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就在昨天,第39屆中國香港金像獎頒完了,悄無聲息。
沒有大明星,沒有紅地毯,不到12分鐘,18個獎項便盡數頒出,難怪有人感慨說,這是「史上最快頒獎」。
之所以草草收場,自然是受疫情影響。本屆金像獎老早就宣布取消實體頒獎禮,採用線上直播形式。而這也正好應了第32屆中國香港金像獎最佳影片《寒戰》中的那句臺詞:「非常時期,用非常方法。」
和本屆金像獎頒獎典禮現場一樣,如今的電影院線同樣冷冷清清、悽悽慘慘。不知不覺,我們已經有三個多月沒有光顧電影院。有人說,都快忘了進電影院是什麼感覺了。在這段時間,影片撤檔、劇組停拍、院線停業,讓本想在春節檔攢票房的電影行業遭受重創,現在不單是電影播不了,連電影院開門時間都尚未確定。
電影行業似乎已進入「至暗時刻」。有業內人士估計,因疫情帶來的票房損失可能超過200億元。與之相應,很多電影從業者損失慘重,就連明星也因為長時間沒有片約,紛紛嘗試在網上直播帶貨。實際上,早在2020年3月份,為了提振消費,原本是打算讓電影院復工,一些地區還制定了一系列吸引觀眾的措施,比如電影票打折、播放以前的經典電影,像《少年的你》《阿凡達》《盜夢空間》這些票房高的電影作品,都在播放名單之列。不得不說,這些辦法確實挺好,很多觀眾也表示支持。奈何措施制定沒多久,國家電影局便發布緊急通知:暫停電影行業復工。當然,這跟國外疫情加重不無關係,電影院畢竟不像戶外空氣可以自由流通,要在封閉的空間待上2個小時,有著不可預知的風險。
最近,河南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Ⅱ級調整為Ⅲ級。不少影迷因此詢問,電影院是不快要開放了?梳理其他省份做法,像甘肅、海南等地區早在今年2月份便已將應急響應降為Ⅲ級,但這些地區的電影院直到現在還沒開業。由此來看,在全球疫情形勢不可控的境況下,電影業暫停開業,恐怕還將持續一段時間。度過這段難挨的時光化危為機,電影從業者要及早準備、主動作為。
為了走出疫情之困,儘可能減少停業帶來的損失,很多影視企業也開始了自救行動:有的開始售賣零食、出租影廳拍婚紗照,有的嘗試和網絡平臺合作。但不管怎麼樣,觀眾對好內容的需求是一如既往的。苦練內功,創作更多好作品,改變靠賣票房這樣的單一贏利模式,電影業終能再綻芳華。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