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靠女與驅逐男》中有個很有深意的情節。一個江戶派往東慶寺去的細作在看到院代私藏的聖母像後突然「反水」,自白說自己出身於地下基督教家庭,罪孽深重苟活至今,願意剃髮出家在山上度過餘生。
有的人認為這個情節是整個故事的bug,細作轉變得太突然,讓人無法理解。不過,如果對江戶時代基督教的處境有所了解,可能更能理解這位基督教徒的心理——當然劇情在這裡是否合理則另當別論了。
有關江戶時代的基督教,在日本的影視劇和動漫作品中多有出現,比如《浪客劍心》TV版中的劍士天草翔伍(暴露年齡系列),在動畫中被描述為天草四郎在世。天草四郎是「島原之亂」的領袖。島原之亂發生於寬永十四年(1637年),是在天草四郎的領導下,以天主教組織農民對抗領主的苛政和幕府的禁教政策的運動,最後島原城被幕府軍攻破,包括天草四郎在內的全城民眾皆被殺(或說天草四郎成功逃脫)。
不談唐朝時流傳至中國的景教(基督教的聶斯脫利派),借大航海時代的東風(或者說航海時代正是被這宗教熱情所推動),明清之際,基督教被一幫傳教士從西方世界帶到了遠東地區。這些傳教士大多來自於反對宗教改革的耶穌會,所以又被成為耶穌會士。著名的耶穌會士有利瑪竇、湯若望等,不過他們在華的傳教故事又是另一個話題了。在這些傳教士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西班牙籍的天主教傳教士,同時也是耶穌會第一批傳教士之一的方濟·沙勿略。這哥們兒雖然很想到中國國土傳教,但因為種種意外從未踏上中國大陸的國土(只到過廣東的幾座島嶼)。但是,他首先將天主教傳播到了馬六甲地區和日本,被天主教會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並於1662年封聖。
大約1549年,在日本人彌次郎的帶領下,正在東亞傳教的沙勿略來到日本,開始在鹿兒島地區進行傳教活動,日本被傳入了基督教。當時的傳教活動很大程度上是和對葡萄牙、荷蘭等國的貿易聯繫在一起的,在戰國時代,各方領主為了能夠佔據優勢,有的很重視對外交往(如西洋人帶來的「槍」——「種子島銃」,提高了軍隊戰鬥力),織田信長就保護天主教的發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宗教信仰勢必會影響到政治穩定,這也是後來禁教的重要原因。果不其然,豐臣秀吉在完成對日本的基本統一後,就開始反對天主教,但正如之前所說,宗教和貿易捆綁在一起,秀吉雖然反對天主教的發展,卻沒有禁止貿易,所以這種禁教活動是不可能徹底的。
1615年,德川家康擊敗豐臣氏,德川幕府政權從此堅如磐石,在江戶幕府的統治之下,天主教又將面臨怎樣的境遇?
關注諸神微信公眾號
精彩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