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媒體如何客觀公正看待分析227大事件,總有黑粉出來說肖戰又被點名了,然後拿出各種斷章取義及惡意解讀的文字來「搞事情」。
4月27日,《光明日報》一篇《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被廣為傳播,掀起了一場關於飯圈文化的大討論。
這篇文章並沒有直接提到肖戰,只是影射了227大事件,但是文章討論的層次與格局遠遠高於227大事件的分析,而是刨根溯源,看到的是飯圈的病態。
我在寫肖戰文章的時候,不時的有網友給我留言別人的截圖,我一看便知,那是某些大V活為了獲取流量,斷章取義,形成了所謂的肖戰惡評。
再加上某些黑粉的惡意解讀與故意傳播,致使很多網友不明真相,從來傳來傳去,孰不知源頭在哪裡,似乎也沒有人關心《光明日報》究竟寫了什麼。
《光明日報》的文章名叫《飯圈文化的哲學省思》,旨在探討由227事件衍生出來的飯圈文化的思考,立意之高引人深思:
一、任何文化都應有底線
從泥塑文化開始探討,分析了粉絲與泥塑粉之間的矛盾、衝突,從而告知大眾,任何文化都應有底線,否則,便是對法律的踐踏、對人身權利的侵害。
雖然事件發酵超出想像,但是所謂的抵制泥塑文化,並不是抵制整個文化,而是對那些觸犯底線問題,侵害人身權利的抵制,被部分狂熱分子將事情故意搞大,從中「魂渾水摸魚」。
二、理智追星為主流
粉絲被某些藝人的閃光點而成為他們的追隨者,然後願意為之犧牲、消費、買單,其實目前更多的追星族是理智消費群體,少數的極端狂熱分子不能代表大多數。
粉絲們因為現實的孤獨感,將精神依託放到偶像身上,只要沒有發展到不可控制,都是正常的行為,不能以偏概全的否定整個追星一族、
明星商業化是資本逐利的必然結果,只要粉絲是合理、自願的消費,都屬於正常的行為,只要理性地進行引導即可。
三、頂流明星需要實至名歸
粉絲消費可能是為了保住愛豆的頂流稱號,緩解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但是多數粉絲是知道,所謂的頂流不僅僅體現在商業價值。
而榜單、數據不過是圈裡的遊戲規則而已,有競爭有衝突都可以理解,但是這並不是主流所倡導的,如果一個明星空有頂流之名,沒有實力支撐,必定會曇花一現。
所謂的飯圈濫化,不過是資本過度逐利或者競爭導致的,以及被資本所裹挾的狂熱分子引導下的濫化,這才是需要真正反思和改進的。
很明顯,227事件中的肖戰背了太多的「鍋」,他沒有發聲,不代表就可成為某些人的發洩對象,然而真正的背後推手依舊安然無恙。
比如說某些知名大V一門心思斷章取義,配合著黑粉唱黑肖戰,為了所謂的流量與金錢,不惜造謠生事,這最終將觸犯法律,受到制裁,因為,網絡從來不是法外之地。
肖戰雖然作品較少,位居頂流讓人誤以為他與其他的流量明星一樣,一擊必倒,然而,如今的事實告訴我們,肖戰重新定義了頂流:
他受過高等教育,有獨立的思想,優異的修養,正確的三觀,他不同於以往的流量明星,因為他的頂流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