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因換發執照被否的「中天關臺事件」引發臺灣社會廣泛討論。批評人士認為當局踐踏新聞自由,實為「政治追殺」。
中天新聞臺換照被駁次日(19日),前「新聞局」局長鐘琴、數名「立委」及多個民間團體到「通訊傳播委員會」(「NCC」)門前抗議,打出「挺中天,反關臺」「捍衛新聞自由」等標語。《聯合報》一項9萬餘人參與的民調顯示,89%民眾不贊同「NCC」不予換照的決議,且「感覺有政治力介入,不應限縮新聞自由」。
據報導,22日將舉行的臺灣「秋鬥遊行」中,有團體就此議題組織抗議。
各大媒體言論版近日均可見到大量對關臺事件的討論。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胡幼偉在中時新聞網發文稱,這是臺灣自有電視事業以來,「第一次由行政機關封閉了一個專業新聞頻道」,也是臺灣「解嚴」以來,第一次當局封殺新聞自由的「強烈倒車」。
律師陳麗玲在中時新聞網發表文章,對「NCC」列出的關臺理由逐一分析反駁。
「NCC」列出的四大駁回理由,包括中天屢次違規並遭投訴、內控與自律機制失靈、新聞制播受大股東幹擾、未說明改善可能性。文章認為,去年民眾投訴量增多,與韓國瑜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其反對者投訴中天的韓國瑜報導有關;「NCC」不管這類投訴真偽,逕自斷定中天未能落實新聞專業。自控機制上,若真失靈,公司當業績不佳,但中天新聞臺廣告量卻名列前茅。
資深媒體人單厚之在ETtoday新聞雲撰文指,社會風評的確對中天有一些批評,但「NCC」沒有任何委員有不同意見或保留的聲音,「又何嘗不會讓人有『內控機制失靈』『政治介入運作』之感?」如此難免引發「政治追殺」的聯想。
《聯合報》20日社論指,「NCC」否決中天新聞臺換照案,「專斷地關閉了這家言論立場與民進黨相左的電視臺,也粗暴踐踏了臺灣的新聞自由」。
社論認為,從最近數月當局開放含瘦肉精美豬進口、當局發言人錯指商家用「萊牛」,至中天關臺這連串風波看,當局內部顯露出獨立機關從屬化、學者專家政治化的傾向。
據ETtoday新聞雲引述中天主播陳文越臉書,18日當天,全體中天主播換上白衣,胸前別上黑絲帶,象徵臺灣新聞言論自由已死。
陳文越在臉書寫道,當天節目中險些哽咽。她質疑民進黨是否還堅持「民主自由」的創黨價值。她說,今天被消音的是一家站在當局對立面的新聞媒體,是做實監督角色、探討爭議的「執政眼中釘」,「粗暴關中天,對其他媒體的效應可想而知」。
與中天新聞臺同屬一媒體集團的《中國時報》18日社論寫道,歷史會記住2020年11月18日,「臺灣新聞自由死亡」「臺灣一言堂的時代來臨」。
社論說,中天新聞深知,被關不只是「一家電視臺消失」的簡單事情,而是整體新聞自由與媒體經營環境惡化的嚴重事態。所以「不會甘於屈服,不會坐視臺灣言論自由慘遭斃命,必將採取法律行動反擊」。(中新社臺北11月21日電)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