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萬州的初冬清晨,透露著山裡溼冷的寒氣。丈夫於紅偉一離開,46歲的宋建巧轉身走向試驗室,開始一天的忙碌。
夫妻倆都在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萬州環線項目一分部工作。清晨目送,夜晚盼歸,這是宋建巧如常歲月的一個生活習慣。在過去23年的工地歲月裡,無數個熟悉而又模糊的生活場景,時常在腦海重複閃現。
兩位「接班人」
攜手一起幹過12個項目,足跡遍布十餘個省市,是這對工地夫妻簡單不過的履歷。生活奇妙的是,早在1992年和1993年,於紅偉和宋建巧先後從山西、河北農村,相繼「接班」父輩進入中交集團。
於紅偉幹過混凝土振搗工、起重吊信號員。1993年,不忙的時候,他會騎車40來分鐘,到5公裡外的項目組看望姐姐。偶然的,他見到來報到的宋建巧。「那時她瘦瘦小小,印象比較深。」於紅偉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言語中依然憐愛。
因肯吃苦,善鑽研,於紅偉沒幾年便當上了項目的工長(相當於工區主任)。宋建巧成為測量員,和男同志一起爬高高的貝雷架,穿行在跨越河流的便道上,測量放樣,覆核樁號。經於紅偉姐姐介紹,兩人正式開始接觸交往。於紅偉看中宋建巧的細心與勤勞,她看上他憨厚的性格與負責的工作態度。1997年8月,兩人終於在一個項目工作。當年工地上這對普通的年輕情侶,攜手走過23年。
工地上的愛人
「生活總會有得有失,但無怨無悔,我真的挺知足。」歷經多年相對艱苦的工地生活,成就了宋建巧樂觀平和的性格。她愛笑,聲音爽朗,看上去比同齡人年輕許多。
每當提起女兒,她眼裡常有愧疚。女兒在2001年出生,幾個月後就被送到河北娘家照料。孩子長大後,見到回家休假探親的父母,嚇得哇哇哭。再後來,他們每次離家回項目,總哭鬧不停。宋建巧也走一路哭一路,丈夫勸也勸不住。多年的分離,成為宋建巧心中對女兒無法彌補的歉疚。
「從工地上回來鞋子再髒,沒幾分鐘就會洗刷的乾乾淨淨。文明宿舍評比,我們家真是第一拿得手軟!」和平日不善言辭的於紅偉聊起生活,他興致挺高。一旁的宋建巧表情害羞,示意他低調。
在項目上,工地夫妻並不少見。在無數項建設工程背後,一代一代的夫妻兵拋家舍業,接力創造,成為龐大勞動大軍中的溫情風景。任憑風吹雨打,嘗盡酸甜苦辣,歷經悲歡離合,他們恩愛如初。(劉翼 陳洪勝)
編輯:趙鼎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