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宗榮
在一萬八千年前,臺灣本與祖國大陸連為一體。後來,因海洋地勢的變化,海水上漲,臺灣漸與祖國大陸分離。再後來,又因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洋板塊的推擠,使臺灣島嶼的地勢不斷抬升。地層上隆,造山運動不斷發生,故形成了臺灣島山多平地少的顯著特徵。
在臺灣三萬六千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高山面積約佔三分之二以上。位於島中央由東北向西南綿延數百公裡的中央山脈,是臺灣高山的主體。另外,與之平行的有雪山山脈、玉山山脈、阿里山山脈和東緣的海岸山脈等。其中,三千米以上的山峰就達三百多座。最高的玉山山脈主峰,高達三千九百五十二米。
由於臺灣山多平地少,我們在臺灣觀光時,環島一周五天時間,大部分都在高山峽谷中穿行!
那天下午,我們一行乘坐的豪華大巴離開了臺北市,一路向東,朝宜蘭方向行駛。半個多小時後,地勢便漸漸有了起伏,山勢逐步變得陡峭起來。公路沿著山腰,蜿蜒著向前延伸。大巴車順著山間公路逶迤向前,十分費力地朝著那莽莽群山和蒼茫林海的深處鑽去。
臺灣島四面環海,有著海洋氣候的顯著特點。它又位置亞熱帶地區,島內空氣溼潤,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適合植物的生長。全島有68%的面積為自然植被覆蓋,無論走到那裡,都是草木葳蕤,碧綠蒼翠,一派生機勃勃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
由於島內雨量大,植被好,高山多,所以,河流也特別多。由於這些河流都是從中部大山裡流出,所以,臺灣人謂河流不稱河流,而叫溪流。如,臺北有雙溪、平溪和大漢溪;臺東有蘭陽溪、花蓮溪和秀姑溪;臺南有四重溪、楓港溪和高屏溪;臺東有大甲溪、濁水溪和曾文溪等。成千上萬條大小溪流從縱貫南北的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和玉山山脈等高山上向島的四周奔瀉而下,直入大海。
雨量充沛,河流眾多,本是好事,可以灌溉田地,滋潤萬物生長。
但每遇颱風暴雨來臨,山洪暴發,河水猛漲,肆虐兩岸,常常也會帶來一些災難。我們乘坐的大巴車在中橫公路、南橫公路和阿里山區行駛時,常常會看到陡峭的山坡上有大片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毀壞了公路,阻斷了交通,淤塞了河道。我們在臺南的大海邊行駛時,導遊小愛指著河岸邊的一處斷壁殘垣說:
"這裡原來是一家酒店,上次颱風 '珍珠'光顧時,山洪暴發,一轉眼間,酒店就隨波漂移到大海裡去了。"
我們聽後,連連咋舌,說:"好險!好險!幸虧我們當時不在這家酒店吃飯!"
在一處山腰間的小鎮上,大巴車停了下來,司機要下車緩緩神,大家也要下來方便方便。
我抽空在小鎮上轉了轉,發現四面山坡上全是綠油油的茶園。小鎮上到處掛滿了茶場、茶店的形形色色招牌,我便對小愛說:"這不是到了臺灣的產茶區來了嗎?"
小愛回答說:"這裡是產茶區,但不是最有名的地方。臺灣的高山茶在阿里山,那裡才是臺灣的名茶呢!"
大巴車在山林中的瀝青路上左旋右轉了一個多小時。突然間,前面豁然開朗,一塊平展展的小平原出現在人們的眼前。小愛介紹說:"這裡是宜蘭平原。臺灣除大部分是高山外,還有五個盆地,三塊平原。五個盆地是臺北的臺北盆地和林口盆地;臺中的臺中盆地和埔裡盆地;臺東的泰源盆地。平原除宜蘭外,還有臺南的屏東平原和西部的嘉南平原。嘉南平原面積最大,而宜蘭則是最小的平原。"
宜蘭平原實在是太小了,小愛剛剛介紹完,平原就走過了,大巴車又開始了崇山峻岭的艱難跋涉。而且,越往前走,山更大,坡更陡,林更密,彎更急。有些地段公路純粹是從兩山之間的夾縫中通過。還有些路段,乾脆從漫長的隧道中穿行。
小愛說:"整個臺灣東部沿海一帶,過去沒有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經濟和社會都很落後。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蔣經國先生親自上馬,領導了臺灣東線的開山闢路工程。據說,蔣經國先生當年不畏艱險,翻山越嶺,風餐露宿,親歷工程前沿,前後共花了十年時間,才將這條世界上最艱難,代價最高的公路全線修通。"
這時,大巴車上的電視屏幕上正播放著蔣經國先生的生平專題片。片中有蔣經國先生手拄拐杖,在荒山野嶺間勘察修路工程現場的鏡頭。
在臺灣的五天時間裡,我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大巴車上度過的。小愛怕我們在途中閒得無聊,特意準備了一些專題片。
我們先後在大巴車上觀看了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張學良和鄧麗君等人的事跡介紹專題片。使我們一路既消除了寂寞,又系統地了解了臺灣名載史冊人物的生平事跡。可以說,這是我們在臺灣觀光期間的又一大收穫。
在崇山之間的一小片峽谷地段的小鎮上,大巴車停了下來。
這裡有一棟很氣派的樓房,大家可能都憋急了,一下車便衝往樓房,尋找衛生間方便。我朝那棟樓房抬頭一看,上面端端正正寫著五個大字:"東澳火車站"。
咦!這崇山峻岭之間居然有火車站!一路上怎麼沒見鐵路線呢?
問小愛,小愛說:"蔣經國先生當年主持修建島東公路,同時修建了鐵路線。由於高山地帶山勢狹窄險峻,鐵路線與公路線有時平行,有時錯開,但大部分地段是立體修建,即公路線在上,鐵路線在下。尤其是在沿海岸的懸崖峭壁上,這種雙層立體線表現得最為突出。再往前走,大家就會看到這種奇特的壯觀景象。"
不知是什麼緣故,在宜蘭縣的海岸線上,每個地名都帶有一個"澳"字,先後有"蘇澳"、"東澳"、"南澳"和"澳花"。過了澳花,就出了宜蘭,進入花蓮縣境。
這時的公路,已經完全嵌在了大東海岸的懸崖上。陡峭的懸崖猶如刀切斧劈一般,從大海的深處兀地聳起,直指雲霄。遠看,公路猶如一條蜿蜒的切線,在懸崖的半腰間切割出一條細細的縫隙。過往的車輛,猶如一隻只渺小的甲殼蟲,在那條縫隙間往來爬行。
在一段懸崖向大海伸出的拐彎處,大巴車停了下來。小愛指向前方說:"那就是清水斷崖,臺灣著名的八景之一。清水斷崖全長20公裡,是蘇花公路上最壯觀、最險要的地方。"
我們順著小愛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前面有一方陡峭的絕壁,向上看是百丈巉巖,向下看是大海深淵。一條前人鑿出來的羊腸小道,彎彎繞繞地懸掛在絕壁中間,那就是險峻的崇德步道。人若由此通過,只能手攀巉巖,身子貼著石壁,躬著身子慢慢往前挪移。倘若失足,身墜大海,那就只有葬身魚腹了。
小愛說:"清水斷崖,生活在這裡的原住民稱其為斷腸崖。說是父子同時通過斷崖,無論誰失足墜崖,親人只能眼睜睜地望其葬身大海,即使哭斷肝腸,也無法援手相救。"
如今,崇德步道只作為觀賞一景,我們也無須去冒險。因斷崖裡側已開通了崇德隧道,大巴車在隧道通行,已是萬無一失了。
我們坐在車上,向大海望去,只見這裡的海水藍得叫人心寒。晚風吹拂、海浪譁啦、清澈湛藍,竟無一些汙染。百餘公裡的海岸線,未發現一艘捕魚的漁船。小愛說:"這裡是深海,海水中有暗流,漁船一般不會到這裡來捕魚。"
說到這裡,小愛向大家提出了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叫花蓮嗎?"
"大概是這個地方出產蓮花吧。"有人答。
"不對!花蓮縣內連一朵蓮花都沒有!"小愛說。
"那為什麼叫花蓮呢?"
"你們朝大海看看就知道了!"
大家都向大海看去。這時,已是傍晚時分,正是海水漲潮的時候。但這裡看不見一陣陣向岸邊湧來的高高浪潮。只看見整個海面上大範圍地、不間斷地、有規律地泛著均勻的浪花。那浪花一團團的,雪白雪白的,似一朵朵盛開的蓮花………
大巴車在花蓮市海港邊一座叫洄瀾客棧的樓房前停下。這時,已是晚上六點四十分了。360公裡的路程,竟用了整整六個小時。
花蓮市雖沒有蓮花,但卻有大量的水果。停車的旁邊就是水果夜市,整整一條街的兩旁擺的全是新鮮水果,有香蕉、荔枝、龍眼、芒果、菠蘿蜜、番石榴、火龍果,還有許許多多說不上名來的各色水果。
我們每人買了一些水果,便來到用餐的酒店。晚餐用到中途,服務小姐端來一盤碩大的蛋糕,上面還插著數根點燃的蠟燭。正當大家感到十分詫異時,小愛當眾宣布:"今天是四川孫先生的生日,讓我們大家唱一首歌,共同祝賀孫先生生日快樂!"
就連孫先生本人也感到有些意外,他忙站起身來,朝小愛和大家點著頭,嘴裡不住地說道:"謝謝!謝謝!"
頓時,這些來自祖國大家庭四面八方的人們熱烈歡呼起來,隨即唱起了《生日快樂》的唱曲:
"祝你生日快樂,
祝你生日快樂;
祝你生日快樂,
祝你生日快樂!
....."
大家一邊有節奏地拍著手,一邊興高採烈地唱著同一首歌。
霎時間,熱情、活躍、和諧的氣氛洋溢在臺灣東部海岸線上那家不知名的酒店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