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通衢
——走進鳳縣感受秦嶺路之變
雨後天晴,雲橫秦嶺。山路十八彎,彎彎皆風景,置身此間,如仙境一般,何等愜意!
寶雞日報「走進巍巍秦嶺,感受中華祖脈」採訪團首站進發鳳縣,隨著蜿蜒起伏的省道212隴鳳公路穿行,公路兩邊山花綻放、草木繁茂,恍若融入一幅清新而神韻悠長的山水長卷。
蜿蜒起伏的212省道秦嶺段 張家旗 攝
此時此刻,讓人不由得想起唐代大詩人李白所作的《蜀道難》:
「噫籲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遙想古老蜀道,高峻、崎嶇,難於上天!
再看今人出行,路闊、景美,似如履平地!
鳳縣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地帶,境內峰峽崖嶺競秀、坦洞泉溪交織,古棧道貫通全境,自古就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走進鳳縣感受秦嶺通衢,尋覓先輩足跡,述說築路奇蹟,方可領悟一代又一代建設者「敢上九天攬月」的英雄豪邁。
鐵路似「巨龍」 翻山越嶺入蜀川
說起寶成鐵路,就不得不說著名作家杜鵬程的《夜走靈官峽》——
當時修建寶成鐵路時,著名作家杜鵬程來此採訪,一篇《夜走靈官峽》發表在《人民日報》上,後又入選初中語文課本,成為幾代人永久的記憶。
趙彬瑞 攝
走進夏日的靈官峽,整個峽谷色彩斑斕,嘉陵江水清澈幽碧,兩岸峭壁巍峨聳立,青山綠水相互映襯,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靈官峽景區出口的峭壁上,有三個醒目的紅色大字——「靈官峽」;字的下方是刻在漢白玉石上的杜鵬程《夜走靈官峽》全文;再往下看,是一面赭石色的浮雕牆,再現當年寶成鐵路建設者的勞動場景。
佇立此間,面對萬仞絕壁,緊挨滔滔江水,想那寶成鐵路猶如一條「巨龍」,翻山越嶺飛蜀川,而在技術設備不發達的年代,依靠人力鑿穿秦嶺,廣大鐵路建設者是如何書寫現代版的「愚公移山」故事——
通過靈官峽的寶成鐵路 孫海 攝
「寶成鐵路秦嶺段地形複雜,崇山峻岭,河谷狹窄,是全線工程最艱巨的路段。」日前,原寶雞機務段紀委書記何仲育接受筆者採訪時說,鳳縣靈官峽是嘉陵江上遊第一道峽谷,也是寶成鐵路穿越秦嶺的險段之一。盤在山腰間的鐵路需要穿越隧道、橋梁,建設者置身於萬仞絕壁,緊挨滔滔江水修建鐵路,施工中的艱難險阻難以想像。
當時,寶雞到秦嶺的直線距離只有25公裡,而兩者之間的垂直距離817米,如何克服鐵路在25公裡的直線距離內升高817米的障礙?這在全國乃至世界鐵路史上都屬罕見,但鐵路設計者和建設者們硬是在秦嶺上修出了一條「天路」。火車從寶雞站開出,在楊家灣車站形成第一個馬蹄形,繞秦嶺而上形成第二個馬蹄形,到達觀音山。
趙彬瑞 攝
何仲育說,觀音山車站是攀爬秦嶺的第一個重要車站,鐵路是從陡峭的半山腰開挖出來的。在600多米範圍內要削掉四個山頭,填平四處深溝,移動土石方達47.6萬立方米,為此採用了史無前例的大爆破施工辦法。在四個山頭上挖了49個藥室,填充炸藥142噸。
觀音山大爆破一次性炸掉山石20餘萬立方米,縮短工期6個月,是我國鐵路修建史上第一次大爆破。這個如今不起眼的小站——觀音山車站伴隨著那聲炮響,驕傲地矗立在陡峭的秦嶺半山腰上。
路過觀音山車站,鐵路經過神沙河大橋時形成第三個馬蹄形,海拔繼續升高,鐵路沿隧道繞秦嶺背面畫一個圈,再繞正面畫一個圈,在空間上形成「8」字形線路到達秦嶺主峰青石崖車站。路段坡度達到千分之三十,秦嶺天險被徵服。寶成線秦嶺路段也被世界鐵路史記錄為「築路奇蹟」。
鳳縣靈官峽景區的寶成鐵路築路工人群雕
孫海 攝
據史料記載,寶成線80%的軌道鋪設在崇山峻岭之中,穿越隧道304座、橋梁1001座,修築涵管989座,填平數以百計的深谷,僅填土石方一項,按高寬各1米算,就可繞地球赤道一周半以上。1975年7月1日全線完成電氣化改造,成為新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徹底改變了蜀道難的千古難題!
公路如「絲帶」 蜿蜒起伏嶺上纏
如果說,秦嶺是大自然饋贈我們的一份珍貴禮物,那麼寶雞市到鳳縣這條穿越秦嶺的隴鳳公路,更像是一條纏在這份禮物上的精緻「絲帶」。
趙彬瑞 攝
川陝公路隴鳳線是212省道上寶雞通往四川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原是西漢公路寶雞段的一部分。在那個科技相對落後的年代,要在蜀道上修建公路,難度可想而知。
中國公路泰鬥趙祖康主持修築了西漢公路。據他的秘書陸槐清回憶,當時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勘測,有兩條線路擺在了趙祖康的面前:一條是從西安經周至、眉縣齊家寨,入褒斜道到漢中;另一條是利用西安至寶雞原有的土路,從寶雞渡渭河,越秦嶺,經鳳縣、留壩,沿著古代「北棧道」,至褒城漢中。考慮到時間緊、任務重、財力有限等制約因素,趙祖康決定充分利用秦嶺北麓舒緩的地形特徵,按照第二條路線建設。
張家旗 攝
趙祖康從選線到施工,都一一過問,該路從1934年底開工,到1936年5月下旬通車。在此期間,兩萬多名民工頂風冒雪、夜以繼日,共完成土方300餘萬立方米、石方約50萬立方米。昔日的荒野溝壑變成了通衢大道。這條秦嶺的越嶺線,迴旋舒展、雄偉壯觀,凝聚著趙祖康和一大批甘於奉獻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心血和智慧,得到中外專家的讚賞。
新中國成立後,各級交通部門多次對這條公路進行升級改造,鋪築油渣路面,到2005年建成二級公路,成為西北通往西南的重要交通要道。
隨著時代發展,秦嶺交通變化日新月異——
太鳳高速起於太白縣城附近,向西沿秦嶺南麓布線,途中與寶漢高速在鳳縣河口鎮附近交會,經鳳縣至甘肅兩當接十天高速,最終形成新的交通大動脈,從此結束鳳縣無高速的歷史。
太鳳高速與寶漢高速在鳳縣河口鎮交會
張家旗 攝
寶漢高速寶雞至坪坎段起於潘家灣樞紐立交,沿秦嶺北坡向西南展開,以特長隧道穿越秦嶺後,經鳳縣巖灣、田壩,在坪坎鎮北與在建坪坎至漢中高速公路銜接。建成後的寶漢高速,將打開寶雞的南大門,是關中至陝南一條重要的運輸通道,對於促進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條條貫通東西、縱橫南北的秦嶺交通大道,如同一條條纏繞在秦嶺山間的飄逸「絲帶」,讓天險變通途,給群眾送便利,必將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社會大發展。
寶雞日報全媒體記者 譚遜
編輯:都亞敏
審核:海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