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墓前有個石雕,可不少遊客看到石雕,都說:雕的這是誰

2020-12-24 歷史店

「製得舞胡工歡酒,當宴宛轉客顏酡。」清人史夢蘭用這十字描述了舞曲的高雅,這曲子的名字就是《蘭陵入陣曲》,是為蘭陵王譜成的曲子。蘭陵王可謂是中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個男神,他名氣不凡,但真容卻不被後世人知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提起中國古代的雅樂,大家第一想到的應該是《秦王破陣曲》了吧?唐太宗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幫助李淵奪得天下,受萬民景仰,宮廷更是譜得巨製舞曲《秦王破陣曲》為其慶功。這個舞曲的詞最開始是借用的,取自他的將士們作的軍歌:「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其實,比這首雅樂還有名,還宏大的是另外一個大型的雅樂,那就是《蘭陵入陣曲》,這部歌舞戲,起源於北齊,興盛於唐代,可以說在盛唐時,簡直就是神一般地存在了,《蘭陵入陣曲》也叫「大面」,這部舞曲是為了讚美蘭陵王衝鋒陷陣而做的,由於蘭陵王總是戴著面具,所以《蘭陵入陣曲》的舞者也都必須蒙面。

蘭陵王高長恭,他雖然沒有李世民那樣名揚天下,但卻是那個時期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首先,他和藹善良,毫無王爺架子,據說有一次他奉旨入朝,結果僕從們太年輕,居然都走散了,只剩下他一個人獨自返回住地,這本就是僕從最大的失職,但是他並沒有責罰僕從,而是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其次,高長恭是一個勇冠三軍的將軍,邙山大戰,就是他帶領五百精騎,衝垮了北周大軍,奠定了自己諾大的蓋世神威。《蘭陵入陣曲》也正是百姓為了紀念此事而譜成。

最後一點,就是英俊瀟灑。「貌柔心壯,音容兼美。」《北齊書》如是記載,也就是說,他不僅作戰英勇,而且長得像美女一樣的柔媚,而這也是為何蘭陵王一直戴著面具的原因,他自認為太柔弱,無法震懾敵軍,所以需要戴嚇人的面具,達到震懾目的。蘭陵王武藝高強,英俊無比,還無半點驕橫,這不就是個完人了嗎?

蘭陵王是真的很英俊,他是從古至今的「四大美男」之一,其餘三位分別是潘安、衛玠、宋玉。但是由於蘭陵王總是佩戴著神秘的面具,導致他的畫像都戴著面具,慢慢地後人們居然遺忘了他真實的樣子,以至於今人都不知道該如何紀念他,在河北省邯鄲市北朝墓群中,蘭陵王墓就坐落在其中,墓地建有碑亭,周圍有透花圍牆,還樹立了一個雕像,只是這個雕像,一直遭時人批評,因為這個蘭陵王的雕像,將蘭陵王塑造成了一個矮矮胖胖的樣子,就連臉上也掛著謙和敦厚的微笑,倒像是一個文官,毫無人們心中,關於蘭陵王的那種「外表美嬌娘,內心特鋼強」的既視感。雖然說現在的人誰也不知道他什麼樣子,但是作為古代四大美男之一,這齣入未免有些太大了吧?

蘭陵王到底長什麼樣呢?由於蘭陵王墓一直沒有正式的考古挖掘,所以蘭陵王的模樣還是個謎,他的容顏成為了一件很有懸念的事情。

在近期,網絡上有人稱蘭陵王墓已經正式發掘,還發出了一張蘭陵王的人臉復原圖,圖片上的男子果然很是柔美,長得也很纖細,比那個矮矮胖胖的形象確實更順眼,只是官方卻一直都沒有回應,也沒有表態,這讓我們認為,蘭陵王墓至少還未正式挖掘完成,所以網上的資料也許並不可靠,我們希望在蘭陵王墓中可以找到他的完整頭顱骨,這樣,我們就可以憑藉當今的科技水平,復原他當年的絕世容顏,讓我們來一睹他的英姿風採。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相關焦點

  • 從青田石雕到泰順石雕——雕出自己的品牌
    溫州少年到青田學石雕手藝,學成歸來後,在溫州開辦石雕作坊。溫州石雕開始迅速地發展起來。早年間,溫州城區打鑼橋、道前街(現廣場路一帶)有20多家溫州人、青田人經營石雕的店鋪,因此打鑼橋、道前街在民間亦有「雕滑石街」之名氣。當時比較有名的有阮文林的「品石」、黃增南的「南園」、嚴竹青「金石林」、熊巖春的「美觀齋」等,規模最大的是「金南金石刻畫社」。
  • 寺廟祠堂石雕鏤空花窗古典園林石雕透窗及石雕花窗作用
    當我們走進一些具有前史神韻的古建築或者寺廟祠堂時,時常會為其造型各異,工藝精美的石雕花窗所吸引,那形色各異的圖紋不時的令人墮入遙想之中難以自拔。石雕鏤空花窗-凱巖石業在傳統的建築中,又把石雕花窗稱為漏窗或者花窗洞,是一種不封閉的空窗,其方式不會拘泥於某種方式,或許是方形、圓形、六角形、八邊形、扇形、甚至與其他的特色規劃方式
  • 惠安石雕小沙彌禪意石雕小和尚雕塑
    在一些寺廟園林裡我們常常能見到各種造型的供人欣賞的石雕小和尚,這種石雕小和尚我們叫他石雕小沙彌。根據我們通俗的來說,石雕小沙彌其實就是年齡很小的小和尚的,這種年齡的石雕想必是十分的有趣可愛的。這種人物他的年齡是比較小的,所以很多時候他們所做出來的動作、所做出來的事情,都是那些大的和尚所沒辦法去做到的。這也是這種小沙彌石雕的一種非常有特點的地方,也是完全會顯露出他們年齡的地方。
  • 泉州20多件明清精美石雕藏身路橋 系明代名宦劉望海後人陵墓石構件
    近日,劉望海文物史跡保護管理小組的劉良州等人致電媒體反映,他們宗親在惠安縣城平山一帶的橋上和路下,發現20多件劉氏先人陵墓石構件,而這些石構件已「消失」半個多世紀了。石雕就在果林場後方的「圍牆」,它們鑲嵌在圍牆上,而這片圍牆,又同時是果林場外上山公路的路基。可以看到,這片石構件有20多件,組成一面「石雕牆」。其中,有8塊堵石(也就是墓圍的浮雕石刻),6大2小。大堵石每塊寬0.5米左右,長分別為1.3米、1.1米、1.0米;另外還有10多塊榫卯石構件。這8塊堵石上面有半浮雕的鳳凰、喜鵲等動物,還有梅花、石榴等花卉。
  • 陶利|賞《徐瑋先生壽山石雕集》(上)
    江城子慢·賞《二十四孝》山秀園石組雕,有感清明掃墓見景感君苦雕璧,遊刃處、昆灰玉懷積。淚沾臆,愁何事、故事殷勤重刻?意如螫。孝子賢孫難一見,真無奈、新潮傳統逆。臥冰拜虎誰知?懷橘拾葚誰識?  疑聽泉臺太息,嘆先靈祭掃,愚孝堪怵,忠悌堪惜。憂糟粕,付與如今誰剔?墓前惑,人祈墳山風水發,求天佑,哀思端合十。
  • 福建青石石雕十八羅漢坐像寺廟十八羅漢雕刻佛像石雕十八羅漢圖片
    石雕十八羅漢是我國傳統釋教的文化之一,我們應該都聽說過,在許多寺廟中也見到過。傳說十八羅漢都是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們常駐人間,首要任務是主持正義,引導眾生向善。最開始在唐朝其實只有十六羅漢,到了唐末才出現了十八羅漢,這大概是因為中國人對十八這個數字的偏愛吧。
  • 酒店門口石雕六牙大象石雕大象的寓意及石雕大象的價格
    石雕大象就是用石頭雕琢出來的大象,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運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及陵墓上都會看到它。其可用的石材有天青墨玉、霞玉、漢白玉、砂巖、大理石、花崗石、銀灰白石、雪花白等。
  • 動物石雕花崗巖石雕招財貓擺件
    據介紹,石雕招財貓一說起源於1000多年前的中國,另外一說則起源於日本,是日本傳統文化中常見的貓型偶像擺設,被視為一種招財招福的吉祥物,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四百多年前的江戶。石雕招財貓-凱巖石業招財貓日本從江戶時代起,養貓的風氣開始流行,在日本人的意識中認為貓形態可愛,聰明賢惠兼有少許狡猾,富有神秘感有通靈之力,此外貓還能守護糧食不遭鼠害,所以以貓作為原型的傳說也逐漸流傳開來
  • 「雕與塑的互融——豐盈韻·第六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石雕創作營研討...
    研討會現場  2020年11月12日上午10:30,「雕與塑的互融——豐盈韻·第六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石雕創作營研討會」在惠安豐盈公司舉行。他認為,惠安是一個用石頭來美化生活、書寫歷史的城市,每次來到這裡都有新的感受。本次創作營經過十天的創作,最終形成了21件有創作溫度、文化深度、藝術高度的優秀作品,把學生們的創作理想轉化為藝術現實。期間學生們收穫了自信,獲得了成長。活動讓學院與民間進行了良好的互融。作為主辦方,他認為21件作品非常精彩,學生們非常優秀,社會各界合作良好,本次創作營活動圓滿成功,到達了預期的主辦目的。
  • 惠安石雕土地公寺廟石雕土地爺
    石雕土地公是比較常見的石雕神像之一,也是比較常見的石雕藝術品之一。石雕土地公又稱作福德正神,是漢族的民間宗教信仰之一,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廟是在我國分布最廣的祭祀建築,我們經常在一些宗教廟宇之中或者家裡簡單土地公的雕像,參拜土地公來保佑全家的溫飽和一方的平安。
  • 寺廟石雕供桌青石石雕神桌純手工雕刻石供桌及石雕供桌的擺放禁忌
    石雕供桌,指廳堂上置於天然幾前的一種長方形桌子,高度約與方桌相等。祭祀時,祭祀時常供設香爐、蠟竿和擺放供品的桌子。石雕供桌常見於大型的祭祀活動,廟宇、祠堂、家宅、公司等擺放祖宗牌位,佛道神靈的地方。石雕供桌-凱巖石業
  • 石雕龜馱碑石雕龍頭龜碑有什麼象徵寓意
    中國眾多瑞獸中,石雕龍頭龜是被眾人所識得其中一種瑞獸。通常我們在很多寺廟或者廣場等景象場所可以看到石雕龍頭龜碑,其實背上伏著石頭的動物叫做霸下,霸下和龜十分相似,但有差異,霸下有一排牙齒,龜類卻沒有,霸下和龜類在背甲上甲片的數目和形狀也有差異。故霸下又稱龍龜,是長命和吉利的標誌。
  • 青田舉辦石雕文化節 海內外嘉賓共賞名石 青田石雕小鎮產值達15億
    不久前隆重舉辦的僑博會,讓青田的紅酒、咖啡等進口商品,引國內外消費者強烈關注。 12月5日—7日,以「石豔天下·雕刻世界」為主題的第八屆青田石雕文化節,又吸引全世界聚焦這一中外聞名的華僑之鄉。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
  • 寺院前的六牙石雕大象
    石雕大象是人們長期擺放在寺廟的一種工藝擺件,大家知道六牙石雕大象為什麼會擺在寺廟門口嗎?這樣擺放的好處是哪些呢?造型和寓意又有哪些呢?本文通過解釋這些內容,讓大家更加了解六牙石雕大象的用途及使用。寺院前的石雕大象很多別樣造型的石雕大象可以把放在寺院門口,但是最好的寺院大門口的石雕大象絕對是六牙石雕白象,其主要寓意和作用有四種,下面我們來分別說一下。
  • 寺廟石雕小和尚禪意石雕小沙彌
    石雕小沙彌-凱巖石業石雕小沙彌-凱巖石業石雕小沙彌-凱巖石業石雕小沙彌種類豐富,有功夫小沙彌,參禪小沙彌,勞作小沙彌,還有下棋的、嬉戲的、打水的等等。這些造型都是許多石雕創作者根據小沙彌的日常作息時間,不斷深化設計出來的,需要對他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足夠觀察才行。我們在很多禪語故事裡也常常看到懵懂小沙彌的身影,他們那種總在發問深省的狀態,與我們每個在為生活的意義而不斷摸索著的平凡人所正在經歷的階段相吻合。可以說小沙彌成了人們懷抱初心,堅持求索的一種象徵。
  • 吳品峰:古石雕裡有鄉愁
    福州晚報記者 雷巖平 鄭瑞洋/文 見習記者 林雙偉/攝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石』馨……」在連江縣城玉荷西路的鬧市一隅,吳品峰窩在他的「一品堂」裡,品石雕、盤石權,呈現了別樣的《陋室銘》。古時,秤砣稱「權」,秤桿稱「衡」,合稱「權衡」。隨著電子秤的普及,石權逐步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石峁石雕:顛覆我們認知的發現
    我也認為這有可能表現的是馴虎或戲虎的情景,或者表現的是人假虎威的意境,抑或即《尚書·舜典》中所說的「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一個縮影。  石峁還有一件石雕採用浮雕手法,半立體雕出牛虎共在的主題,中間是牛首,兩邊相向站立著兩虎形。商周銅器上的牛紋圖並不罕見,無論是牛居中心還是虎居中心的構圖均有發現。
  • 石雕雙龍香爐的造型有何特點
    香爐是佛教寺廟中常常都能見到的石雕禮器,相對於其他材質的香爐來說,石雕香爐在使用的長久性會來得更高,並且它在造型上可以雕刻各種各樣的款式,而在寺廟中,有一款石雕香爐的款式不僅大氣,還符合寺廟的風格,是很多佛教寺廟中都熱愛定製的一款,那就是石雕雙龍香爐,龍是寺廟常見的雕刻對象,雕刻在香爐上也是很美觀。
  • 寺廟石雕須彌座精雕石雕佛臺雕刻
    石雕須彌座,也稱作「金剛座」、「須彌壇」,在佛教文化中就是作為佛像的臺座所用,主要是安置佛像和菩薩像,雕刻設計都還是比較多樣。「須彌」在佛教中有特殊意義,根據佛教經典中記載,世界的中心是一座山,這座山就叫「須彌山」,是世界中心,可見其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意義所在。
  • 大型石雕大象漢白玉石雕六牙大象
    自古以來石雕大象就是我國傳統的裝飾雕塑物,古時代石雕大象的身影幾乎可以說是無處不見,宮殿,衙門,橋梁甚至是紐扣上都存在著石雕大象的身影。一般情況下石雕大象的出現都是成雙成對的。石雕大象-凱巖石業石雕大象-凱巖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