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吟醉
《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時我寫了一篇文,之後我原計劃是一期一篇的,可直到現在我才來寫第二篇。
我記得第一期時,跨界的姐姐們水平大多看起來像是幼兒園的孩子一般,笨拙,但可愛。專業的姐姐們表現很是穩妥,驚豔。
對於姐姐的表現和節目立意,我是持欣賞和不吝誇獎的態度。
但隨著賽制和規則的發展,以及觀眾看節目的反饋,從第二期開始,我就不太想寫了。
因為節目已經遠遠偏離初心,實在是沒有寫的必要。每次公演投票結果,都很堵心。
但是,這期,看到張萌和吳昕被淘汰,我的筆忍不住又回到節目話題。
不是針對姐姐,而是針對這個節目,真的失望透頂。
最明顯的一點就是,這個節目告訴我們,這個時代,實力不再是晉級卡。
我們從第一期的分組和淘汰名單來看,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姐姐們還不太了解賽制,分組也還算是正常的,畢竟都是姐姐們都是互相選擇,對各自實力和賽制都還不了解。
賽制美其名曰500位現場觀眾的喜愛度投票產生的結果,第一期大家姑且信了這個說法。
被淘汰的姐姐們,在節目中的表現力相對來說是比較弱的,觀眾的反饋也不是很好,知名度也不高。作為第一次公演,打個醬油大多數觀眾還是買帳的。
這個賽制也可以理解,畢竟姐姐們都是已經在各自圈內有一定地位的人。要點評這三十位姐姐,誰也不敢來做這個壞人,看看初選時的杜華就知道了,以及後來在寧靜面前痛聲大哭的舞指老師。
姐姐和姐姐粉絲都惹不起,誰做評委誰倒黴。
而隨著第一次公演的打分結果和淘汰結果的出現,除了表演作品本身,似乎最後成團出道的人,一看就知道大概有哪些了。
但是,不敢專業點評,也是節目的缺陷和失敗之處。
觀眾喜愛度決定一切成績,抱團取暖就是必然結果。
抱團我就不用多說了,被迫抱團的黃聖依、張萌、伊能靜才是深受這個賽製毒害的人。
因為第一期生產的反饋結果,三位作精頗受詬病,觀眾喜愛度不高也能理解。但是就業務能力來說,還真的沒比哪個姐姐差多少。
黃聖依除了此前的黑點之外,在這個節目中,其實基本上沒什麼槽點,每次演出也能驚豔到觀眾。
張萌更是不用說了,這幾年電視出鏡率不斷,知名度不說高,大家也都認識,這姐就是行事作風咋咋呼呼了點,很老闆娘。但是大事上,她沒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社交情商可謂一流了,在業務能力方面也是很可,颱風氣勢足,每次拉票都是使出了看家本領,在作品編排上也有自己的想法,還能實現。
至少海豚音驚豔了不少人,再來就是和黃聖依搭檔的兩次偏歌劇類型的表演,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真的可以說比一些其他隊要突出很多。
無論主動還是被迫,都是唱跳臺上的突破。
但是由於第一次公演的影響,她和黃聖依所在組合的隊,越來越被區別對待。金沙失誤和鄭希怡腿上那兩場,可以說能理解,但也不至於差那麼多。
四公有了助力團的存在,別的不說,就現場帶動的氛圍來說,顯然張雨綺團是更好的表演。但是他們還是輸了。
而張雨綺團一路下來,連連敗於人後,更大的原因,還是抱團的結果。張雨綺團每個人都有個性,用張雨綺的話來說,輸贏最終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因為他們團是最符合節目立意的一個團,在真正的乘風破浪。
而關於乘風破浪的意義,不是輸贏,是綻放最獨一無二的自己,最獨具個性,身處逆境不服輸、不掉隊的自己。
這才是三十而驪的根本。
而抱團取暖不是第一個的不公之處,而真正令人噁心的操作,還不止於此。
將暗箱進行到底,才是節目敗壞的神來之筆。
看看二公以後的結果。分數我就不說了,單看淘汰名單。
以二公的淘汰結果來看,從第一期就各種不被看好的金沙都沒有被淘汰,反而是經常出現在觀眾視野的沈夢辰被淘汰,無論是實力還是喜愛度,相信金沙都不會比得過沈夢辰。
三公的結果,孟佳不僅是隊長,還有個人團秀,業務能力突出卻遭淘汰。
如果真實觀眾投票,這樣一個處處優秀的人被淘汰了,而一些躺贏的,和發揮作用小的,名氣不夠的仍然繼續,現場觀眾難道真的是傻子嗎?
四公結果更是離譜,吳昕的各種曝光度會比其他的哪一個人差了嗎?這姐雖然每次都說自己什麼都不會,感覺自己沒什麼用,總是拖大家後腿。但是每一次舞臺演出,哪些技巧性地動作都是她在做。她被淘汰足以證明有暗箱沒跑。
可是這些暗箱操作,卻都是現場觀眾買了單,所謂公開投票,都是節目組私下統計,從未公開唱過票。
但是一句現場觀眾投票,節目組就撇開了所有。然後名利雙收。
拿觀眾當槍手,節目組光明正大的自欺欺人。
可觀眾不是傻子。
無論是暗箱操作,還是所謂觀眾投票,節目組從未停止過消費觀眾。
這一點,除了節目本身以外,有的姐姐們又何嘗不是一樣的呢?
有的觀眾說,節目組消費了這些姐姐,用他們來博取眼球,獲取熱度。但是其實,換個角度想想,姐姐們和節目組籤了合同,辛苦是真,但那是應該的也並不假。
無論哪個行業都一樣,拿那份酬勞,就要承受其帶來的勞苦和結果。這是所有勞動人民正常的勞務關係。
之所以請了他們,就是節目需要在他們身上有所獲取,存在消費,也是正常。而且這個消費的結果,對於一些明星本身來說,也是增效的。
但是姐姐們,同樣也在收割韭菜。
但是物極必反。
單拿萬茜來做例子。說真的,雖然近幾年她的知名度是在上升,但也沒到達家喻戶曉的狀況吧!喜歡她的人是不少,可是說她從來就是不爭不搶的,別的我不知道,但至少在這個節目裡,顯然這點是不成立的。
雖然她的演技很受認可,但是在這個節目裡,真的她沒有達到很突出的狀態。也可能是優秀的姐姐太多了,她在性格上也不算是特別突出,業務能力比她強的也有,看起來比她努力的也不少。
但是為什麼從一開始的眾星捧月,會到今天開始大多數都在黑她,全是有預謀的營銷號帶節奏嗎?
不見得。
看她的表現,從海選失誤,到中間當了隊長後稍顯吃力,很多姐姐喜歡她,自然是無可厚非。但是當一個人在團隊裡,把自己當作整個隊贏的籌碼,就不討喜。
像在為團隊拉票的時候,每個隊長都是在介紹自己團隊的情況,或者用團隊感情牌來拉票。
但是,身為隊長,用&34;來拉票,就很不討喜。
真實情況且不論,但是光憑這句話,也就是說,團隊的贏就是靠她一個人的意思。因為喜歡她的人多團隊才會贏嗎?
可能這不是她本意,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在割韭菜和妄自尊大。
如果你是她的粉絲,不要激動,這只是個例子,我沒有要黑她的意思。
實際上,那一期,她的團隊是真的贏了。但是現場表現呢?其大家差不多。
甚至可以說,寧靜和萬茜團隊是一如既往的好。而唯獨夢佳團表現在好的同時,很驚豔,可他們還是拿了第三名。
個人認為,那期他們團最好,也是最慘。
直到張萌和吳昕被淘汰,才讓我忍不住想寫這篇文章。
姐姐的淘汰機制和暗箱操作,再一次讓我看到,這個時代,實力真的已經不再是晉級卡。
嘆一句,人生好難!
對於姐姐的表現,和節目的賽制,觀眾的反應,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