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5月12日訊 (通訊員 姚昕廷 記者 姚輝) 初夏來臨,第109個「5·12」國際護士節如約而至。戴上燕尾帽、披上白戰甲,懷著一份熾熱的愛心,憑著一身專業的本領,福山區人民醫院護理人穿梭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當一日日的辛勞換來一張張治癒的笑臉,這是對工作的肯定,是付出的回報,這一刻,是每一名白衣戰士最大的自豪與驕傲。
急診科主管護師王旭東
作為建院以來第一批男護士,在急診科這個人生的第二個大家庭工作已經13年。由於科室的特殊性,他作為一名護理工作者每分每秒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緊繃的神經,而作為一名男士,又要在遇到突發事件時肩負起保護同事的重任。不求付出有所回報,只願開心工作,平安回家,這就是一名普通護理人的心聲。
門診部護士李琳
97年生人的她在門診部工作已三年有餘,疫情防控期間主要負責門診預檢分診工作。作為患者入院的第一道防線,此項工作可謂重之又重,為了避免人員聚集,必須迅速指導患者就醫問診。每天上百次的接診量常常讓這位年輕的姑娘下了班「連話都說不出來」。雖然忙碌辛苦,但盡己所能幫助患者是她最大的滿足和快樂。
康復醫學科護師曾雅慧
有著10年護理工作經驗的她以「零基礎」調任康復科,憑藉不服輸的韌勁和對護理職業的熱愛,從對康復臨床治療的淺薄認知,到現在能夠獨立完成對患者的治療。在她看來,多一份問候,可以打破醫患之間的陌生;多一份溝通,可以增添醫患之間的信任;多一份理解,可以提高為患者服務的效果。
手術室護士趙麗豔
在手術室這個人生的小舞臺從事護理工作已有12年,每當配合醫生完成一臺高難度手術,或是成功搶救一名危重產婦、聽到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都會讓她有著滿滿的成就感、獲得感。疫情期間借調發熱門診工作,儘管充滿著危險和挑戰,但能與患者站在一起,就是她不悔的職業選擇。
血透室主管護師王荔
血透室護理人員是一個特殊群體,承擔著幫助患者透析的大部分工作,她們用日復一日的守候,陪伴患者度過血透道路的「馬拉松」。除了時刻保持警惕,如同轉動的機器一般精準無誤,還要時刻留意患者情緒變化,及時溝通疏導,這是一名血透護理人的工作常態,當看到患者下機時放鬆的心情和良好的狀態,一天的辛苦忙碌頓時都消失了。
產科護士杜倩
原本計劃回老家結婚的她,毅然推遲婚期重返崗位,義無反顧加入到抗擊疫情的隊伍中,絲毫沒有顧忌自己也是一名準媽媽。雖然無法到一線工作,但她的心裡始終緊繃一根弦,那就是在特殊時間,必須保護好產婦和嬰兒兩個人的安全,這是一名產科護士最大的責任。
兒科護士宋雅文
在她身上看不到90後「叛逆、不好管理」的職場標籤,對工作有熱情、有毅力是她的最好註解。在從事兒科護理工作的4年中,從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歷練到可以獨擋一面,值班期間憑藉敏感的職業性和出色的專業技能成功搶救一名吞咽異物患兒,這讓她更加深刻意識到用己所學挽救生命的重要性。
ICU主管護師孫薇薇
有張娃娃臉的她卻是工作了12年的護理「老人」,她的班次經常收治一些危重患者,每當這時她都會鼓勵一起值班的新護士。當全院發起馳援湖北倡議書時,她是科裡第一個報名的,並多次找到護士長,表示如果下批支援需要重症專業的護士,自己一定要到前線戰「疫」。用平凡的工作踐行南丁格爾誓言,這就是她在護理崗位發光發熱的動力。
神經外科護師孫元民
護理生涯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次與同事交班,共同到病房查看患者病情,剛進入房間便聽見患者不斷喊著一個名字,家屬則在一旁愁容滿面,上前詢問得知,原來是患者的孫女在外地上學,無法回來探望。得知情況,她主動來到床前拉著患者的手說:「我們都是您的孫女,會一直陪著您的。」真心換取患者健康,是她唯一的願望。
外科護師高秀麗
她是大外科每個人眼裡最勤快最漂亮的護士,科裡環境被她整理的井井有條,幾乎每個新來的護士都是她親手幫帶,每次夜班結束她都會幫下一班準備好各種東西,幫白天的護士抄好護理本。只要能想到的,她就一定能幫大家做到做好。她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只有對護理工作、對同事深深的愛。
創傷外科護師張曉宇
立足護理崗位九年,怎樣才算一名優秀的護士一直是她思考的問題。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發現即便是擦門把手、紫外線燈消毒、為下一個班次做好清潔這些再普通不過的事,都有著不凡的意義。父親舊疾復發,她沒有絲毫猶豫仍第一時間報名馳援湖北,護士長多次打電話勸說都被她堅定拒絕,面對困難挺身而上,這是她對國家最大的熱愛和對護理職業最大的尊重。
骨科護師姜雪
自2008年入職以來,工作踏實認真,嚴謹求實,擔任帶教老師後,更是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疫情突發,她舍下未滿4歲的兒子,毅然加入抗擊疫情先鋒隊,前往隔離病區工作。她常說自己只是一名普通護士,做的還遠遠不夠,只有不斷進取,才能把護理工作做得更好。
呼吸腫瘤內科護師馮娜
9年的護齡的她有著十分豐富的護理經驗,自疫情發生以來,近兩個月的時間她和同事沒有休息,不厭其煩一遍遍提醒患者和家屬「戴好口罩」、「勤洗手」、「多通風」。工作期間,她每天提早半小時上崗,下了班也要把自己管轄的病區再仔細巡查一遍,確保沒有紕漏。憑藉耐心、細心和責任心,她完美地詮釋了南丁格爾精神。
心腎內科主管護師王春玲
今年11月份就要退休的她,在心內科病區工作了33年,幾十年的護理工作使她深知一名護士的不易與辛苦,回顧漫長護理路,工作雖然渺小平凡,卻是自己人生最精彩的回憶,能夠盡心盡力為救治患者奮鬥了一生,更讓她感覺到充實和榮光。「用心站好最後一班崗,也希望年輕一代牢記使命擔當」,這是一名護理老戰士衷心的期盼。
消化內科主管護師張靜
這是職業生涯中的第14個護士節,在她看來今年的護士節因為疫情顯得特殊而有意義。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她排除萬難前往一線工作,現今春暖花開,抗擊疫情取得了階段性勝利,她也回到了自己的崗位。每每問起她當時不害怕嗎?「既然穿上這身衣服,就無所畏懼。」永遠是她唯一的回答。
神經內科護師劉曉梅
自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始終把患者當做親人,想人所想,幫人所需。細心的她曾經發現一名高齡入院患者始終穿著一條短褲,詢問後才知道患者住院時沒有準備長褲,又沒有家屬來送,下班後她便買好衣物送了過來,像這樣事情她做了很多。她堅信只要用心去交流,用情去溝通,用愛去工作,就一定能構建和諧美好的醫患關係。
五官科護士張紅豔
參加工作以來第一次遇到疫情,身上的白衣讓她深知肩上扛起的責任,雖然年輕但她毫無畏懼,認真完成好每一項工作。她深知作為一名護士,不只是單純為患者做治療,更需要有責任心,耐心,愛心,細心。她說非典時期自己是一個被守護的90後,現在換作自己來守護他人健康,因為「愛和希望總是比病毒蔓延的更快」。
產房
為產婦加油鼓勁喊啞的嗓子,因接產縫合久坐而麻木的後背,種種辛勞都在產婦投來的感激目光和新生兒清脆的啼哭聲中,全部煙消雲散。作為能夠為產婦和新生兒保駕護航的堅實力量,這裡的每一個人都願意也必須讓自己更專業、更細心、更強大,母嬰平安,是她們最大的「小」心願。
感染性疾病科
科室6名護理人員當中,上有即將退休身體欠佳的老護士,下有孩子剛蹣跚學步的年輕媽媽,平時默默無聞的她們,當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之時,瞬間化身最美逆行者,在厚重悶熱的防護服裏白天黑夜連軸轉,不計報酬,不畏生死,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抗擊疫情的最美篇章,感動激勵著每一個人。
消毒供應中心
甘為人梯、無私奉獻是消供人的職業情操;愛崗奮鬥、忠誠執著是消供人的樸實品格。面對疫情,這裡的每一個人沒有懼怕和恐慌,因為她們是術業有專攻的白衣戰士,儘管未能奮戰前方,但她們竭盡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證供應物品質量百分百合格。「質量至上、安全責任重於泰山」,這是消供人一直秉承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