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紀伊國(和歌山縣)牟婁郡真砂(往昔是熊野參拜者的宿驛)有位富豪,名為庄司。膝下有個獨生女:清姬。另有個住在奧州白河(福島縣白河市)的年輕僧侶:安珍,他每年前往熊野時,途中總是在庄司家過夜。安珍相貌清秀俊美,少女清姬恰好也是個顏控。清姬早已暗戀上安珍,每年翹首盼望安珍前來借宿。某天,父親庄司喝酒喝上頭了,開玩笑向他閨女說:「你知道每年來自奧州那位帥帥的小和尚吧?我跟他說好了,將來讓他娶你為妻。」不知女兒心的父親只是逗弄女兒而已,但心中已燃起戀情火種的女兒,卻信以為真,欣喜萬分。這一年,安珍又來了。清姬躲在隱蔽處觀看安珍,發覺他俊美依舊,更增添幾分男子氣概。當天晚上,清姬按耐不住懷春之情,悄悄潛入安珍房間,單刀直入問:「
一樹之蔭一河之流,皆為前世因緣所促成之果。你什麼時候與我結縭?」
安珍起初大吃一驚,今晚甚至第一次見到清姬。然而面對著豆蔻清姬的美貌,安珍也
難掩心中的慾念。松前月下的兩人,卿卿我我纏纏綿綿。但安珍又深知自己是出家人,明日必將啟程求佛,
為求脫身,他找了個藉口欺騙清姬說:"我為了
達成夙願,每年到熊野參拜,等我參拜完,三日後必定再回這裡與你共結連理。"翌日,安珍早早動身啟程。三日過後,約定的日期到了,安珍卻沒回來。清姬坐立不安,匆忙跑到外面問鄉鄰:有沒有看見那位帥和尚回來?同鄉告訴清姬,那僧侶已經離開熊野,朝日高寺方向走了。清姬不相信,又問了好幾個路人,答案都一樣。發狂般的清姬立即動身追趕,終於追上安珍。不料安珍竟冷漠地說:「
我想你是不是認錯人了?」清姬的憤怒再次爆發,形似女鬼。安珍見狀,轉身拔腿飛奔。安珍一路跑到日高河,搭船到對岸的日高寺,並囑咐船夫不要載清姬過河。清姬追到日高河,只見河面沒有船隻,水流又迅急。急火攻心之下,她奮不顧身跳入江內拼命狂遊。即將被河水吞沒的清姬由於內心強大的怨念與憤怒,終於化成大蛇,口吐火焰奮起直追。此時安珍已經逃到日高寺內,安珍懇求住持及眾僧,為他藏身。清姬大蛇邊噴吐火焰邊爬上石階,尋遍寺內裡裡外外,最後爬上吊鐘,咬著吊鐘頂端龍頭,蛇身卷了七層。將吊鐘燒得火紅,也燒死躲在吊鐘內的安珍。清姬大蛇則流著血淚,昂首沉入附近海灣,自盡而死。
後來僧人們揭開了大鐘,卻發現鍾內的安珍已成一具骷髏,疾風吹過,骷髏在風中化作紛亂的骨塵,隨風而去。以上就是安珍與清姬故事的經典版本,很多後人的解讀傾向於將其定義為極端的愛情故事,把清姬定義為「為愛痴狂」的「瘋女」,批評安珍作為出家人卻打誑語,從一開始就欺騙了清姬。這也會讓人想起了《莊子·盜蹠 》中尾生抱柱的故事。前者中的安珍,後者中的尾生,他們的行為無一是智慧的。孔子批評尾生借醋一事是弄虛作假、為人不誠,而安珍也是編造藉口、欺騙他人。他們的相似之處是內心慾念上的虛偽,並且轉化為行為上的欺騙。安珍心戀紅塵,是個有血有肉有欲望的小和尚,這本無可厚非,但他不能直面這個欲望,他單方面享受了清姬對自己的愛戀(我認為安珍已和清姬纏綿,哪怕只是一個羞澀的眼神,只要不是斷然拒絕,其他行為都會造成清姬對安珍的誤解),但安珍對清姬毫無真愛可言,僅僅是源於欲望的貪戀。或許是這貪戀後的空虛讓他感到不安(例如:在賢者時間中人會突然感到一切無意義,並有可能開始思考生命之意義),又或許是來自清姬的「佔有欲」的壓迫感也令他感到恐慌,所以他需要抓住一個「具有意義感的事物」讓自己得到安定,那就是他出家人的身份,就是所謂「求佛」的夙願。
"求佛「成了他自欺欺人的藉口、虛偽內心的外在依託,逃避對真實存在意義的追尋。再說清姬,她僅僅因為安珍的外表便深深迷戀於他,她甚至不清楚自己這其中是愛還是欲,故事中她說了這麼一句話來吸引安珍:「一樹之蔭一河之流,皆為前世因緣所促成之果」,對於這「前世因緣」,清姬內心真的是篤定無疑的嗎?還是因為父親的那句不負責任的玩笑話增加了她的自我暗示?(如果清姬父親確認了這樁親事,她便不需要如此主動求愛,我傾向於清姬看出了父親的玩笑,而且清姬一定也了解出家人的特殊性。)清姬對父親的玩笑和出家人禁忌的認知,或許反倒
激發了她得到安珍的欲望。我認為清姬的行為是自欺欺人的,清姬用不清不楚的「因緣」來作為籌碼和藉口,去贏得對安珍的佔有,
以欲(佔有欲)為愛。安珍以「求佛」作為逃避清姬的藉口自欺欺人,清姬以「愛」作為佔有安珍的藉口自欺欺人。
安珍與清姬皆是虛偽的,他們的虛偽來源於對自己心念和行動的不自知,他們的虛偽來源於對生命真實本質的無知。安珍是對欲望的逃避,清姬是對欲望的狂執。前者把自己認同為出家人,對於內心產生欲望的處理是逃避,而非佛陀教導的直面欲望,並究其本源,從根本上出離於欲望,與之保持距離,不受其左右。對此,他並不清晰,對自己內在的是無知與無明,不知何為「真」(何為愛),虛偽便產生,虛偽存在愛便不在,沒有愛一定會催生恐懼,進而選擇逃避以及欺騙。遊戲《 陰陽師》中清姬的形象,其手中的骷髏頭便是安珍同樣,後者對愛和欲望兩者都不了解,因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而痛苦,因為自己的無知而痛苦。這是安珍與清姬的悲劇,也映照出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在狀態,但是幸運地是,我們還擁有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告別無知,了悟生命。不二論導師尼薩伽達塔·馬哈拉吉的著作《我就是那》中,有一段他與弟子的對話:
問:為什麼在愛中有這麼多痛苦
馬:一切痛苦都出自欲望。真正的愛從不會令人沮喪。一體感怎麼會受挫?只有尋求表達的欲望才會遭受挫敗,這種欲望是屬於頭腦的,只要一切都還是頭腦的構想,挫敗感就不可避免。
問:性在愛中是什麼位置?
馬:愛是一種存在狀態,性是能量。愛是明智的,性是盲目的。一旦了解愛和性的真實本質,將不會再有矛盾和困惑。
問:有許多的性與愛無關。
馬:沒有愛,一切都是邪惡的。沒有愛的生活本身就是邪惡的。
問:什麼能讓我變得有愛?
馬:當你不恐懼時,你就是愛本身。
「人類的無知,人類無法理解生命——生命的可能性、局限和終極本質——這種無知是最大的災難。只有一種災難——那就是無知。只有一種解決之道——那就是了悟。這唯一的解決之道是去探尋和了知生命的本質。而除了通過他自己,沒有其他地方可以讓一個人了知生命。被稱為「自我認知」的東西不是人們要到喜馬拉雅山洞去尋求的。如果你想成功地把握人生,那麼重要的是你要了解它。你對它了解越透徹,你就越能把握它。如果你對於這個生命的起源到終結都完全徹底地了解,你的生命就不會有災難。你將優雅地經歷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和每一個歷程。」
--
1、日本人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的動畫短片《道成寺》:
2、《今昔物語》 福永武彥譯,構成作畫:しもゆきこ,聲優:市原悅子
3、『蛇と鐘の輪舞曲(Hebi to kane no Rondo)-安珍清姫伝説より-』 Kyounosuke Yoshitate
*文中圖片與視頻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