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暴力,是近幾年一直在反覆提及的問題。
但令人心痛的是,每一次"網絡暴力"佔據熱搜頭條的時候,背後都是一位明星,或者一名普通群眾因為不堪唾罵而自殺的悲劇。
就在前一段時間,一則關於"日本女摔跤手木村花自殺"的新聞又一次佔據了熱搜。將這位正值22歲的花季少女逼上絕路的不是別人,正是那把看不見的殺人工具——"網絡暴力"。
"每天我都會收到近百條直言辱罵的意見,我不能否認說自己沒有受到傷害,我的心也已經死了。"木村花臨死前如是說。
網絡裡,在鍵盤俠正在"奮鍵疾敲"的時候,也許,就有一個無辜的生命正在一步步被送進無底深淵。言語不含刀槍,卻咄咄逼人,句句命中要害。
可是,我們為什麼要去隨意批評一位也許你這一輩子都不會有交集,僅僅只在電視中見過的人呢?
難道我們不了解,任何的綜藝都會有剪輯甚至是為了抬高收視率而拼湊的成分嗎?
我們為什麼要在被攻擊者真的出事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不太好,才了解那些在你眼裡讓你厭惡的地方其實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呢?
網絡暴力,多可怕。它的多可怕不僅在於他的殺傷力,還在於它的普遍性。不管是哪個國家,不管男女老少,這個世界上,永遠不斷的有人在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網絡暴力。
四年前中國男明星喬任梁因為抑鬱症在家中自殺身亡,而就是這樣一位在別人眼裡開朗大方的男孩,生前也遭遇了無數次鍵盤俠的惡意攻擊,甚至差點因此被娛樂圈封殺。
韓國女星雪莉,也因為退出函數團被網友質疑攻擊,之後的"不穿bra"事件更是將這樣一位美麗出眾的女子逼上了絕路,在25歲這樣花季的年齡選擇永遠的離開人世。
2013年,14歲的英國少女漢娜.史密斯在社交網絡上傳自拍照,卻因為外表遭到各種肆意的謾罵和侮辱。"你太肥了","你這個醜逼","你這個醜人去死吧",終於,連續數周的謾罵將這位還在14歲的孩子逼上了自殺的絕路。
還有很多的事件,2008年的崔真實因為承受不住網絡謠言,再向韓國網絡警察報警後也因為抑鬱症而選擇了永遠的閉上眼睛,2015年臺灣女星楊又穎因為不堪網絡謾罵,自盡身亡……太多了,這樣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也許,你覺得隨意發表在網絡平臺的一句話並不能製造什麼波瀾,但是千千萬萬人的一句話,卻足以壓垮一個普通人的內心。在他們承受千萬人指責和謾罵的時候,也許,你正在為朋友的一句話而捶胸頓足。
但有甚者依然覺得他們罪有應得,施暴者不知道自己暴行的嚴重性,在人死後不覺得虧欠,卻加入另一堆施暴人群中間繼續著自己的"豐功偉績"。人權在哪裡?
我們每個人,身處其間,與網絡息息相關。這是一場群體效應,鍵盤俠的猖狂來源於網絡言行的不擔主責,所以他們心安理得的肆意胡說。
那些公眾人物其實也就只是個普通人,卻因為在網絡裡他們的道德瑕疵就被肆意放大。
各種營銷號不負責任的亂帶節奏,一群人跟風渲染自己的道義,對他人言論的錯誤認知,對人設的刻意誤讀,這群人在無知中合理化自己的暴行。
他們,以懲惡之名,繼續作惡。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提倡言論自由,但不是胡亂發表言行。
我們說出的每一句話,都應該是在深思熟慮之後,我們應該本著對社會負責,對良知負責任的態度去進行客觀評價。不要把言論自由變成一把殺人的刀,不要讓網絡成為一些不軌分子的洩憤場所,才是我們每一個公民應該去做的。