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孫儷的文章,裡面是這樣描述孫儷的:「遠遠地看著孫儷在影棚裡走來走去,聲音永遠是低低的,這位女明星沒有慣常女星豔光四射的氣場,相反,永遠有一種試圖往後退的感覺,她的朋友俞白眉把這種氣質歸結為「演戲時絕對的主角感和生活裡絕對的配角感」,孫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一個不怎麼打眼的瘦子,剪著赫本式的短髮,露出一雙極大的黑眼睛,沒怎麼化妝,披一件普通的灰色襯衫,黑褲子,腳上一雙乾淨精神的白底黑布棉鞋,邊上一圈絨,那是一百年前上海女人就穿在腳上的冬棉鞋,這麼古老的款式穿在一個當時得令的女明星身上,有一種奇怪的MIX感,像薛寶釵那樣的妙人兒愛住雪洞似的家,桌上只肯擺一支土定瓶供數枝菊花,清冷中透著女主人的篤定。」
多年來,孫儷從容,篤定,外表越來越溫柔,內心越來越有力量。我一直認為,能夠把一個角色刻畫的入木三分的演員,她的性情必定某種程度上與角色貼合。從《玉觀音》、《幸福像花一樣》到《甄嬛傳》,她刻畫了善良堅韌的緝毒警察安心,單純倔強的文藝女兵杜鵑,從不諳世事到善於謀權的甄嬛,每個角色的深入人心,奠定了她今時今日的江湖地位。
9月13日上午,演員孫儷在微博上發文談及妹妹孫豔,她透露妹妹馬上就要去北京開啟自己人生新篇章了,並回憶起姐妹倆前天一起在片場的趣事,以及小時候一起經歷的過往等,最後,孫儷表示:「在表演上我沒有上過學,我和少女說了,你上了課回來教教我,讓我也一起和你學習一下,加油,少女!」
她口中的少女就是她同父異母的妹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她就是《安家天下》裡幼年房似錦的扮演者孫豔。
12歲那年,孫儷的父母離婚了,一直跟著媽媽生活的孫儷,在心裡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她的父親當初只給了孫儷母女兩千元的撫養費,當時的孫儷一下就傻了,兩千元,怎麼生活啊?她對媽媽說:別哭,反正以後我也不會結婚,我們兩個自己過!
而如今,孫儷事業大好,有了一雙兒女,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孫儷不計前嫌,對這個同父異母的妹妹在生活上照顧,在學業上鼓勵,在事業上支持!很多網友感嘆:這份胸襟與氣度難能可貴。
孫儷這份胸襟與氣度源於何處呢?
其實早年得知爸爸又重新組建了家庭後,孫儷心裡很不是滋味,跟繼母剛見面就發生了衝突,看著爸爸跟繼母過得不好時,她還覺得特別解氣。而這時候,孫儷的媽媽卻在一旁開導她:「你要好好照顧爸爸,多去看看爸爸,多去看看爺爺。」
面對前夫與別的女人生的孩子,孫儷的媽媽把孫豔當成自己的親閨女看待,有一次,孫媽媽帶著孫儷與孫豔姐妹倆出去玩兒,旁人都奇怪,孫媽媽為什麼會跟孫豔關係這麼近,孫媽媽說:「小孩子都很可愛,外面的小孩兒都能喜歡,為什麼自己的小孩兒不能喜歡?」
在媽媽的耳濡目染下,孫儷的心房也慢慢打開了,與父親和解,接受了繼母和妹妹。
是孫媽媽的善良和寬容,讓孫儷覺得,曾經的不愉快可以忘掉,過去的傷痛也能被化解,與過往的握手言和,讓孫儷在從從容容中擁有了這份氣度與胸懷。
精神分析心理學家艾*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寫了這樣一段話,非常直觀地評價了母親這一重要的家庭角色:母親是活躍生命,也是破壞生命之人。她能創造愛的奇蹟,但也沒有人比她更能傷害人。
孫儷的媽媽無疑是成功的,用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培養出優秀大度的女兒。
然而演員陳喬恩,卻也是因為媽媽,致使自己的童年蒙上了一層陰影。
談起媽媽,她說:「小時候經常被媽媽打,總是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麼跟媽媽講話,怕她會打我」。
在20歲之前,她不敢牽媽媽的手;節目中,始終做不到和媽媽親密相處。
綜藝節目《旋風孝子》中,屋內,兩人在沙發上各坐一邊,自顧自地埋頭,一句交流都沒有,只剩下長達半小時的靜默;屋外,陳喬恩一邊挽著媽媽一邊說自己「最親密的人是工作」,上車之後的表情更是嚴肅地像是專車司機。
媽媽對待孩子的方式對其心理成長的影響是巨大的,儘管陳喬恩如今出息了,但兒時的陰影永遠無法抹去。
俞敏洪認為:一個母親的素質將決定孩子的一生。他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一個家庭,哪怕窮到家徒四壁,只要有一個善良、勤儉、樂觀的女性在料理,這樣的家庭仍然是心靈的聖堂和快樂力量的源泉。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民族的較量就是母親的較量。」喜歡讀史的人可能會察覺,每一位成就卓著的人身後,幾乎都有一位聰慧、有見地、三觀正確的母親。
孟母三遷、陶母退魚、歐母畫荻、嶽母刺字,古代四大賢母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如今讀來,那種舐犢情深和正氣凜然的母愛仍令人感動不已。
去年,有一張地鐵上偷拍的照片火爆朋友圈,是一位媽媽抱著熟睡的孩子,她害怕孩子踢到旁人,就一直用手捧著鞋子,直到站點。網友評論到:你有教養的樣子,真美。
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素質的人,首先你就得成為什麼素質的人。
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也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手中。」由此可見,母親意義之偉大,母親教育之偉大。
再好的名校,也比不上父母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很多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 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錯誤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一個母親,首先要內外兼修,擁有正確的三觀,在此基礎之上,再努力做到言傳身教,潤物無聲。
有人說:少年強,則國強,而在我看來,母親強,則國強。
因為:「推動搖籃的手也是推動世界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