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偵探柯基-十萬個為什麼 第六十四期
生活不是詩和遠方,而是柴米油鹽。作為一位資深的外賣達人,近幾日突然冷靜下來了,習慣買菜和做飯。所以吃完飯後就少不了洗碗刷鍋,且常用洗滌靈,故發此問:洗滌靈對人體有害嗎?
洗滌靈的成分:
洗潔精的主要成分是烷基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泡沫劑、增溶劑、香精、水、色素和防腐劑等。烷基磺酸鈉和脂肪醇醚硫酸鈉都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是石化產品,用以去汙油漬。(烷基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泡沫劑、增溶劑、香精、水、色素、防腐劑等,其實都是化學成分。)
直鏈烷基苯磺酸鈉
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具有良好的去汙和乳化力,耐硬水和發泡力好,生物降解性極佳,是綠色表面活性劑,應用於香波、餐洗等洗滌劑(含量60%)。
脂肪醇醚硫酸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又稱脂肪醇醚硫酸鈉)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易溶於水,有優良的去汙、乳化、發泡性能和抗硬水性能,溫和的洗滌性質不會損傷皮膚。使用時請注意:在不含粘度調節劑的情況下,如果要稀釋為含有30%或60%活性物質的水溶液,常會導致一種粘性高的凝膠。為避免這一現象,正確的方法是將高活性產品加到規定數量的水中,同時加以攪拌。而不要將水加到高活性原料,否則便可能導致凝膠形成。
抗泡沫劑:常用的抗泡沫劑有:甲基矽油、丙烯酸酪與醚共聚物等。
增溶劑:增溶劑具有增溶能力。
香精:洗潔精中至少含有數種甚至幾十種天然和合成香料。
觀點一:無害
餐具洗滌劑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劑有直鏈烷基苯磺酸鈉(簡寫為LAS)和直鏈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鈉(簡寫為AES)。根據對這兩種表面活性劑的急性口服毒性的研究,確認LAS的LD50為0.5~2.0克/千克;AES的LD50為1.7~5.0克/千克。此毒性範圍與食用鹽和小蘇打相當,應屬無毒物質。
洗滌劑中表面活性劑的濃度一般只有15~20%,經衝水稀釋後約為0.1~0.15%。如根據漂洗1次來檢測洗滌液殘留的表面活性劑的量來估算,每隻盤子上沾有的表面活性劑僅為0.0009毫克。若以每人每天需使用20隻盤子計,則每天每人攝取量為0.018毫克;如漂洗兩次或用自來水衝洗,則攝取量更微不足道。據相關研究,每人每天攝取表面活性劑的量在0.3~3毫克是安全線。那麼,用餐具洗滌劑洗餐具後,餐具上殘留的量遠低於此線,因此,可以認定是絕對安全的,消費者可放心使用。
同時,中國餐具洗滌劑的強制性國家標準(GB9985-2000),要求砷含量0.05毫克/公斤,重金屬(以鉛計)1毫克/公斤,甲醇1毫克/公斤,螢光增白劑不得檢出等,這為餐具洗滌劑中的其它可能造成危害的組分制定了最高限量。如果嚴格執行國家標準,餐具洗滌劑應該是可以正常使用而無害的。
正確選用洗滌靈
市場上選購餐具洗滌劑(洗潔精),首先是看標識標籤,標籤(或瓶身)應有生產許可證號、生產日期、廠名、廠址,另外正規廠家也標明了使用說明、執行標準、淨含量、保質期等。其次看餐具洗滌劑的感官指標,液體產品應無異味、不分層、無懸浮物、無沉澱。
正確使用洗滌靈
洗潔精洗滌餐具時,主要有兩種洗滌方式:
(1)浸泡洗滌時,將洗潔精用水稀釋成200~500倍(洗滌濃度以0.2~0.5%為宜),浸泡時間以2~5分鐘為宜,用海綿或抹布擦洗後,用流動清水衝洗乾淨。
(2)將洗潔精直接倒在海綿或抹布上,沾取少量水後擦洗餐具,再用流動清水衝洗乾淨。
建議採用第2種洗滌方式,該方法洗滌濃度高,洗滌效果較好,即使對於較重的油垢,也能較好的洗淨。
用洗潔精洗滌蔬菜、水果時,將洗潔精用水稀釋成200~500倍(洗滌濃度以0.2~0.5%為宜),浸泡時間以5分鐘為宜,洗潔精有助於洗滌蔬菜、水果上的殘留農藥等物質,浸泡後還須反覆用流動清水衝洗乾淨。
無害的前提有哪些?注意洗滌靈的選購;注意使用方法正確;洗滌靈的生產環節嚴格遵守國家標準。生產環節最為重要。
觀點二:有害
一些小廠家因為原料、生產過程、衛生條件等等達不到要求,只得使用甲醛作為防腐劑以保證洗潔精不變質。因此造成甲醛超標原因主要是兩種:一是企業對原料的質量把關不夠,二是某些不法企業為了追求洗滌效果,違規添加了甲醛。除了甲醛,因為促進水相物質和有機相物質溶解,甲醇也會被添加其中。
洗潔精傷手
洗潔精不同於沐浴露,它的工作範圍對象包括碗筷、鍋、鐵具等,它的去油、脫脂能力強,洗的多了會破壞皮膚表明的保護性油脂,讓人洗碗後,覺得手格外乾燥。建議洗碗的人兒,可以戴手套,或是在洗完之後抹些護膚產品。
了解這些後,我覺得洗滌靈可以用但儘量少用,如果碗筷十分油膩的話,可以用沸水衝洗一下,因為沸水也有一定的去油膩功能。
本文由名偵探柯基整理髮布
2020年7月13日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名偵探柯基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名偵探柯基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名偵探柯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