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嘉集團走出一條「文化+製造」的轉型之路。圖為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
從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太平手袋廠,到足球界最高榮譽的象徵「大力神杯」,再到厚街、虎門、橋頭等鎮的衣帽、鞋業、印刷、家具等產業集聚,東莞工業發展的裡程碑中,必定有一塊屬於傳統製造業。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以來料加工貿易為主體的傳統製造業飽受衝擊,「世界工廠」面對挑戰,毅然選擇了「機器換人」的思路,大力發展智能製造、服務型製造、創新製造、優質製造、集群製造和綠色製造。
「東莞傳統製造業的體量是龐大的,這決定了東莞不能放棄這一塊。」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系教授林江說。如何探出傳統製造的一條新路?政府和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思索、實踐和經驗。
兩家製造業企業尋路的啟示
聚集了東莞市傳統特色優勢產業的橋頭鎮,近年來走在傳統產業轉型的前列。
力嘉國際集團(以下簡稱:力嘉集團)多年來專注於包裝和印刷行業,由於土地成本增加、勞動力價格不斷攀升,於2014年來到東莞,希望尋找一條轉型之路。
力嘉集團最初是一家港企,僅擁有幾十平方米的廠房,幾臺幾百塊的手動式、腳踩式機器,但隨著香港工業高速發展,這家企業迅速乘勢而起,在上世紀90年代擁有4000 多名員工與13家附屬和聯營企業,成為名副其實的「紙業大企」。
來到東莞橋頭的時候,力嘉集團已經認識到傳統包裝印刷業的利潤正逐年變薄,經過多輪討論之後,力嘉集團拿出轉型方案。
「我們要走一條將印刷包裝與文化創意結合的新路子。」力嘉集團董事長馬偉武表示,印刷工業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人類智慧的高度凝結,為什麼不把印刷業從工廠裡搬出來,搬到小朋友、工業旅遊愛好者和設計行業從業者的眼前呢?
說幹就幹,由力嘉國際集團建設的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包括力嘉包裝印刷博物館、中華古今書畫展覽館、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等多個模塊。
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文創產品
截至2020年9月,文化產業園接待全國各地的行業協會、團體院校達30萬人。據不完全統計,畢昇印刷文化博物館作為園區亮點項目,每年接待遊客數量已突破5萬人次。
「事實證明,我們的轉型思路是正確的,力嘉正在走一條『文化+製造』的轉型之路。」 力嘉集團董事長助理馬松綿說。
在距離力嘉創意文化產業園僅10公裡遠的廣東藍盾門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盾門業),人們也在用實際行動推動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
藍盾門業深耕建材裝修行業多年,主要負責生產防火防盜高端裝甲門,是國內消防門企業的領軍企業。
今年疫情期間,藍盾門業在3月份復工,儘管損失了全年四分之一的生產進度,但公司年銷售額依然能達到預期值,並且保持10%左右的增長。
不僅如此,該公司還在布局增資擴產計劃,「我們計劃在原地新建廠房和購置各類先進設備以提高產能,新建建築物面積12萬平方米,總投資3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量各類門40萬樘,預計年產值約7.5億元人民幣,年稅收約3600萬元人民幣」 藍盾門業副總經理吳復才說。
和力嘉集團不同的是,藍盾門業並沒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做法,相反,他們的做法非常審慎。在其他企業開闢新市場的時候,藍盾門業選擇深耕廣東和海南兩省,不擴張;在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等線上銷售渠道如火如荼的時候,藍盾門業依舊沒有開放線上銷售渠道,他們對線上業務始終持審慎態度。
「傳統銷售在這個時代看起來是一種笨辦法,但依舊有效。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找準公司定位,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很清晰。雖然現在很多傳統行業都開通直播間,請主播來帶貨,但不意味著我們就要跟風去做。大客戶是我們公司發展的關鍵,因此,比起線上渠道,我們更看重對銷售人才的培訓和管理。」藍盾門業人力資源總監李宏惠說。
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發展策略,相同的是兩家企業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路徑和方法,但我們可以看到,清晰的自我認知永遠是企業生存發展的第一步。
企業自驅力可能比政策更重要
東莞製造依靠「三來一補」起家,後來逐漸獲得「世界工廠」的美譽,在這種路徑依賴下,許多人認為,東莞的傳統製造業要想轉型,必須依賴下一波利好政策。
「過去,我們常談一個人要有自驅力,其實,企業更是如此。東莞的傳統製造業已經過了需要『餵奶』的時期,即使『斷奶』也要繼續走下去。對於傳統製造業,政府會給應有的支持,但通過考察東莞傳統製造業近年來的轉型實踐,我們發現,企業的自驅力可能比政策更重要。」12月18日,記者跟隨市委宣傳部「百日攻堅 一線見聞」走進位於橋頭鎮,座談會時,橋頭鎮工業信息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今年9月8日「東莞全球先進位造招商大會」上,東莞推介了產業鏈躍升助推專項,其中便包括特色優勢產業升級扶持。對於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具等3個特色優勢產業,市財政計劃安排3.2億元,從產業集群培育、重點企業提質、自動化改造、自主品牌創建、市場開拓、專精特新發展等方面入手,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另外,政策還將扶持一批龍頭骨幹企業,按其增長規模給予不超過0.75%、最高500萬元的獎勵。對獲得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的企業,一次性給予100萬元獎勵。
當今時代,改革轉型大潮浩浩湯湯,今天的風口產業總有一天會淪為「夕陽產業」,風口和夕陽本身便是相對的、可轉換的。沒有夕陽的產業,但確實有「夕陽」的思維,如果企業認定自身處於劣勢便不求突破,恐怕會坐實名號,成為實至名歸的夕陽產業。
文字:唐卓
攝影:唐卓
編輯:賈慶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