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因果的科學實驗,如果意識能回到過去,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2021-01-07 第九道木門

對於人來說,意識是一個和我們關係緊密但同時也充滿未知的領域。上世紀興起的新紀元思想普遍認為,意識能夠創造現實。意識真的有這麼大的力量嗎?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我們至少可以斷定,意識絕不僅僅是大腦裡的生物現象那麼簡單,它的力量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以色列內科教授萊昂納德·萊博維奇曾做過一個禱告效力的實驗。他請人為近4000位敗血症病人禱告。他把病人隨機分成兩組,找一個人為實驗組的病人禱告,祈求他們痊癒。另一組作為控制組用於對比觀察。實驗結果表明,實驗組死亡率低於控制組,分別為28.1%和30.2%。死亡率差別倒是不大,但是從病情嚴重程度和需要接受治療的時間來看,實驗組的發燒時間和住院時間都比控制組短很多。

你可能會想,這一類通過祈禱而影響病人病情的事,也不是沒有聽說過,甚至有的人還親身經歷過類似的情況。但這次實驗的神奇之處就在於,病人都是在1990-1996年之間住的院,祈禱是在2000年進行的,也就是說祈禱對4-10年前的病人發生了作用。

萊博維奇本人倒是對實驗結果不以為然,因為他實驗的本意就是向人們證明祈禱這一類的另類醫學是荒唐的,由於實驗結果違背常理,他認為用科學的方法來驗證禱告的效力是在浪費時間。不過他的實驗還是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類似的實驗也在不斷地進行當中。

物理學家赫爾姆特·施密特想測試人的意念會不會影響機器已有的輸出。他的方法是把隨機事件發生器和音響連接,音響會隨機向耳機的左耳罩或右耳罩發出一聲滴答聲。這些滴答聲會被錄音,實驗之前沒有人聽過這些聲音。不過按照常理來看,滴答聲出現在左耳罩或右耳罩的次數大體上應該是相等的。

實驗時施密特找來許多學生來聽錄音拷貝,並且在聽的過程中用意念影響錄音帶,讓滴答聲更多出現在左耳罩。實驗後分析錄音帶,看看滴答聲在左右兩邊出現的機率是否偏離隨機模式。5年的時間裡,施密特進行了2萬次測試,測試結果表明,左耳罩出現滴答聲的次數平均高於右耳罩55%。錄好聲音的錄音帶是無法改變的,學生們的意念很可能是回到了過去,在錄製聲音的時候影響了機器的輸出結果。

不僅如此,意念還有可能在疾病發生後,逆時間預防疾病發生。荷蘭的研究人員曾把一群老鼠隨機分成兩組,讓其中一組受寄生蟲感染。然後把受感染的老鼠照片交給念力治療師,由他來進行治療,阻止寄生蟲繁衍。實驗進行了3次,有2次得到中度效應值0.47。效應值是一種確定效果大小的數值,在0.3-0.6之間屬於中度效應。預防心臟病的藥物阿司匹林,效應值只有0.032。用簡單的話說,就是治療師用念力治療感染寄生蟲的老鼠,效應值是阿司匹林的10倍還多。

意識真的能改變過去嗎?這簡直是另一種形式的穿越時空。不過喜歡科幻的朋友可能會馬上想到祖父悖論,如果回到過去,在父親出生前就殺了祖父,那麼你自己就不存在了。這種矛盾的情況讓不少人懷疑改變過去是否真的可行。不過科學家們對意識影響過去的現象有著自己的解讀。

有人認為物理宇宙不是固定的,而是以趨勢的方式存在,這些趨勢又與人的心靈有某種關聯。就像實驗裡的滴答聲,在左右耳罩出現的次數有著多種可能,只有當人聽過錄音,多種可能才會垮陷為單一狀態。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是由我們的意念創造。也有人認為,時間是向外擴散開去的現在,我們在任意時刻都能獲取宇宙所有信息。有的人之所以能預知未來,其實是未來的某些事件回到過去,影響了人的心靈。還有人乾脆就認為,根本就沒有連續的時間,時間與空間都是我們的意識所造。

對於意識逆轉因果順序的現象,科學家們仍在持續的研究中。也許我們正影響著過去的自己,未來的我們也在影響著現在的我們。如果真是這樣,或許培養和保持自己的正念、善念才是我們最好的自處之道吧。

相關焦點

  • 如果你可以回到過去殺死你的祖父,事情將會怎樣?
    他說,這是「為未來的時間旅行者舉辦的一次歡迎會,」是為了證明他 2009 年的一個推測——人類實際上不可能回到過去——而進行的一次玩笑實驗。但霍金可能錯了。近期研究至少從數學角度為時間旅行的可行性提供了初步證據。該研究觸及到了我們對宇宙認識的核心。
  • 因果律還是祖父悖論?到底是什麼阻止了我們的時光旅行?
    於是他通過時光機回到過去,對他祖父說,你生下我爹,我爹又生了我,我來到這世界上就是個錯誤,我過得這麼慘都是你們害得。然後李狗蛋就把他祖父殺了。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李狗蛋殺了他祖父,他爹也就不會出生,他又是怎麼來的?這是一個聽上去很怪異的故事,然而,它也是科學界赫赫有名的一個悖論——祖父悖論!可以說人類不解決祖父悖論問題,就別想實現時光旅行。
  • 相對論能讓我們回到過去?
    儘管在實踐時有很多的困難,但是向前穿越幾個納秒(甚至幾個世紀)卻是非常直觀和容易理解的。然而,回到過去就難得多。起初,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是禁止向過去穿越的,經過10多年的努力,在他發表廣義相對論時,已經在理論中消除了對回到過去的限制。可是,如何讓人回到過去依舊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 念力的科學實驗:負面意念對人的影響!
    因為如果可以證明意念 能影響生物體的基本構成成分,那整個生物體被意念 影響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布勞德在聖安東尼奧心靈科學基金會的同事約翰.克梅茨曾經測試負面意念 對癌症的效力。因為不敢拿活人來測試自己的理論,他最後選定子宮頸癌細胞樣本作為實驗對象,又找來英國知名的異能治療師馬修.曼寧幫忙。
  • 一個普通的科學實驗,揭示的現象卻無比詭異,還顛倒了因果關係
    他和玻爾之間的爭論,解決了不少量子力學的基礎概念問題,比如上帝會不會擲骰子?這應該是愛因斯坦的名言之一了,針對的是量子力學中的隨機性。愛因斯坦希望科學家能找到一種能解釋這種隨機性的理論,而不是簡單地認為隨機性就是世界的本質。高中物理有個實驗,理科生應該清楚,叫做雙縫幹涉實驗,它就是這種「隨機性」的代表。而實驗結果揭示的現象,足以讓人懷疑整個宏觀世界。
  • 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想做什麼?
    如果有機會給你選擇一個時間節點生活,你會選擇未來還是過去?我想很多人都想回到過去。未來還沒發生,而且一切都是未知的,即便去了未來,我們也無法把握一些事情,還不如靜候它的到來。而過去,就不一樣了。我們已經知道以前發生過什麼,如果再有一次機會返回舊時光,就相當於再活了一次。現在有很多穿越題材的影視作品,講的就是一個人回到過去,用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待舊的世界。
  • 時間的另一種可能:超越感官的局限,過去和未來也許就在我們手中
    現在的人和未來的人通過時間逆轉的技術得以互通情報,從而掌握先機,百戰百勝。說起來吸引力法則和時間鉗形戰術也有那麼幾分相似。吸引力法則要求我們觀想願望實現的畫面,在你用心體驗和感受的時候,就好像塑造了一個未來的自己,他對現在的你說,繼續努力,你的夢想會實現。於是你信心十足,在未來的某一天真的實現了夢想。那麼時間是否有逆轉的可能呢?
  • 如果有一天,你能回到過去
    我們期待回到過去,有些是覺得,如果在某個時間節點,改變了某個決定或者某件事情,歲月就會一直靜好,或者想要在某一個美好的情境下,多留一些時間。如果有些無法被釋懷的過去有個朋友,我們姑且稱他為A吧,他說自己早些年一度很想回到
  • 時間穿越能實現嗎?專家找到3種方法,霍金卻警告別回到過去!
    時間穿越能實現嗎?專家找到3種方法,霍金卻警告別回到過去!人類是三維空間中的生物,可以沿著維度前進和後退,無需受到限制,想做任何事都可以隨心所欲。在霍金生前,對時間有過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他的認知中,時間完全可以穿越,時間穿越是有方向性的,只能朝著未來穿越,無法逆流。這種逆轉會打破因果關係,俗話說得好有因才有果,這種順序是無法顛倒的。雖然霍金提示過人類有機會實現穿越,他認為這種方式是不可逆轉的,穿越到過去有可能會出現悖論。
  • 科學理論表明:我們有可能回到過去,但我們不能改變歷史
    如何讓時光倒流讓我們回到過去?曾經有兩位物理學家做過實驗,把精確的原子鐘帶上飛機繞世界飛行,發現飛機上原子鐘的時間比地面上一模一樣的原子鐘的時間要慢,這就說明運動讓時間變慢,而根據現有的認知我們總是設定光速是最快的而且保持不變,飛機的速度與光速是無法比擬的,現在我們設想一下,當以光速運動時,時間會怎樣呢?
  • 這有一本「時間逆轉」說明書
    影片的基礎是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熱力學過程是不可逆的,孤立系統總是自發朝熱力學平衡方向演化;同理,時間也是單向流動的,一個系統會隨著時間推移而熵增,系統也會變得越來越無序,我們可以以此來區分過去和未來。讓一個系統熵減,熱力學過程逆向,是否就意味著可以穿越回到過去(時間倒流)?電影就是基於這個假設,而影片中出現的那個 「轉換門」 就是完成這個 「逆向轉換」 的關鍵。《信條》絕對可以算得上年度燒腦大作,雖然有一定的科學理論基礎,但情節都是基於假設,對一些科學概念做了天馬行空的演繹。但單說熵減(這被科學家看成是某種意義上的 「時間逆行」)這件事,一直以來就不乏頂尖學者在這方面進行探索。
  • 《意識的宇宙》| 意識:哲學悖論還是科學對象?
    所以,研究意識給我們造成了一種有趣的困境:內省的方法在科學上是無法讓人接受的,儘管個人對自我意識活動的描述是有價值的,但他們卻無法揭示大腦的工作機制。而對大腦本身的研究也不能說明什麼是意識。這些限制迫使我們必須在意識研究上採取一種特殊途徑。這正是本書要解決的問題。我們還要在書中提出一些方法來回答以下問題:1.
  • 魔力科學小實驗 | 見到方糖就撲過去,牙籤也愛吃甜食?
    圖片源於網絡甜品不但口感好,味道誘人,據研究還發現,攝入甜食後能使人的大腦分泌一種叫苯多安的物質,而這種物質能使人的緊張感得以舒緩,因此,民間向來就有吃甜食能使人心情愉悅的說法,這也就是為何那麼多人愛好甜食的原因了。人們愛吃甜食無可厚非,因為人類具有發達的感覺系統,如果奶爸跟你說牙籤也「酷愛」甜食,你是否會大吃一驚呢?
  • 看完諾蘭的《信條》,我們還能相信因果律嗎?
    這些情節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其巧妙之處就在於,時空可以穿越(逆轉),只要能時空穿越,就有可能出現這類異常的因果觀——非線性因果觀。然而,如果我們傳統的時空觀存在問題或者說客觀上我們的時空變了(可逆),那以此為基礎的因果關係也會因此變化,由原來的因果鏈條,變為因果循環,我們不妨稱前者為線性因果,稱後者為非線性因果。
  • 周末放映廳 |《蝴蝶效應》——如果能回到過去,我們能改變什麼
    什麼是蝴蝶效應?似乎我們很多人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亞洲的一隻小蝴蝶扇了扇翅膀,可能會在美洲掀起一陣颱風。影片的開頭便給觀眾埋下了伏筆,「據說,一些微如蝴蝶振翅的小事能引起橫掃報個地球的風暴。」——混沌理論。這句話是理解整部電影劇情的關鍵所在。跟隨著緊張刺激的音樂,標準的美式電影開頭出現在我們眼前。
  •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進而使這些物質穿越時空回到過去。 因為物質一直處於永恆的運動狀態中,在孤立的系統中,混亂程度必然會隨著時間(或者說運動)而增加。除非有外力能改變孤立系統中物質的運動狀態,也就是與外部環境發生能量交換,這樣才有可能使體系中的熵值減小。 打碎一個玻璃杯很容易,但想要將它恢復如初,卻要難上千百倍。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因為自然界中的事物似乎總是朝著無序(熵增)狀態發展。
  • 我們有三種方法可以穿越時空,但科學家警告,最好不要回到過去!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過去與未往往都令我們是一籌莫展!過去的已經過去,永遠再不會重來;未來在遙遠的地方,他該來的時候就回來,但絕不會提前一秒鐘到你的眼前!那麼過去未來真的是無法穿越的嗎?
  • 什麼是雙縫幹涉實驗,這個實驗有什麼意義?未來會如何發展?
    電子的波長一般為埃,所以如果是用電子作為入射粒子的話,那麼後面所產生的幹涉條紋,就是電子和原子幹涉所產生的。事實上,這個實驗在歷史上是一個諾貝爾獎,證明了電子是波。光子幹涉實驗示意圖但我一直不確定非相對論性量子力學這套能不能直接照搬來解釋光,「光子的波函數」這種說法有嚴格定義嗎?
  • 速度極限會對我們的宇宙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隨著宇宙飛船的速度越來越快,在它眼中光子從離開手電筒到擊中靶子的時間會越來越短,實際上在某個時刻,如果它的速度夠快,它就會看到光子在離開手電筒之前就已經擊中靶子了,但是這肯定講不通,因為這個違背因果律,我們都知道結果是由原因引起的,而不是反過來,在一個沒有因果律的宇宙裡生活將變得特別瘋狂,從這一點我們就能得出結論,沒有什麼東西能跑得比光還快,因為那將破壞因果律
  • Netflix如何活用A/B測試、準實驗、消費科學實驗,來改善流媒體體驗?
    這些比特率的選擇決定了屏幕上視頻的質量,並且還直接影響了設備上的本地緩衝區使用的速度。當緩衝區用盡時,播放會中斷,並發生「重新加載」的提醒。 人們都享受出色的播放體驗。希望有高品質的播放,並且播放不會意外停止。但實際上,網絡連接的問題可能使這一目標無法實現。我們能做的是設計算法,可以快速檢測網絡吞吐量的變化並實時進行調整,以提供最佳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