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援鄂醫療隊員用戰「疫」行動譜寫了一曲「沂蒙精神」新讚歌。
MV《等著我,親愛的人》視頻截圖
「你是家鄉的雨,我是遠行的風。風雨相隨伴徵程,等到再相逢……」近日,一首戰「疫」主題MV《等著我,親愛的人》傳唱網絡,其配樂歌曲最早是歌劇《沂蒙山》的主題歌。在這支由山東省委宣傳部製作的MV中,這首歌被用於歡迎援助湖北的山東醫療工作者凱旋,又具有了特別打動人心的力量。3月22日下午,記者採訪了這首歌的主創和歌劇《沂蒙山》的藝術總監。
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等著我,親愛的人》是大型民族歌劇《沂蒙山》的主題歌,由著名詞作家王曉嶺、李文緒作詞,著名作曲家、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教授欒凱作曲,著名歌唱家王麗達、王傳亮共同演唱。
王曉嶺介紹,《等著我,親愛的人》是一首男女對唱歌曲,在《沂蒙山》中一共出現了四次:男一號林生和女一號海棠新婚分別,林生要參軍走向戰場,兩人互訴衷腸、依依不捨;林生在前方與敵人作戰,海棠在家鄉支援前線,兩人隔著層層山巒互相思念;戰鬥在繼續,愛人卻沒有消息,海棠獨唱《等著你,親愛的人》在家鄉等待;謝幕時,林生等所有犧牲的人「復活」,回到愛他們的人身旁,《等著你,親愛的人》更有了催人淚下的力量。
《沂蒙山》一劇中,膾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調》被揉碎打散,以序曲、間奏等形式貫穿全劇,展現了濃濃的沂蒙風情。《等著我,親愛的人》有著山東民歌元素,其歌詞、曲調和結構又比較符合現代人的欣賞習慣。
隨著《沂蒙山》的巡演,《等著我,親愛的人》也掀起傳唱熱潮。「在網上看到了這首歌曲的各種版本,有音樂會、合唱團,甚至在聲樂比賽時,都有人選取這首歌曲。得到了『老中青少』的喜歡,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欒凱說。
已經多次用於戰「疫」
《等著我,親愛的人》歌曲本身不長,但主題集中,情感濃鬱,旋律本身易於傳唱。「當時在創作時,我們沒有體現沂蒙山等特定場景,以便在更多場合傳唱;但又要符合當時的人物、情境,所以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王曉嶺和欒凱表示。「這首歌的歌詞情節簡練、單純,但又表示了各種情感。它就像一封『兩地書』,不僅可以用於夫妻,也可以表現軍民、戰友等等各種感情。」
戰「疫」MV《等著我,親愛的人》展現了山東醫療工作者援助湖北抗疫一線的精神和無私情懷、黃岡人民揮淚送別返程的山東醫療隊以及山東人民歡迎英雄凱旋的感人畫面。
同樣是出徵「前線」,同樣有家鄉人民的祝福,同樣不忘初心,同樣期盼凱旋,「《等著我,親愛的人》歌唱的沂蒙精神,和山東醫療工作者援助湖北的不怕犧牲、毅然逆行的精神高度契合。」欒凱說。
欒凱說,疫情發生以來,這首歌已經多次被用於戰「疫」。在山東援鄂醫療隊陸續奔赴前線時,《沂蒙山》的創排單位山東歌舞劇院就曾將《等著我,親愛的人》製作成MV。無論是在英雄奔赴前線時表達祝福,還是歡迎英雄凱旋,這首歌曲都非常合適。
「沂蒙精神」的再詮釋
「沂蒙精神是什麼?就是這種『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奉獻精神,這一次,我們的齊魯兒女將它詮釋得淋漓盡致,」山東省文旅廳副廳長、《沂蒙山》藝術總監張桂林說,這才是這首歌廣泛流傳的關鍵。
《等著我,親愛的人》能在這個時候
發揮力量,也是他們這些主創者所希望的,欒凱說,「《沂蒙山》獲得了第15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這說明優秀的作品在任何地方都能發揮正能量,就像沂蒙精神在任何地方都能發揮正能量一樣。」
「我是一個山東人,自己創作的歌曲能夠被選為戰『疫』作品,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也十分欣慰。希望以後能創作出更多好的作品,也希望戰『疫』能夠取得最終勝利。」欒凱表示。
唱響齊魯兒女的人間大愛 《等著我,親愛的人》MV引起強烈共鳴
「你是家鄉的雨,我是遠行的風,風雨相隨上徵程,等到再相逢……」一首致敬戰「疫」英雄、名為《等著我,親愛的人》的MV,獲得廣大醫護工作者和市民的點讚和關注。MV畫面中有山東醫療隊離開家鄉的堅定背影,有堅守在黃岡「戰場」的日日夜夜,有回家的思念和感動。伴隨堅定的信念和走心的旋律,短短不到4分鐘的歌聲裡,滿溢感動和力量,一經播出就引來眾多醫護工作者的共鳴。
濟南報業集團全媒體平臺第一時間發布了這支MV。一時間,傳遍濟南的大街小巷。市民王女士在看到這支MV後,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疫情期間,我能做的,就是默默為你們祝福。我們每一個人聽從指揮、做好防控,就是對所有為疫情防控勞心勞神的工作者最大的支持。在前線的醫護工作者,希望你們保護好自己。」
網友「美好新時代」在愛濟南新聞客戶端後臺留言:仔細聽了兩遍,很感人的歌曲。面對疫情,齊魯兒女挺身而出,向險而行,火速向湖北集結,充分體現了山東人忠誠擔當的優良品質,體現了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沂蒙精神。每一個援助武漢的山東白衣天使,你們好樣的,向你們致敬!
這支MV作品也引起了援鄂醫護人員的共鳴,勾起了他們的回憶。
山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山東省立第三醫院副院長、專家組組長、重症醫學專家李丕寶:
在MV中看到「清零」的畫面時,十分感慨,這是3月18日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實現「清零」的畫面。這仿佛就在昨天。直到現在,我有時感覺仿佛還在黃岡奮戰。從1月28日晚上11點收治首批患者,到2月4日第1例治癒患者出院,再到3月18日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順利實現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山東醫療隊完成了階段性的歷史使命,這一切都凝聚著醫療隊員的汗水和淚水,折射出新時代的沂蒙精神。50多天裡,山東醫療隊共救治患者411人,其中重症、危重症92人。山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在黃岡奮戰了54天。
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員、濟南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張華:
世上美景無數,可最美的風景永遠是回家的路!看到視頻,不由潸然淚下。有無數的家鄉人民做我們強大的後盾,我們無比踏實,有無數的家鄉人民盼著我們回家,我們必然成功。
山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病區負責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周蕾:
一首歌氣勢恢弘、情深意重地唱出了援鄂醫療隊隊員的心聲。去時義無反顧響應國家號召,工作期間滿腦子想的是如何更好地救治患者,不知不覺中,已經把黃岡當成了第二個故鄉,走時才意識到這裡的人已經是最親愛的人。畫面上那個穿著紅色上衣在路邊送別的阿姨,是山東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救治的一位患者。當阿姨出現在路邊,用她的方式感謝我們、為我們送別的時候,隊員們流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