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有些自媒體請不要轉到公號,我也發公號。
關於本月著名大腕編劇、製作人於正稱演員片酬一千萬不算多,一個月能存個幾萬元就不錯了,小雨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開頭容小雨先來問個問題:
對於如今的流量劇年輕演員來說,究竟要多高的收入才會滿足?
是年入一千萬?還是一億?或者是幾個億?
對此,我們可以先拿日劇明星演員來做一番橫向對比:
去年年收入第一的日劇女明星為:綾瀨遙。
有關注日劇的都清楚:綾瀨遙在日本地位有多高:一個零黑點、演技上線、質感極優的女星。
綾瀨遙去年開出的片酬為:一集電視劇200萬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就是13萬元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他們的許多電視劇,都是一季12集的集數。
綾瀨遙以外的其他女明星,比如石原美裡、新垣結衣、天海佑希這些各位小年輕夢中的老婆,她們的片酬折合成人民幣,也是在10萬到13萬元區間。
即是說:就算是超一線地位的日劇演員,主演一部電視劇,也就是小几百萬人民幣的收入。
這樣的收入水平,放在我們所特有的流量劇行業,別說小几百萬,就是一千萬的片酬,都還只是二線明星的水準:
幾年前楊穎一部電視劇8000萬,今年周冬雨則已經破億了,其搭檔羅晉也有7千多萬。此外,張翰、倪妮、馬可等人,在這兩、三年來,片酬也都達到了五千萬以上等級(根據各大演藝公司公布的財報數據得來)。
按著小雨的統計,在如今,沒達到過三千萬以上片酬的,基本上算不上一線。
然而即使這樣的片酬,仍然無法滿足一些人的「胃口」:
就在本月,於正發了一篇長文,稱目前我們的演員,一部電視劇片酬1000萬根本不算多,因為扣了稅之後就剩下五百萬(他取一個四捨五入的算法),再扣掉其他七七八八的(包括宣傳、應酬、造型師、助理工資、交房貸……等開銷),女星能剩下十幾萬元就不錯了。
減肥前的於正
對此,小雨只能讚嘆於正玩文字遊戲的功夫之老到。
首先:
如今這些明星交的稅,絕大多數不是按個人所得稅比例去交,而是按個體工商戶(成立個人工作室)或者企業所得稅的標準去交:不超百分之二十五。
其次:
對於流量派演員來說,如今的收入,主要就是通過拍爛戲(一年也不是只拍一部)、接廣告、走通告、上真人秀(孫紅雷、黃渤上一季真人秀就是幾千萬收入,其他同級別的流量明星也不會低到哪裡去)……
一千萬等級片酬的女星,往往在廣告、商演、走穴這些方面的收入才是大頭:我就直說了,對我們這一批流量演員來說:拍戲就是副業,就是其帶熱度,吸流量好讓他們更有知名度與討論度,並以此去變現的手段罷了,至於演技:那是附贈的。
退一步說:綾瀨遙一集電視劇十三萬元,她要不要交稅?要不要交房貸?要不要給助理開工資?那她豈不是還得倒虧?怎麼不見她抱怨過?
因為根本不是這麼算的。
於正玩的文字遊戲就在於:
他把明星的經營成本集中算在一部電視劇裡,卻不去提電視劇以外的收入其實才是大頭。
每年接幾個廣告,上幾次真人秀,走幾十次的商演,這些的收入就幾乎是純利潤了。
好玩的是,於正說1000萬元片酬,演員每月能留下幾萬元就不錯了。
周冬雨前日則稱:一億多的片酬,自己只能分到幾十萬元。
都不知是哪門子的神仙算法。
要我說,有不少流量明星的演技,還真就不值一個月幾萬元呢:
許多有些名氣的老戲骨,就我所知,即使不包括交稅、應酬、交房貸有的沒的,一年收入也就幾十萬元。
又或者說:為何偏偏是流量劇的明星,成本要推到這麼高?
拍一部電視劇給1000萬還嫌少?這是什麼樣奇葩的生態結構?
這也就算了,可這些人拍出來的又是什麼水平的作品?幾流的演技?帶來什麼社會文化正面價值?
跟日劇、美劇的水平能比嗎?
於正要能寫出權利的遊戲這種水準的電視劇大家也沒話說。
其實,於正最近的觀點,還是應了那句老話:
看一個人說話,得先看他是什麼立場,做著什麼樣的事情:
他是演藝圈的大老闆,旗下演員收入幾萬元還是幾千萬元對他也不是關鍵,關鍵是片酬越高,他能抽取的錢就越多。
至于于正說自己一貫喜歡給新人機會?
倒不如採取些強有力的措施,讓流量爛片消失,把市場空出來,給好劇機會,給想看好劇的觀眾機會。
小雨的影視時光原創文章,抄襲、洗稿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犯,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