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曾經有這樣一款節目,吃過晚飯後,我們一家人都一定會準時坐在沙發上觀看。開頭滲人的背景音樂,配上一個個怪異荒謬的靈異故事,讓我們看得如痴如醉。比如,某村子半夜總聽到怪叫聲,一個人家裡電燈總是突然會自動亮起,以及一個村子的村民遭遇半夜鬼剃頭,諸如此類的故事數不勝數,多少個童年的夜晚我都被嚇得睡不著覺,雖然結尾主持人告訴我怪叫聲是有人打呼,燈泡自動亮起是開關老化,鬼剃頭和村民飲食習慣有關,但兒時的我依然害怕不已,發誓不再觀看,看到第二天的預告片後,卻又讓人慾罷不能。
這就是《走近科學》這款欄目。如今這款節目停播了,作為全國首套被欽點的大型科普欄目,《走近科學》曾是20年前最風光的節目,不但一出道就霸佔cctv1、cctv10晚間黃金檔,而且還會每日洗腦輪播,但凡家裡有電視的,絕對都看過《走近科學》。
然而這款節目停播後,該話題下卻遭到了許多網友的吐槽,《走近科學》更是官媒點名批評成「故弄玄虛」、「荒誕」、「把科普搞成鬼故事。可這款節目真的如此不堪嗎!?
或許,大家對這期節目真的有那麼一些誤會。
其實,最早一期的《走近科學》是個非常嚴肅地節目,1998年,為響應科教興國策略,《走近科學》作為一款科普欄目應運而出,主要是內容是向觀眾介紹科學知識,科學事件和從事此類工作的學者,但由於該節目比較嚴肅,且專業性較強,對於普通實在是缺乏了一些趣味性,收視率連年降低。
直到2003年製片人張國飛上崗,對此節目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第一是選題一定要面向大眾,第二是把嚴肅的科教片變成講故事為主的科普片。經過張製片的改革後,收視率連年上漲,直至登頂。儘管開頭的怪異荒謬,到最後匪夷所思的科學解釋,一直被大家所吐槽。但這款節目真的是我兒時最喜歡的一檔節目,陪伴了我童年無數個夜晚,同時無意間向我科普了無數科學知識。或許作為一款科普節目,他不像標準的紀錄片那樣,缺少嚴肅性,缺少嚴謹性,但它卻是真正意義上面對普羅大眾的一款科普節目。
它陪伴了我們從小孩變成大人,用浪漫和趣味,點燃了我們對科學的好奇心,但如今在它停播,被打成「收視率反面典型」。遺憾的是,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間,中國都不會再效仿《走近科學》這樣浪漫的科普節目。
更遺憾的是,這份遺憾是少數人才懂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