等的育兒分工和友善的職場環境
韓國的生育率已經跌到了自有記錄的1970年以來最低值,2018年,每位女性平均擁有的子女數量為0.98,而如果要保持人口穩定,這個數字需要達到2。
韓國政府為了提高生育率已經花了上千萬美元,但並沒有顯著效果。
韓國女性不想生孩子的原因一是養育成本太高,在這一點上,政府已經努力做了大量育兒補貼;二是育兒工作太繁重,且都集中在女性身上;三是生育後重返職場的困難太大。
性別平等,看似是一個邊緣不重要的議題,但它總會通過各種重要數據體現出來,低生育率,就是其中的一個。
反觀近年來北歐的生育率在穩步提升,也離不開家務和育兒分工的平衡。
只有對女性來說,生育不會成為她們參與公共生活的阻礙,生育所遭受的身心痛苦可以被理解,生育後的分工更加平等,她們才會做出生育的決定。
而盼著通過進一步打壓女性職場空間,逼迫女性回歸家庭的做法,反而會更加讓女性不敢生育、不願生育。
(本文首發於頭條號野馬青年)
更多閱讀
回復以下關鍵詞獲取更多信息
不婚丨丁克丨 多元成家 丨多元婚育丨蕩婦羞辱丨同志 | 30歲去留學丨義工丨職野 丨代孕丨凍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