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波頓是那種個人風格十分鮮明的導演。哥德式的造型,隨時開唱的歌劇,極富對比性的色彩運用,都是波頓對電影呈現的獨特見解。
這兩年,波頓一直被質疑江郎才盡。的確,不論是《愛麗絲夢遊仙境》(2012),《黑暗陰影》(2012),還是《大眼睛》(2014),波頓一直都沒有回到他的巔峰水準。
至於今年這部改編自奇幻小說《怪屋女孩》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也只能稱之為不差。
電影還是熟悉的波頓式配方,但是卻少了一抹暗黑恐怖下蘊藏的溫情。
▼
不難發現,蒂姆·波頓對哥特的喜愛已經深入骨髓。
被封殺的《文森特》有種哥德式的黑暗和扭曲:
《斷頭谷》充斥著黑夜、迷霧、烏鴉和墓碑:
即便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廠》這種童話般的甜膩世界,也因為威利·旺卡的古怪和神經質而蒙上了恐懼的面紗:
甚至連波頓本人,都帶著一股哥德式的頹廢,蓬鬆的捲髮、凌亂的胡茬和有色的黑框眼鏡是他出鏡最多的裝束:
到了《佩小姐》,這種哥德式風格依然搶眼。神秘的古堡,復古的裝扮,詭異的怪物和陳列室裡滿滿一柜子的內臟器官,無一不在彰顯蒂姆·波頓特有的存在感:
▼
波頓早期的高分作品,不論是《剪刀手愛德華》、《大魚》,還是《殭屍新娘》,講的都是「離開—尋找—回歸」這樣簡簡單單的故事。
《佩小姐的奇幻城堡》也不例外。
Jake因為爺爺的意外死亡,來到了威爾斯的一座小島,尋找爺爺臨終時說的「怪奇孤兒院」:
在這裡,Jake見到了爺爺故事裡的peculiar children(擁有超能力的孩子),明白了爺爺與孤兒院的聯繫,也逐漸承擔起了自己的責任:
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的Jake,在怪奇孤兒院卻如魚得水。他帶著peculiar children打敗了怪物,還逆轉時空改寫歷史,使爺爺倖免於難。
影片最後,Jake選擇回歸奇幻世界。他在現實世界中不被接納,卻在奇幻世界中找到了自我:
這是一個很蒂姆·波頓的故事。
照理說,這部電影應該是波頓最得心應手的那種,拿手到足可以讓波頓證明自己並非江郎才盡。但事實卻並不是這麼回事。
▼
波頓電影裡的主角,幾乎無一不是帶點神經質的,造型怪異的,性格孤僻的。《佩小姐》裡的Jake也是如此。
小時候他對爺爺故事裡的peculiar children 深信不疑,從而招致同學們的嘲笑;長大後在超市打工,同學也要欺負他(原著中並沒有這一段);再加上他和父母的關係也談不上親密,Jake其實很孤單。
但Asa Butterfield(Jake扮演者)對這種孤單塑造得並不生動。
小哥也是演過很多戲的人了,包括《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雨果》這種高知名度的電影。但他這次的表現居然像我們國內的某些小鮮肉一樣,靠著面癱+瞪大眼撐完了全場。
再者,既然Jake選擇生活在奇幻世界裡,那麼奇幻世界到底給了他怎樣的情感滋養,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
Jake和peculiar children之間是如何產生深厚的感情的,我們不得而知;Jake和Emma的感情羈絆,也因為缺乏鋪墊而顯得生硬突兀:
Jake和反派之間的決鬥,因為反派智商一直不在線,甚至有點兒戲:
猶記得《剪刀手愛德華》中,愛德華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審視著這個世界,接近著這個世界:
就像他用心雕刻出來的可愛又不失創意的造型一樣,他希望被重視,被平等以待,希望將心目中的美好傳達給周圍的人:
這是波頓電影的哥特外表下湧動的溫柔。
而《佩小姐的奇幻城堡》,哥特風猶在,溫情卻難尋。少了這抹溫情,電影淪為普通的奇幻冒險影片,繼而陷入難以打動成年人,又會嚇到小孩子的尷尬境地。
這一次,蒂姆·波頓似乎真的難以重回巔峰狀態了,有點遺憾。
但這個號稱自己「腦子只有13歲」的男人,曾身體力行地向我們證明——若你喜歡怪人,其實他們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