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哪吒》席捲院線,以勢不可當的姿態刷新影迷對國產動畫電影的認知。上映僅8天,《哪吒》累計票房達15.28億,打破了迪士尼出品的《瘋狂動物城》保持3年的榜首記錄,成為內地市場動畫電影票房榜冠軍。昨天(3日),《哪吒》總票房已突破20億元。
不僅是票房飄紅,在社交媒體和專業網站上,電影評分也是高歌猛進,各大影院不斷增加排片。電影《哪吒》的火爆也讓初次執導大銀幕作品的導演楊宇(餃子)一夜成名。「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在熒幕響起,對於年近40的導演楊宇來說,就是理想照進現實的一刻。
隨著電影票房一路飄紅,每到一個地方做宣傳,導演楊宇(餃子)覺得壓力就更大一分。這是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不僅明星和網友爭相推薦,就連《人民日報》和央視都發了微博鼓勵。
楊宇(餃子):我能做到今天,做出一部自己的作品,我覺得算是以前剛轉行的時候沒有想到過的一個結果。要扭轉命運真的是非常難,關鍵是一定要夠努力,如果一開始我就放棄了,就沒有後面這事了。1980年出生的餃子是四川人,本名叫楊宇,從小喜歡畫畫,夢想當個漫畫家。長大後他遵從父母意見,報考了醫學專業。大三時他偷偷自學製圖軟體,萌生了轉行做動畫的念頭。苦練三年八個月後,楊宇做出了反戰題材動畫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斬獲30多個獎項,正式邁入動漫行業。2015年初,終於有投資方找到楊宇希望合作。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做哪吒,而且是定位青年群體、成人化的新形象。
楊宇(餃子):每一個時代的故事,都符合那個時代的思想觀、價值觀。現在社會整個思想理念,世界觀、價值觀已經又更新過了,當代觀眾所想所感都不一樣了,我們就真正為他們做一個好的電影。 不認命,打破成見,就是楊宇對《哪吒》的定位。他設計了100多個或可愛、或搞怪的哪吒形象,到頭來選了最醜的那一個。這個哪吒不但行為乖張,聲音沙啞,掛著黑眼圈,還被牙科醫生吐槽是「牙齒矯正的標準反面教材」。故事完全摒棄了1979版反抗父權、自刎而死的設定,哪吒的父母也變成有著現代育兒觀念的操心爹媽,這些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燈光總監 劉欣:每個小細節,導演要求都非常高。
綁定總監 張俊:角色有稍微一點點不滿意,他就會來修改。
特效組長 田宇:有很多打鬥鏡頭,有那種可能一秒鐘都不到的,可能會挑那麼兩三幀出來,導演說這不好看你要調一下。
動畫組長 魏飛:他比較龜毛吧。
綁定總監 張俊:太過於追求完美。
特效組長 鄧春喜: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物。
綁定總監 張俊:導演在折磨我們。
受經費和技術所限,一些重要鏡頭只能忍痛捨棄,這是楊宇最大的遺憾。儘管如此,66次劇本修改,先配音後作圖的工業流程,20多個外包團隊,1600多位動畫製作人員參與,1400多個特效鏡頭,這在國內動畫界已經史無前例。
影院平臺預測,電影最終票房可能達到44億人民幣。對楊宇來說,這是從未想過的高光時刻,更是接下來的三部曲計劃負重前行的預告。
楊宇(餃子):現在國產動畫行業就是憋著一口氣,想要打破觀眾對國產動畫出不了好作品,全都是很低幼、難看的這種成見。其實,大家不提國漫崛起的時候,國漫就崛起了。因為那個時候就成了像陽光、空氣、水一樣那平淡的東西,好作品的出產非常恆定,你可能每隔幾個月就要去看一下,這個時候,大家已經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事了,這個時候就真正崛起了。
在影片中,哪吒大喊「不認命」,努力打破人們的成見,而在影片之外,楊宇也希望用這樣一部作品,打破人們對國產動畫的成見——國產動畫不是只給小孩子看個熱鬧的,同樣能夠用深刻的主題,酷炫的特技來讓人笑,讓人哭,讓人燃起來,同時還能有所思有所得。更多內容,點擊視頻↓
△ 視頻來源:央視《新聞周刊》欄目
監製/李浙 主編/王興棟 王爍
編輯/杜顯翰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