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 12.5 體驗不理想、小米 11 系列散熱翻車、米 6 釘子戶再上熱搜等等一系列消息,似乎對於今年新推出的小米數字旗艦不是那麼有利,也讓準備入手這款手機的用戶望而卻步。而且小米 MIX4 的消息也是鋪天蓋地襲來。
那麼問題來了,在下半年新機潮即將到來之際,小米 11 系列還值得買嗎?今年的小米 11 系列真的是硬體參數拉滿,實際體驗拉垮?用了一個多月的小米 11 Pro 後,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由於篇幅關係,本文僅討論使用時間較久的小米 11 Pro,11 與 11 Ultra 不作為重點。如果大家還有興趣,可以留言,我們下一期再聊聊其他兩款。
新機潮到來之際,選擇入手物美價廉的上一代旗艦機,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老話說得好,沒有不好的產品,只有不好的價格。而本文的主角——小米 11 Pro,畢竟驍龍 888、2K+120Hz 高刷屏、1/1.12 英寸超大底 GN1、潛望式長焦、67W 無線快充等等,即使放到明年都是頂級硬體水平。
拋開青春版不談,小米 11 系列共分為 11、11 Pro、11 Ultra 三款產品,目前官網售價分別為 3799 元、 4499 元與 5499 元。
大家糾結小米 11 系列是否值得入手,基本從兩點出發:
1、跟同價位手機對比,小米11系列是否有足夠大的優勢
2、小米 11、小米 11 Pro、小米 11 Ultra,哪個是最優解。
接下來就讓我們展開聊聊。
首先,在 4000-5000 元價位段,已經可以買到絕大多數品牌的 2021 款旗艦機。OPPO Find X3(全鏈路10bit、外觀特殊)、vivo X60 Pro+(蔡司加持)、一加 9 Pro(哈蘇背書),魅族 18 Pro(無廣告、系統有特色)。該價位段也是國產手機品牌旗艦機廝殺最激烈的價位,選擇非常多。
不過單看參數,小米 11Pro 可以說是裡面最強悍的那一批。潛望式長焦、GN2 超大底、888,幾乎沒有短板。但作為一款旗艦機,沒有短板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你要有特長。而且價格一旦賣到 4000以上,外觀、質感、設計就變得尤其重要。
這是一款旗艦機區別於中端機的重要標誌之一。也是為什麼雖然參數一樣,但有些手機能稱為旗艦,有些只是高性價比的中端機型。
小米 11 Pro 設計相比於 2020 年底發布的小米 11,沒有任何變化,而且小米 11 的設計絕對算不上好看。相比之下,小米 11 Ultra 雖然有些簡單粗暴,但整體給人的印象,反倒比小米 11/11 Pro 要好一些。
它的主要問題就在於相機模組設計。在當下,影像已經成為手機最重要的賣點。但如何處理越來越大的 Sensor,也著實讓工程師與設計師絞盡腦汁,既要保證攝像模組有足夠的存在感,又不能喧賓奪主。就好像非要你做出來一個五彩斑斕的黑,想想就頭大。那為什麼說小米 11 Pro 的設計不夠好看?我們不如先看看 4000-5000 元價位手機的後蓋設計。
不知道現在大家有什麼感覺,肯定會有人喜歡小米 11 系列的後攝設計,但絕對不是大多數。
好在,現在手機殼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帶上手機殼之後,再好的質感都會被遮蓋,小米 11 Pro 也會變得好看許多。
很多用戶購買小米 11 Pro 都是看中了它的影像素質,跟 Ultra 相同的主攝,同樣配有潛望式長焦,比同價位的產品要高出一級。我們直接來看樣張,對比手機是小米 11(穩定版 12.5.9)、一加 9 Pro,開啟自動 HDR、AI 模式。
(以下四組樣張對比自左至右分別為小米 11 Pro、小米 11、一加 9 Pro)
如果不放大細看,三者之間的區別並不大,放大後可以看出解析力要明顯好不少。而且得益於大底,讓小米 11 Pro 的曝光要更激進一些,細節保留以及高光壓製做得都不錯。小米系的照片飽和度拉得比較高,部分場景下比較討喜。
不過總感覺小米 11 Pro 的算法還有不少問題,比較容易出現翻車的情況,比如你拍的物品本身色彩飽和度很高,小米再拉飽和度,細節就全都丟失了。比如這兩張,問題很明顯,反倒是小米11表現比較穩定。跟我們之前評測小米11 Ultra時很像,不出問題時表現很不錯,但一出問題就比較影響體驗,而且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抽一下風。好在,5 倍潛望式鏡頭還是在線的,在同價位沒有對手。
總結來看就是,GN1 很強,但目前小米的優化還有進步空間。而且也沒有與小米 11 拉開太多差距,畢竟目前已經不再是僅憑硬體打天下的年代了。而且,小米的相機優化一直都不算太理想。
然後就是大家非常關心的發熱問題。相信很多人都因為網上輿論說小米 11 系列非常燙手, 玩遊戲體驗不理想,而在糾結。
但事實是,今年使用驍龍 888 處理器的手機,只要是調度稍微積極一些,都面臨著發熱困境,無一例外,手機不燙手只是因為性能釋放不夠強。
我們拿其他使用驍龍 888 的手機來對比一下。上為小米 11 Pro(開發版 12.5.21.4.28)、下為一加 9 Pro(Color OS11.2 LE2120_11_A.08)。
可以看出,小米手機調度的確要更積極,《王者榮耀》全部開啟最高后,對手機性能的要求是比較苛刻的。可以看出一加 9 Pro 的幀數相比小米 11 Pro 平均差了十幾幀。
為了保證性能釋放,發熱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經過這麼多版本的優化與調校後,小米 11 系列發熱已經有所好轉。所以,如果大家在糾結手機發熱的問題,不好意思,今年使用 888 的手機,在面對高負荷場景時,沒有不燙手的,這也是今年散熱背夾市場異常火爆的原因之一。
聊完了影像跟遊戲表現,最後再來說下 MIUI。這也是今年,大家對小米 11 Pro 或者說對小米手機頗為失望的重要因素。
即使 MIUI 12.5 已經有所好轉,例如優化了動畫流暢度,讓超級壁紙變得更加易用;優化觸控操作,更加跟手;交互方式也更加符合用戶習慣,整體相比於 MIUI 12 所不小提升。但依舊存在各種小 BUG,比如深色模式的適配、負一屏動不動重新加載、偶爾卡屏導致動畫過渡不流暢、相機切換鏡頭容易卡死等等。
而且隨著其他手機品牌的迅速跟進,MIUI 似乎不再是小米手機的護城河,反倒變成了一塊短板,這估計是很多米粉都沒有想到的。如果你依舊是衝著 MIUI 系統,而決定入手小米 11 Pro,目前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最後結論呢,個人不是特別建議在現階段(2021 年 7 月)現價格(4499 元)入手小米 11 Pro,開頭也提到了,同價位產品可以選擇的產品有很多,而且也各具特色,小米 11 Pro 沒有明顯優勢,單純的硬體優勢並沒有很好轉化為勝勢。
如果你希望能有出色的拍照體驗,小米 11 已經可以滿足使用需求。而且小米 11 Pro 也無法提供極致的影像能力,真喜歡拍照,不如咬咬牙上小米 11 Ultra,它目前絕對是硬體級別的天花板(軟體算法麼,還得看優化呀)。
如果你因為網絡那些手機燙手的問題,在猶豫要不要入手。可以很明確地告訴你,使用驍龍 888 晶片的手機沒有不燙手的,小米 11 Pro 經過多次優化後,表現已經算是比較理想了,起碼性能釋放讓人比較滿意。
如果你是為了強大易用的 MIUI,那比較遺憾,目前 MIUI 的表現很難讓人滿意,小米自身也意識到這一問題,並在不斷的改進中。只不過,MIUI 目前給人的感覺有些尾大不掉,希望 MIUI 13 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吧。
之前,小米憑藉硬體堆料以及出色的軟體體驗,在市場上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但隨著其他家在軟體層面的不斷追趕,MIUI 已經很難成為小米品牌的護城河。而在硬體方面,小米又很難打出差異化。雖然近兩年,小米已經在旗艦機型競爭中佔據一席之地,依靠價格優勢、堆料的做法雖然好用,但並不是最優解,小米需要進一步實現軟硬結合。
不知道在 4000-5000 元這個價位,大家最喜歡哪款安卓手機呢?對小米 11 系列又有哪些心得體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