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極度喜愛的「嫡孫」弘皙,曾幾何時也是「皇太孫」般的存在。
弘皙,生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是康熙皇帝的太子胤礽的次子。由於胤礽的結髮妻子瓜爾佳氏(石氏)並沒有誕育子嗣,再加上胤礽的長子早殤,因而由側福晉李佳氏所生的弘皙就此成為了胤礽所有在世的兒子中年齡最長、出身也最為高貴的,所以,不管是胤礽,還是康熙皇帝本人,都將其視為「嫡出」。
對於弘皙,康熙皇帝可以說是非常的喜愛,同時也寄託了康熙皇帝非常厚重的期望,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此時康熙皇帝與太子胤礽的之間的矛盾已經開始激化。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皇帝第一次親徵噶爾丹期間生病,太子胤礽和三阿哥胤祉前去探望,然而對於康熙皇帝的病情胤礽表現出了漠不關心、毫無所謂的樣子,因而引得康熙皇帝對其巨大不滿,並對其進行了一番訓斥後將其趕回了北京。
愛新覺羅·玄燁
而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康熙皇帝開始對胤礽逐漸不滿。一方面,胤礽貪婪無度,生活奢靡,甚至主動向官員們索賄,影響極為惡劣,另一方面,胤礽對於朝臣和其他兄弟們態度蠻橫,更加招致了朝臣們對其的不滿。康熙皇帝對此也是極為氣憤,並且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將胤礽的叔姥爺,同時也是他的政治靠山索額圖處死,希望藉此提醒太子胤礽能夠改過自新,然而胤礽的表現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是用幾乎於「報復」的心態來對抗康熙皇帝,其惡劣表現較之以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面對如此不堪的胤礽,康熙皇帝出於對朝局穩定的角度考慮,以及念及與自己的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之間的感情與赫舍裡氏家族的功勳,繼續對其抱有這希望,同時康熙皇帝也將開始將自己的心血用以撫養和培養自己的孫子弘皙上。
弘皙也就這樣一直生活在宮中為康熙皇帝所養育。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個兒子,這些皇子一共為他誕育了97位皇孫,而能夠為康熙皇帝接進宮中,受到康熙皇帝親自調教的皇孫也就只有兩位,一位就是弘皙,另一位則是雍正的兒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只不過弘曆是在康熙皇帝駕崩的前一年才被接進宮中,與康熙皇帝朝夕相處的時間也僅有短短的一年,況且撫養弘曆的任務康熙皇帝更多的是交由自己的兩位妃子,即後來的惇怡皇貴妃瓜爾佳氏以及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如果論在宮中的時間和受重視的程度,弘曆自然是無法同弘皙相比。
愛新覺羅·胤礽
與此同時,毫不誇張地講,如果太子胤礽沒有被康熙皇帝廢黜,能夠順利繼承皇位,那麼弘皙無論是從繼承合法性的角度,還是從受到祖、父寵愛的角度,都是胤礽之後繼承大統的不二人選。
然而歷史沒有假設,弘皙終究是要與皇位擦肩而過的。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熱河秋闈期間以「太子不孝,所行不善」為由,第一次廢黜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儘管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礽被復立為太子,但是他並沒有從「一廢皇太子」的過程中吸取教訓,表現依舊暴戾荒唐,最終「託合齊會飲案」爆發,對其已經徹底絕望的康熙皇帝於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將胤礽廢黜,並將其圈禁在了鹹安宮,直到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去世,再也沒有出來。
雖然胤礽被廢黜並且被圈禁,但是康熙皇帝此時依舊非常喜歡著自己的這個孫子,甚至他曾公開表示:「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允礽矣」。
朱元璋
如果沒有朱元璋駕崩後將皇位傳給朱標之子、自己的皇孫建文帝朱允炆,進而引發「靖難之役」的歷史教訓,弘皙繼位並不是沒有可能。只是「九子奪嫡」的慘烈,讓身處晚年的康熙皇帝看到了兄弟鬩牆、骨肉相殘的觸目驚心,因而也就此放棄了這樣的想法。而為了弘皙的未來與安穩,康熙皇帝也在臨終前用一道旨意加以維繫:「廢太子、皇長子性行不順,依前拘囚,豐其衣食,以終其身。廢太子第二子朕所鍾愛,其特封為親王。」
雍正皇帝繼位後,對於弘皙以及廢太子胤礽,可以說是禮遇有加。
雍正皇帝是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第二天即十一月二十一日,就冊封弘皙為多羅理郡王,與雍正皇帝最為鐵桿的支持者,和碩怡親王十三阿哥胤祥是同一天被冊封,足可見雍正皇帝對其的重視。
雍正二年(1724年),廢太子胤礽去世,雍正皇帝依照和碩親王的禮儀治喪,並且追封其為和碩理親王,並為其上諡號為「密」。
對於弘皙,雍正皇帝也給予了其足夠的尊重。
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皇帝將其安頓在距京城二十裡的鄭各家莊王府,保證其生活,並派兵進行了拱衛,弘皙就此得以安然生活。雍正八年(1730年),弘皙被冊封為和碩理親王,算是正式襲承了其父親被追封的爵位。
與此同時,弘皙對於雍正皇帝也是非常尊重及尊敬,甚至將雍正皇帝尊稱為「皇父」,足可見二人關係之融洽。
實際上,雍正皇帝對此對待弘皙,也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
一方面,如此對待弘皙的最大作用在於宣揚雍正皇帝的懷柔之道。
雍正皇帝登基後,對於其他康熙皇帝皇子可以說採取了「兩極分化」的態度。對於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這樣的政敵們,兄弟用非常殘忍的手段將這些兄弟們圈禁的圈禁,迫害的迫害,結局都是非常的悽慘。相反對於支持自己以及保持中立的康熙皇帝皇子們,雍正皇帝的態度卻是截然不同,實際上不僅僅是十三阿哥胤祥得到了重用,十六阿哥胤祿、十七阿哥胤禮得到了提拔,包括五阿哥胤祺,十二阿哥胤祹等人也都是以善終收場。
愛新覺羅·胤祥
雍正皇帝善待弘皙,便是為了拉攏宗室成員對於自己的支持,同時也是反擊對於自己的不利輿論的一項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雍正皇帝也是為了證明其繼位的合法性。
雍正皇帝在「九子奪嫡」中,並沒有像八阿哥胤禩等人一樣,有著明顯的扳倒太子胤礽的行為,並且極力掩飾自己的奪嫡之心。也正是因為這一點,雍正皇帝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與器重。面對康熙皇帝非常寵愛的皇孫,同時也是胤礽之子,雍正皇帝只能將其善待,才能凸顯其於胤礽的和諧關係,彰顯其嫡位流轉的連貫性以及皇位傳承的合法性,這也是政治統治的需要。
當然,廢太子胤礽以及弘皙能夠及時認清形勢,對雍正皇帝「卑躬屈膝」,也贏得了雍正皇帝好感,進而獲得了優待。
不過雍正皇帝對於弘皙也沒有放鬆警惕,實際上,將其安排在京城之外並且派人守衛,也是處於一種提防的目的。而弘皙在整個雍正朝都表現得安分守己,只不過雍正皇帝駕崩,乾隆皇帝登基後,弘皙也開始蠢蠢欲動了起來。
愛新覺羅·弘曆
「弘晳逆案」爆發,弘皙終為乾隆皇帝所處置。
雍正皇帝十多年的厚愛,對於弘皙來說,並沒有撫平他失去皇位的「創傷」,於是在乾隆四年(1739年),借著乾隆皇帝剛剛登基,立足未穩,連同了包括莊親王胤祿,寧郡王弘晈,以前同為康熙皇帝孫輩的宗室弘升、弘昌等人,「結黨營弘,往來詭秘」。這些人經常聚集一處,監理機構,謀劃分工,並且「心懷異志」,甚至對乾隆皇帝行「詛咒之事」,這些在當時都是大逆不道的行為。
但是很快,乾隆皇帝以時任查辦正黃旗滿洲都統弘升為突破口,迅速將這一陰謀奪權篡位的政治集團一網打盡,包括弘皙、胤祿、弘晈在內的眾位宗室王公,皆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嚴懲。
這便是乾隆朝初年非常非常著名的「弘晳逆案」,而這也是康熙朝時期「九子奪嫡」的延續,依舊是皇族之間內部的權力鬥爭產物。
弘皙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挑戰皇權,一方面是他對於權力、對於皇位的執念,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自己未來處境的擔憂。
愛新覺羅·弘曆
在弘皙看來,乾隆皇帝在登基之初,立足未穩之際,尚且能維持雍正朝時期的現狀,但是一旦乾隆皇帝的皇權穩固,對於政敵的清算以及前朝政治勢力的清洗也必將成為必然。這不僅僅是歷朝歷代君主交替時必將經歷的「既定程序」,也是乾隆皇帝本人的性格使然。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僅弘皙對此非常的忌憚,包括備受雍正皇帝信任器重的莊親王胤祿,受到怡親王胤祥功勳萌陰,直接倍加封為寧郡王的弘晈,多少也有這樣的擔憂,也才會向弘皙靠攏。
果然,後來歷史的發展也證明了弘皙等人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備受雍正皇帝寵信的鄂爾泰、張廷玉、李衛、田文鏡等人,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判與懲治,特別是張廷玉,結局可謂是非常的悽涼。而除了朝中要員,王公宗室之中,被乾隆皇帝懲治的也是大有人在,這些人或是降爵,或是被處罰,不約而同地成為了乾隆皇帝鞏固皇權的政治犧牲品。
張廷玉
因而也可以推斷,即便弘皙沒有「謀逆」,乾隆皇帝能讓其善終的可能性也非常的低。
相較於弘皙,乾隆皇帝的出身並不高貴,畢竟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生母只是王府的格格,就是級別高一點的侍女,況且就連乾隆皇帝本身的身世都是清宮一大迷案。並且乾隆皇帝最引以為傲的「聖祖寵愛」,相較於弘皙也是完全不值得一提,畢竟自己只跟著康熙皇帝在宮中呆了一年,而弘皙在跟隨康熙皇帝的時間遠遠長過弘曆,並且一直以來都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視。
再加上弘皙的生父胤礽是康熙朝的廢太子,如果不是康熙「兩廢皇太子」以及雍正皇帝的「秘密立儲」制度,單純從出身來說,乾隆皇帝並不具備登上皇位的優勢,因而對於更有繼位合法性的弘皙,乾隆皇帝必然不會讓其安然存活於世。
即便是乾隆皇帝能夠善待弘皙家人,但是弘皙的悲慘結局從乾隆皇帝登基的那一刻開始,已然是命中注定的了。
最終,伴隨著「弘晳逆案」的勘破,弘皙被乾隆皇帝削宗奪爵,逐出宗室,並被改名為「四十六」,弘皙也在乾隆七年(1742年)去世。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皙才被乾隆皇帝下令恢復本名和宗室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