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走紅的那些年,《親愛的那不是愛情》《遺失的美好》《歐若拉》《快樂崇拜》等一首又一首歌,真真是流行到「爛大街」,不管走進哪個商場,都能聽到一遍一遍放著她的歌。
只是,再出現在大眾面前,現在的張韶涵更多被貼上的是「青春回憶」的標籤。
張韶涵是以歌手身份出道,甚至也曾被稱為巨肺小天后,但走紅卻是因為臺灣偶像劇。
被廣大內地觀眾所熟知的就是曾經火到不要不要的《海豚灣戀人》,男主角是霍建華和許紹洋,就憑老幹部霍建華現在的人氣,你就明白當年的張韶涵該有多火。
據說,我霍甚至在綜藝節目公開表白張韶涵,張韶涵一臉尷尬。張韶涵經紀人連忙說她只是擋箭牌,張韶涵表示許紹洋和霍建華就是異性死黨而已。
《海豚灣戀人》的片尾曲《遺失的美好》,更讓她充滿巨大能量且很有辨識度的聲音被發掘,很快就發行了個人專輯,《歐若拉》大獲成功,入圍了第16屆「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演唱人。
當年的張韶涵真是風光無限↓↓
▲《口袋的天空》入選日本教材書籍《通過唱歌記住中國話》
▲成為北京奧運會火炬手
▲2009年的北京高考作文題《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就是根據張韶涵《隱形的翅膀》出的題。
▲上春晚
唱歌的同時,電視劇也沒落下。《愛殺17》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獎,《公主小妹》再次入圍,並成為臺灣地區年度收視亞軍和芒果臺年度收視冠軍。
在最好的年齡,有最好的平臺,如果按節奏發展下去,張韶涵很可能成為歌演俱佳的天后。
然而,就在她即將到達巔峰時,張韶涵與母親之間上演的親情破裂、財產爭奪等大戲,生生折斷了她高飛的「隱形的翅膀」,差點被自己的母親害得差點退出娛樂圈……
先看一下張韶涵的家庭背景:張韶涵12歲時,舉家搬到加拿大,但他們的經濟條件並不是那麼好,父親因病不能工作,家裡還有三個孩子要養,生活可想而知,過得並不好。
生活不好,父母也變得暴躁,據說當時家裡的弟弟妹妹經常被父母暴打。
而張韶涵則開始各種打工補貼家用,後來找到在酒吧駐唱的工作,發現唱歌天賦後,她開始四處參加歌唱比賽。
但當時她屢戰屢敗,幾乎信心全失,可她無法停下來,這是家人的期望,沒得選擇。
17歲時,張韶涵回到臺灣開始從藝生涯。
出於對母親的絕對信任,出道後母親成為她的經紀人,打理一切事務,所有收入也直接匯入母親的帳號。
張韶涵在為家庭打拼的時候,似乎也漸漸成為這個家庭的「提款機」。
張韶涵友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承認我很討厭他們,因為他們是很糟糕的父母,很不老實。」 「張韶涵要幫父母各買1棟房子,外加每月各6萬元新臺幣的生活費,但張爸爸在電話那頭開口要每月100萬元新臺幣,這讓我看不下去。」
終於,母女兩人因為「錢而鬧得不愉快」,尤其在傳出張韶涵媽媽跟男藝人的婚外情緋聞後,矛盾更加升級。
張韶涵決定向母親要回自己的存款,結果,這個「事兒媽」開始到處向媒體爆女兒的黑料,還聯合前夫、舅舅指控張韶涵棄養爸媽,舅舅更是指張韶涵僱人打父母,甚至準備了七頁「揭穿張韶涵漫天大謊」的文章,輿論譁然。
張韶涵為此召開記者會,表示沒有趕媽媽出去,是媽媽突然搬走,並在她赴國外治病期間,把所有現金都帶走,只丟下十幾本戶名是媽媽的存摺,自己根本就無法領取。
張母又接著向媒體爆料張韶涵吸毒、酗酒……至今網絡上流傳著張韶涵黑眼圈明顯、眼窩凹陷的照片,都還經常與張韶涵吸毒的字眼一起出現,張韶涵不得不以出示尿檢報告以證清白。
最後,連張韶涵的弟弟妹妹都看不下去,公開支持姐姐,結果這個媽就上電視,說三姐弟都不孝,甚至在張韶涵29歲生日當天,當街暴打弟弟的朋友。
最終,張韶涵狠心發表「母女緣盡」的評論,現在看來大快人心,當時人們卻不是這麼想, 「雖然父母如此如此,但是張韶涵這樣做就是不孝」使張韶涵身心俱疲……有沒有想到前段時間「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樊小妹呢?
張韶涵的形象一落千丈,唱片公司一度將張韶涵「冷藏」,之後又在合約即將到期時鬧出續約風波,張韶涵的超高人氣就此慢慢墜入谷底。
在張韶涵幾乎就要到達天后的位置,卻攤上了這麼一位事兒媽,著實令人可惜。難怪張韶涵說她很小就不會跟家人分享工作上的事情,因為家人即使知道,也無法解決。從她被親人背叛的來看,她不願與家人分享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好在張韶涵終於挺過來了,她創辦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公司,自己當製作人,還創立了自己的女鞋品牌,並努力健身、學烹飪,努力找回那個健康愛生活的張韶涵。
所以,當張韶涵站在舞臺上唱起歌來,即使不是最青春靚麗的,卻是最充滿生命張力的。
父母雖然給了孩子生命,養育了孩子,但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是父母的附屬品。
我們身邊有很多父母以「愛」的名義不斷地傷害著孩子,把孩子當成工具,來實現他們未完成、或不可能完成的夢想。他們「重視孩子」只是表面的,真正重視的卻是他們自己:
重視孩子學習,希望孩子出人頭地,不過是重視自己的虛榮;
重視孩子成長,希望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不過是重視自己的願望;
重視孩子將來,認為「我是在為你好」,不過是重視自己的需求;
重視孩子 「聽不聽話」、 「守不守規矩」,往往是重視自己的權威……
父母要改變那種支配一切、指揮一切的錯誤觀念,孩子的童年和人生都不會重來,如果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庸,才是真正失敗的家庭教育!
把孩子當作家庭中的一個平等成員,把孩子看成獨立的個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之上愛他,才會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