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人向我推薦了《末日曙光》。
作為一個劇情流愛好者,這個故事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充滿想像力的獨特世界觀。
和尋常的喪屍類故事不太一樣,這個故事的深層意義是描寫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帶來了不少環境問題,也就是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矛盾。
所以,在病毒泛濫之時,首先受到嚴重危害的就是那些經濟發達且人口眾多的沿海城市。
這也是後來軍方和科學家的矛盾所在——直接大轟炸還是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另尋他路解決龐大且眾多的喪屍。
非天夜翔的文字,向來簡單而精彩,鮮血淋漓的世界終焉與惹人捧腹的橋段混合著來,上一秒還是絕望的廢墟,下一秒希望之花便灼灼綻放。
但我想,這本書讓人最喜歡最理想最痴迷的,還是那樣一個個孤膽殺神的形象。
拿蒙烽來說,他被賴傑說服對祖國效力的那一段情節,讓我尤覺深刻。
賴傑強行想讓蒙烽入隊,而蒙烽卻和賴傑據理力爭。
「我退伍轉業的時候國家在哪裡?說好分配工作,沒有安排我上一天班!我在40℃的太陽下跑了一個月,只為了找一份暫時能養家餬口的工作,不在其他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國家讓我等,永遠是沒完沒了的等!這些你怎麼不說?」蒙烽不想入伍,只想和劉硯好好過日子,可生活和現實,甚至是國家,都沒有給他這個機會。現在國難當頭,卻要求他去犧牲了,有沒有這樣的道理?
可賴傑也是對的,因為,他們守護的這個國家也包括了他的愛人。
「國家在哪裡?它不是一個虛幻的名詞。」賴傑漠然道:「蒙烽中士,它是這個農場,農場裡的所有人,也包括你的愛人。」
「南到南沙群島,北到漠河,你所站的地方,你在逃亡裡走過的每一寸土地,滿目瘡痍的故鄉,變成廢墟的城市,就是你的祖國。」
最終,他決定留下。
到此,這個人並沒有被局限在某個單一的框架之中。
他對國家的感情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一條起伏的上弧線。
這樣的心理變化,讓這個角色變得鮮活立體。他的猶疑、他的決心、他的堅定……他的每一個變化,都讓人覺得感同身受。
除了主角之外,書裡的一眾配角也個個精彩。
關於張決明,印象裡很深的一個細節,是在面對張岷失去聯絡這個事實的反應。
長久的靜謐之後,決明開了口。
「我去找他。」
「你瘋了!」那人道:「岷哥讓我們跑的時候,他說『幫我照顧決明,別讓他尋死』,怎麼能讓你去!」
決明沒有哭,也沒有暈倒,說:「我不用你照顧。」
「你不能去。」那人道:「岷哥是為了救我們才死的,你是他唯一的親人。」
劉硯說:「決明,現在到處都是喪屍,你能等蒙烽回來再去麼?」
「不能。」決明說:「我現在就要去。」
他那麼冷靜,又那麼堅定。
但是,他卻在與張岷重逢之後,將所有的感情都宣洩了出來。
決明抓著繩子,吊在半空中晃來晃去,聽到張岷的聲音,忽然間「哇」的一聲大哭起來。
決明嚎啕大哭,張岷卻笑了起來,片刻後喊道:「誰在上面!快拉他上去!要摔下來了!」
情緒的渲染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這種感覺,多一分太過煽情,少一分則失了本真。
而這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描繪,卻是恰到好處的完美。
聞弟,曾經是森哥的手下。
他不理解劉硯的苦心,吼叫著要殺了他,甚至遵從森哥的指令開槍殺死同伴……
但他的內心卻存有罪惡感,最終,內心的天平終於墜向了善的那一邊。
這樣一群有勇有謀的年輕人,在逃亡途中充滿了對生存的堅持和渴望,在援助隊友面對死亡卻又無懼無畏。
他們很平凡,但是他們並不平庸。
很少有這樣一本書,它帶給我的不光是感動,甚至有對人生的思索,對生命的感慨,對愛的理解。
人活著,總得有點牽掛和嚮往。末世下互相守護依靠的溫情和羈絆,是多麼的難能可貴。
印象最深的,是他們要面對最後的一戰時。
蒙烽說:「我已經……死了。」
「別親了。」蒙烽說:「嘴都爛了,牙齒會……掉的。」
劉硯眼眶通紅,噙著淚說:「我以後怎麼辦?」
蒙烽小聲道:「我永遠都在,永遠都……陪著你,你以後是英雄的……老婆了。」
《傾城之戀》裡,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和範柳原的愛情。
《廣島之戀》裡,二戰的陰霾,讓elle與lui陷入了熱戀。
如今,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人們的牽掛只會被空間拉長,而沒有朝不慮夕的擔憂,也不會有生死不明的絕望。
翻過《末日曙光》的最後一頁,我會想:如果,沒有這一場世界末日,劉硯和蒙烽的愛情還會有以後嗎?
我不知道在一個沒有喪屍的世界中,他們會如何。
但我知道,在這個喪屍圍城的二零一三年,整個世界的淪陷,成全了兩個人的愛情。
而這場末日也不僅僅是一場最終戰役。
它更像是一場至高無上的勇士選拔,成全了這些男兒們的熱血豪情和情義信仰。
生命是宇宙溫柔釋放的絢爛星辰,瑰麗的極光與太陽風;
是漫山遍野的青松,花田裡怒放的花朵;
是永不磨滅、代代傳承的靈魂、信念、與血管中流淌的熱血。
——《末日曙光》
謹以此文,獻給被《末日曙光》震撼過、感動過、陪伴過的人。
過去在灰燼裡破碎,信念在烈火中新生。
——《末日曙光》
願大家永遠不會失去最初的希望。
新增全新番外,隨書附贈海報+明信片。
點擊推文最下方的「閱讀原文」,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