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徐的育兒分享:帶娃出遊的媽媽包裡到底有什麼寶貝?

2021-02-14 Dr天秤媽媽

很多爸爸媽媽說,工作太忙沒時間,其實了解我的媽媽都知道,我的時間也是被佔得滿滿的,可是每年盡力安排一次一周左右的親子遊,並非太難,其他的旅行,哪怕一個周末,都是美好的親子時間。

很多爸爸媽媽說,親子遊太費錢,如果出行一定要選擇超貴的網紅親子酒店,那我也幫不了大家了,其實對小朋友來說,有父母的陪伴有玩伴有大自然有小動物才是最重要的,房間多大,床多軟,洗髮水沐浴露是什麼品牌一點都不重要,很多媽媽在乎酒店裡是否有兒童樂園,我相信,最好的兒童樂園一定在戶外,因為,風景永遠在路上,所以,一次親子遊,可能都沒有媽媽的一罐保養品貴吧,也沒有爸爸的一雙球鞋貴吧,分出一點點,給親愛的小寶貝吧!

既然時間金錢都不成問題了,就可以進入正題了,之前我們也分享過一些親子旅行的注意事項和遊前準備,如果錯過的媽媽可以點擊連結進行查看:

Dr徐的育兒觀:關於寶寶的旅行

Dr徐的育兒分享:帶娃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新年前,又把之前的內容重新做了修改和總結,希望能對即將旅行或第一次帶寶寶回老家的爸爸媽媽們有用哦。

無論是出門旅行,還是家門口買個菜,逛個公園,媽媽包都是必不可少,顏值、容量、隔斷,缺一不可,為了寫今天的文章,到馬雲爸爸家逛了一圈,現在的媽媽包真是各種美貌。

個人認為,雙肩遠優於單肩,出門難免抱娃,騰出手來最關鍵,如果是單肩包,會非常不方便,產後媽媽因為抱娃機會太多,本來就很容易發生肩膀肌肉勞損,高低肩等問題,所以平衡受力的雙肩包更好,供媽媽們參考。

言歸正傳,下面我們從衣食住行來一一分享下



       

        記得,足量,保暖,即可。在外不比在家,活動量大了,接觸東西多了,極易弄髒衣服,比預計多帶一些比較保險。

衣服要舒適,方便活動,價格不是首要,畢竟旅行中很容弄髒或損壞,太昂貴的衣服都不是出行的首選。


       在飛機上、高鐵上、汽車上、景點裡,各種拉屎撒尿,扭來扭去,出門幾次後,練就了分分鐘換好尿布衣服褲子的技能,所以穿脫是否方便,也是考量的首要因素。



       另外推薦這種三角餵奶巾,各種質地都可以買到,圍著可愛還能當圍巾擋風用,薄款的還能當頭巾,隨時拗造型。

如果寶寶還在母乳餵養期間,記得帶好足夠的餵奶巾,第一次出門的寶寶,萬一有些暈車之類的,吐奶的頻率可能會有所增加,大家記得做好萬全準備。

網上看到不少一次性圍兜和餵奶巾,Dr徐也曾選購過,後來發現吸水力不行,很難代替棉質的餵奶巾,所以之後,我會帶一些用舊的餵奶巾,如果外出不方便清洗,那丟棄了也不會心疼。

如果媽媽們有好的推薦,也可以在留言中互相分享。

如果是小於六個月的母乳寶寶,那真是要仰天大笑三次,只要帶著媽媽,就有了娃的口糧,個人原則是,母乳期間,連奶瓶都是不需要的哈,也不需要額外喝水。

媽媽們記得帶好哺乳巾,方便隨時給寶寶餵養。一些月齡小的小寶寶,第一次出門會不習慣,作息也和原來不同,常會希望媽媽能給予一些安慰,考慮不是所有地方都能隨處找到哺乳室,媽媽們記得帶好哺乳巾哦,避免尷尬。


如果是奶粉娃,除了奶瓶外,記得用奶粉盒帶好奶粉,其實我經常用的是儲奶袋,一袋放一頓的量,免得出門在外還要計量,短期內可以重複利用,密封性很可靠,更加節省空間。當然,到了後期,也可以用保鮮袋,一袋是一頓的奶粉量,不過要安全放置,避免破損。


如果寶寶已經大於半歲,開始添加輔食了,記得帶好米粉,可用上圖中的儲奶盒儲存,通常我會在一個盒子裡裝好了一頓輔食的分量,180毫升容積,小娃一頓飯,差不多了。一般只要能找到熱水,隨時加水攪和一下就能吃,絲毫不用慌亂。

藍色的研磨碗,適合一歲以內牙口不好的寶寶,出門在外,吃水果和根莖類的蔬菜泥也能分分鐘搞定。

如果家裡有咬咬袋,也可以給寶寶嘗試自己吃水果,比鮮榨果汁更適合寶貝。


假如娃開始吃肉泥了,也可以準備這樣的小罐裝,方便攜帶,吃完了小瓶子也不要扔掉,以後還能裝別的,很好用,這個階段的娃是最麻煩的,樣樣都要吃,卻都吃不好,不過耐著性子,還是要認真喂。

一歲以後的娃就又好辦了,長了牙的娃,喝點粥或者面就行啦,女兒滿一歲開始,我已經不帶米粉了,帶一把小勺子,咱們吃什麼,女兒吃什麼,很多人嫌外麵食物不乾淨,不過個人觀點,出來玩兒,沒必要那麼講究,還能鍛鍊胃腸道功能和免疫力。


這是女兒從出生到現在一直都在用的水壺,類似品牌的類似水壺選擇非常多,雖然有一點點小貴,可是保溫一整天毫無壓力,尤其冬天,給娃一口熱水太重要啦,水溫40度,分分鐘還能衝奶,不用四處找熱水。

去了東南亞更有體會,這裡幾乎找不到常溫水,到處都是冰水,即使是牛奶,也無法加熱,在餐廳都很難要到熱水,雖然很多媽媽說,外國人出生就喝冰水,不也挺好,我想說的是,各國體質不同飲食習慣也不同,不要挑戰孩子的腸胃功能,所以,每天早上出門前,給娃準備一壺溫水,還是挺有必要的。

女兒洗澡一直都用充氣澡盆,從豪華酒店到民宿農家。

價格親民,攜帶方便,一歲以前還走不利索的時候靠的都是他,女兒出門洗澡都超級開心。


在女兒很小的時候,我還隨身帶著菇妞的隔尿墊,棉質的,比較大的,當成床單用,一方面,為了衛生,另外,菇妞小,有熟悉的床單,更加有安全感,當然1歲以後,也不帶了,畢竟兩個大人帶著一個孩子,已經各種繁瑣,如果可以,還是一切從簡為易。

至於對於酒店乾淨不乾淨時常覺得糾結的爸爸媽媽來講,我給出自己的意見,實在不放心的,可以給寶貝帶個睡袋,解決所有顧慮。

不過有媽媽說,帶娃出門一次,堪比搬家,想想打包行李,就放棄念頭了,所以為了不讓媽媽們覺得壓力山大,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都是能省則省,行李越少越好,當然如果有願意配合的爸爸,行李再多,問題也不大。

關於乘坐飛機,有一些小建議,兩歲以下的寶寶不用買機票,可以坐在家人身上,不過空姐會提供寶貝的安全帶,綁在媽媽身上,堪比坐牢,極不舒適,如果條件允許,提早值機,跟工作人員說,看看能否提供空間較大的第一排的座位,否則真是太痛苦了,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真是不堪回首。

有的航空公司選擇第一排的座位需要收取額外費用。另外,儘量不要購買廉價航空的經濟艙,空間簡直完全無法動彈,除非超短途,否則為了媽媽和寶寶的舒適,儘量選擇普通航空公司。

兩歲以上的寶貝,可以買半價票,有了獨立座位,但是起飛和降落的時候也需要綁上安全帶,所以有的媽媽一上飛機就哄睡的習慣並不好,因為嚴厲的空姐為了寶貝安全會強制要求媽媽把寶貝叫醒坐好,綁上安全帶,沒睡醒的娃一定會把整個機艙的乘客都吵得雞犬不寧,當然,也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起飛降落的時候可以餵奶,或者含個棒棒糖減少耳部的不適,所以,儘量在這個過程中讓寶寶保持清醒,睡眠中的孩子容易受到耳膜壓力被吵醒,那一頓哭的喲。

現在高鐵動車發達,大部分地方都可以出行,行動空間更寬敞,個人感覺比飛機更舒適,且可以手機點餐,選擇範圍更大,也沒有起飛降落身體不適的困擾,所以是國內遊不錯的選擇。

因為咱們出門基本都是上山下海,為了方便,很少帶推車,否則堪比帶了兩個孩子,一個抱一個扛,如果媽媽們選擇的目的地非常腐敗遊,推車邊走邊看邊睡也是不錯的選擇。

個人想要推薦的最實用的還是背帶腰凳,女兒兩個多月的時候就帶她去爬山,差不過就是從山腳睡到了山頂,想找一張背帶的全景照,只找到了這張渣畫質的,大家湊合看吧,話說,現在的背帶也是越來越符合人體工學了,不過再昂貴再省力的背帶也請爸爸們儘量多背娃,畢竟媽媽的腰背部在產後可能還沒有完全恢復,不能過度勞累哈。

給小朋友選擇一個顏值高的行李箱很重要,對於可愛好看的東西她會有好奇心,會走後也能更有積極性幫忙媽媽一起分擔。

如果是旅行,可以給寶寶準備一個可愛的旅行箱,上圖,是我給女兒準備的,容積不大,可是非常可愛,從小給娃培養分類和自我整理的習慣,從她會走路開始,就很喜歡。當然隨著逐漸長大,變成了粉色控,只愛Hello Kitty,所以最近粉色旅行箱出鏡率也高了起來。

行李箱的隔層裡放著每次出門都要帶的藥,退燒藥,益生菌,電解質粉,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另外還要記得補上耳溫槍。

為了提高媽媽們行李打包速度,一些一次性圍兜,桌墊,浴巾、創可貼、消毒棉籤等消耗品,可以在行李箱裡常備,方便快速打包,說走就走。

另外,藥品我也會在行李箱中常備,但是記得出行前檢查下是否在有效期內。

安全提籃

安全座椅

還有最關鍵的,安全座椅,一歲以前都坐提籃,一歲以後改成座椅,記得,出行安全,永遠第一。

最後,足夠多的尿布,這個該不用提醒吧。

好啦,親子遊寶貝的必備物品大概就是這些,有些東西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增減,其實很多東西都有重複性,媽媽們做好分裝留在行李箱裡就行了,不用每次重新整理,說走就走。

如果媽媽們還有其他注意事項,歡迎在評論留言,我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繪本很重要,但是出門看看更重要。

最後,最重要的是,有一位支持親子遊的好爸爸。

五一小長假將至,祝大家旅途愉快哦!如果只準備在上海溜娃,也可以參考我們的小喵媽媽的分享:寶貝出門,媽媽包裡到底有什麼?

也歡迎所有已經有過親子遊經歷的爸爸媽媽把遊記跟我們分享哦,文採一點都不重要,最值得珍惜的是三個人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時光。

投稿請發送圖文到我們的郵箱:

tianchengmama@vip.126.com

記得附上快遞地址

我們有精美禮物送給大家哦!

相關焦點

  • 帶娃出遊有妙招,孩子不哭也不鬧
    明天開始就是黃金小長假了,相信很多寶媽已經蠢蠢欲動,準備帶娃出去撒野啦~興奮之餘,周圍也有很多寶媽朋友在問:第一次帶娃出遊要準備些什麼?網上攻略哪些比較靠譜?孩子總是鬧怎麼辦?遭受幾次慘痛經歷後,現在我也是一個帶娃出遊的老將,準備好東西直接說走就走,那叫一個瀟灑快活~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吐血經驗,幫寶媽們輕鬆帶娃浪~「寶寶的衣服,帶多少才合適?」出發前我會先查好當地氣溫,一般帶出門天數x1.5倍的衣服,然後四捨五入。比如2天帶3套,3天帶5套。
  • C媽心得:用這種方式帶娃出遊,比上十堂早教課還有用
    >●●●前幾天帶小C去上海玩,朋友圈有非常多的媽媽留言說希望我能分享一些親子遊的攻略。這篇文章是我三年前寫的,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和很多媽媽一樣,我以前是一個對帶娃旅遊有非常多顧慮的人,怕飛行時間太久、怕氣候不適應、怕娃生病.而用小C外婆的話說,我又是一個特矯情的媽,娃小時候出去吃飯我都會自帶麵條拿到飯店廚房煮。所以,可想而知我第一次帶孩子出遊做了多久的心理建設。小C兩歲半的時候,我第一次帶她旅遊,出門之前,做了詳細的規劃。
  • 日本夫婦12個娃,曾被群嘲卻很幸福,超人媽媽傳授帶娃方法
    但是這位「超人」媽媽卻對媒體表示:是孩子給了她生命中最幸福地體驗,如果有能力還會繼續做媽媽。相信你跟我一樣好奇,我們面對一兩個孩子都忙得焦頭爛額,這位媽媽能挺住嗎?她的訣竅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兩個大人」vs「12個娃」是什麼體驗?跟公眾的想像不一樣,這對夫妻並不是什麼有錢人家,丈夫漆山亨48歲、妻子山佳月漆43歲,他們倆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理髮店。
  • 《童言有計2》團長媽媽朱丹分享育兒秘籍 王晰講故事低音炮太撩
    在三位新手老師的帶娃過程中,朱丹帶領棚內觀察團攜育兒專家一同給新手老師帶娃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出解答,團長媽媽朱丹自己的帶娃心得也是通過節目同步分享給了大家。朱丹育兒心得大分析 萌娃教育問題不再煩節目中由朱丹帶領的棚內觀察團也是節目一大看點,杜海濤、沈夢辰、王晰三位新手老師在成長營帶娃時遇到的所有困難,觀察室這邊都會一一給出解析。
  • 日本夫婦20年生12個娃,超人媽媽「集成」帶娃,有些方法值得學
    但是這位「超人」媽媽卻對媒體表示:是孩子給了她生命中最幸福地體驗,如果有能力還會繼續做媽媽。相信你跟我一樣好奇,我們面對一兩個孩子都忙得焦頭爛額,這位媽媽能挺住嗎?她的訣竅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兩個大人」vs「12個娃」是什麼體驗?跟公眾的想像不一樣,這對夫妻並不是什麼有錢人家,丈夫漆山亨48歲、妻子山佳月漆43歲,他們倆經營著一家小小的理髮店。
  • 葉一茜空降媽媽群分享帶娃乾貨
    對於廣大媽媽來說,能和熒幕上的明星寶媽親密互動,想必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既能拉近與明星的距離,又能一同分享育兒帶娃的酸甜苦辣,從中get到不少小妙招。8月27日,親子綜藝《親愛的小課桌》別具生面地邀請到節目嘉賓葉一茜空降寶媽群,和數百位媽媽傳授自己的育兒經驗。
  • 中國媽媽吐槽「喪偶式育兒」,北歐爸爸卻多是帶娃高手,心理原因
    作為寶媽,我經常聽到媽媽們在抱怨自家老公不幫忙帶娃兒。也有很多寶媽抱怨帶娃好像只是自己的事情 ,其他家人覺得與自己好像也沒多大關係。
  • 這個育兒神器,81%的國外媽媽在用,國內使用的家長卻寥寥無幾
    這款神器是什麼呢?聰明的你想必已經猜到了,這就是我文章開頭提到的——嬰兒背巾。兒科醫生西爾斯特別提倡使用嬰兒背巾,覺得這是實現親密育兒的最好方式。當一塊背巾將孩子和爸爸或者媽媽緊緊包在一起,兩個人的心其實也是緊緊靠在一起,緊緊依偎在家長身上的孩子會特別有安全感。
  • 新手媽媽帶娃記
    有網友評論節目中的新手媽媽包文婧,菜鳥帶娃技能真是夠了!!!可回看我們身邊的90後新手媽媽們,不也一樣在手忙腳亂中跌跌撞撞成長嗎?包文婧帶女兒餃子的場景,正是反映了一個真實的現象:原來媽媽也不是天生的超人,媽媽也需要學習和成長,因為女子本弱,為母則要變強!
  • 育兒說:我們這屆媽媽可太行了
    我們這屆媽媽,大多都是歷經過高考的劫難,翻書、聽課、劃重點……都是我們曾經的必備技能,步入社會我們又趕上了網際網路的騰飛發展,這種信息碎片化的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每個人似乎都能化身育兒高手,而我們要解鎖的育兒技巧卻紛繁複雜,在這個新世界裡我們必須要乘風破浪!
  • 葉一茜空降媽媽群分享帶娃乾貨
    一同分享育兒帶娃的酸甜苦辣,從中還能get不少小妙招。8月27日,親子綜藝《親愛的小課桌》別具生面地邀請到節目嘉賓葉一茜空降寶媽群,記者也和數百位媽媽一起,聽葉一茜分享育兒經驗。其實,節目探討當下家長們最為關注的育兒話題,此次交流更打通媽媽圈層,加強節目與觀眾的連接,表明了面對育兒難題同一陣線的姿態。
  • 「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寶媽曬圖後:一目了然
    而這些孩子,都統一有個特徵,那就是,一般都是由年輕媽媽親自照顧的,如果有老人,那頂多也就是搭把手。那麼,奶奶帶的娃又是什麼樣的呢?「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有多大?因為有些好奇,兜媽就在網上搜了一下,奶奶帶娃的樣子,沒想到類似的帖子還真不少。寶媽們紛紛曬出娃的對比照,表示:「媽媽帶娃」和「奶奶帶娃」,區別還真大!
  • 劉璇的育兒火了:帶娃上綜藝的女星育兒,你更pick哪一個?
    最近體操冠軍劉璇帶娃火了,兒子四歲還沒嘗過鹽的味道,丈夫吐槽:太鐵血。劉璇是奧運體操冠軍,她的意志力肯定非常人能比,對於孩子的教育,也像一個嚴格的教練。這種嚴格管教孩子的方式真的好嗎?四歲了還不吃鹽,那麼幾歲吃鹽合適呢?
  • 媽媽和奶奶誰適合帶娃?家裡這個人帶娃更合適,帶出來的娃更聰明
    老人帶娃還是寶媽帶娃一直是個兩難的抉擇。 以前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娃,近幾年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出現了很多的全職媽媽,全職媽媽帶娃要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那麼關於帶娃這件事,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呢?
  • 爸爸帶娃有多野?孩子:淚,從眼角滑落……
    媽媽帶娃到底有多辛苦,那還得看爸爸帶娃有多野,這屆爸爸帶娃到底有多不靠譜呢?
  • 原來帶娃也可以很輕鬆!學法國媽媽優雅帶娃~
    中國式帶娃「寶寶來張口吃飯」從巷口追到巷頭…兩個小時吃一頓飯家長們就帶著碗飯,追在孩子身後跑。  相信我肯定說中了不少媽媽的心聲~但是,不得不服氣的是,國外的育兒觀絕對沒有像中國式育兒那般「捧在手裡怕化了」的心態
  • 帶娃一天崩潰幾次?來聽聽這些媽媽怎麼說
    封圖來源:寶寶樹原創插畫帶娃是個什麼感覺?四個字:五味雜陳。三個字:太難了。兩個字:崩潰。那麼,你一天會崩潰幾次呢?那些讓人慾哭無淚的、無奈抓狂的、情緒爆發的小事,總是在不經意間撩撥著我們快要衰弱的神經,讓我們不得不一遍遍默念那句話提神:「忍著忍著,自己生的娃,跪著也得疼完!」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瞬間,會讓父母崩潰?我們隨機採訪了幾位媽媽,一起來聽聽她們的答案吧~01@悅悅媽,外企職員,女兒7個月「睡渣寶寶二十分鐘醒一次,我要瘋了啊啊啊!」
  • 過年帶娃回老家/旅行的不完全準備清單
    以前懷孕的時候去逛街買媽媽包,發現所有的媽媽包都很大很大,背起來根本毫無時尚可言,遂問店員,為什麼媽媽包都這麼大,那個店員意味深長的說等你的寶寶出來了你就明白了。結果正如這個店員所說,哪怕就是出去吃個飯,給寶寶帶的東西都要塞滿整整一包,更不要說要去比較遠的目的地呆上一段時間了,搬半個家過去都不嫌多啊。
  • 帶娃出遊真的不用帶上一整個家
    寫完新加坡遊記,有小夥伴坦言,每次帶娃出遊都如臨大敵,感覺要背一個家出門。其實大可不必。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文章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許可請勿抄襲。以前一提帶孩子,那不用多說,指定是奶奶的事兒,可時過境遷,走在社區的公園裡,隨便一打聽,姥姥帶娃的現象遠遠多過了奶奶帶娃的情況。那麼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種變化的發生呢?@劉美麗:我讓我媽帶孩子,那也是沒辦法,人家奶奶真不給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